- 年份
- 2024(8249)
- 2023(12154)
- 2022(9810)
- 2021(9075)
- 2020(7219)
- 2019(16060)
- 2018(15883)
- 2017(29031)
- 2016(16754)
- 2015(18650)
- 2014(18551)
- 2013(17084)
- 2012(15433)
- 2011(14251)
- 2010(14642)
- 2009(13512)
- 2008(12931)
- 2007(11834)
- 2006(10645)
- 2005(9816)
- 学科
- 济(64650)
- 经济(64581)
- 管理(42352)
- 业(35811)
- 企(28695)
- 企业(28695)
- 中国(24095)
- 方法(23798)
- 数学(20384)
- 教育(20330)
- 数学方法(20138)
- 农(17810)
- 地方(16344)
- 财(15216)
- 学(15137)
- 业经(14638)
- 理论(13277)
- 农业(11544)
- 制(11356)
- 发(11199)
- 贸(11198)
- 贸易(11191)
- 融(10921)
- 金融(10919)
- 易(10752)
- 银(9673)
- 银行(9650)
- 环境(9591)
- 技术(9372)
- 行(9340)
- 机构
- 大学(231629)
- 学院(228219)
- 济(87040)
- 经济(85006)
- 研究(83828)
- 管理(79176)
- 理学(68051)
- 理学院(67077)
- 管理学(65643)
- 管理学院(65183)
- 中国(58077)
- 京(50412)
- 科学(50003)
- 所(42368)
- 财(42243)
- 范(40943)
- 师范(40671)
- 研究所(38418)
- 中心(36114)
- 江(35860)
- 教育(34228)
- 农(34035)
- 师范大学(33337)
- 财经(33262)
- 北京(32223)
- 院(30361)
- 经(30243)
- 业大(29813)
- 州(28470)
- 经济学(27543)
- 基金
- 项目(149145)
- 科学(120134)
- 研究(115421)
- 基金(106646)
- 家(92612)
- 国家(91759)
- 科学基金(78156)
- 社会(72793)
- 社会科(68745)
- 社会科学(68731)
- 教育(59533)
- 省(58780)
- 基金项目(54895)
- 划(51628)
- 编号(48663)
- 自然(48183)
- 自然科(47123)
- 自然科学(47107)
- 自然科学基金(46267)
- 资助(42232)
- 成果(42151)
- 课题(36852)
- 重点(35576)
- 发(34194)
- 部(34029)
- 创(31174)
- 年(30649)
- 教育部(29893)
- 性(29687)
- 国家社会(29602)
共检索到353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温正胞
对21世纪的高等教育来说,全球化既是其外部生存条件无法避免的特征,也是用以分析其与市场、政府关系的一个关键词。在主权国家条件下,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与市场一起构成了传统的"权力矩阵"模型。但在日益呈现"无边界"特征的全球高等教育服务市场中,政府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因为市场力量的强大而变得复杂,政府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义,三者之间的权力矩阵关系也需要在"无边界"的背景下重新梳理。
关键词:
无边界高等教育 政府 市场 全球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斌 马瑞克·范德文德 江小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基于文献分析的概述,并通过深度了三十位中外高等教育学者、高校与政府管理者以及商务代表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以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和举措进行解读。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提出,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在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一套世界一流大学体系而非仅仅产生一批世界一流大学,鼓励大学的多样化发展,着力建设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并形成评估文化。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高等教育 挑战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龚乐 陈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无边界理论指引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构。无边界教育理论是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是基于不同教育主体在信息、资源、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共享并促进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的思想理论。本文在分析无边界教育理论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构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创新探索,以期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互补及价值增值。
关键词:
无边界理论 高等教育 资源共享 机制建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卢乃桂 张永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旨在重构政府、高校以及学生之间关系的改革。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力量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的国家和高等教育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拟将这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变化放在一个更宏观的大时代背景,即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来探讨其成因,并描述在此新背景下,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所扮演的新的角色是什么,政府角色转变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最后,本文选择了几个较为典型的国家,分析了在这种类似实质背后各国政府角色变迁的个性化特征。
关键词:
全球化 高等教育 政府角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黎安琪 祝怀新 应起翔
在全球化背景下 ,特别是世贸组织的发展 ,高等教育已越来越被视为一种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产业。各国积极谋求开拓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 ,吸引海外学生 ,在别国开办和接管高校 ,运用信息与传播技术实施远程高等教育 ,从而出现了无边界高等教育。无边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受教育者的资格认证 ,因而有效发展国际认可的资格认证制度 ,将是无边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格认证 无边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约翰内斯·威尔特 李子江 罗慧芳
"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旨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以及适应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形势,德国大学围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新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调整了新的公共管理策略;重组了整个课程体系,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大学教师教学发展项目,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蓉 高晓杰
随着英国新的私立的、赢利性的、虚拟的、公司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本国和国际市场的出现,“无边界高等教育”对于一些传统高等教育机构所带来的挑战也将越来越明显。因此,需要对“无边界高等教育”管理机构问题、成本和基础设施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质量和认证问题,以及大量的政策和立法建议问题做出回答,并且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综合进行风险分析,采取各种形式的规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菲利普·G·阿特巴赫 蒋凯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与WTO的关系。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日益被看作是一种商品,并且日益私营化,大学的传统职能如教学和科研受到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尤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者还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服从教育和知识的逻辑而不是市场规则。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全球化 WTO 教育商业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毛亚庆 吴合文
高等教育全球化在教育价值上表现为人才培养工具化及培养模式标准化;在发展理念上表现为市场化,这限定了民族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在技术形态上表现为贸易价值,这促进了跨境高等教育的繁荣。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在自主与依附、移植与创新、竞争与合作等矛盾中进行抉择,以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全球化 教育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阎嘉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红霞
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的文学叙事和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杜威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和哲学探索,提出"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全新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超越了心理学框架,回归到产生它的社会实践、甚至大自然中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知识论到教学论都与西方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科学思想传统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逻辑一致,由此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进一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家华
全球变化源自全球环境变化,但它超出了环境的范畴,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密切关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理论上有利于包括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但在实践上出现了资源的不可持续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柴子曈 刘建民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统筹指导,政府的地位不可或缺。古往今来,统治阶级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有序必要性,即便江山易改,朝代易变,政府的重要性却从未降低,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的地位越发重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管理者,政府能够引导混乱的社会群体朝着文明安全的方向发展,封建社会也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