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3)
2023(10788)
2022(9665)
2021(9132)
2020(7643)
2019(17519)
2018(17545)
2017(33529)
2016(18365)
2015(20338)
2014(20311)
2013(19993)
2012(18174)
2011(16254)
2010(16157)
2009(14719)
2008(13921)
2007(11862)
2006(10387)
2005(8780)
作者
(52906)
(43837)
(43352)
(41283)
(27557)
(21068)
(19547)
(17353)
(16445)
(15468)
(15235)
(14565)
(13864)
(13634)
(13424)
(13204)
(13095)
(12928)
(12420)
(12248)
(10995)
(10529)
(10352)
(9902)
(9806)
(9738)
(9664)
(9557)
(8765)
(8687)
学科
(69339)
经济(69270)
管理(50171)
(45676)
(37555)
企业(37555)
方法(32497)
数学(27270)
数学方法(26946)
(19710)
(18054)
中国(16836)
地方(16016)
业经(15928)
(15483)
环境(14905)
农业(13469)
理论(12810)
(12349)
(11592)
贸易(11588)
(11212)
(10751)
技术(10506)
(10478)
(10042)
财务(9982)
财务管理(9966)
教育(9709)
企业财务(9435)
机构
学院(253305)
大学(252679)
管理(103011)
(91487)
理学(89576)
经济(89245)
理学院(88532)
管理学(86933)
管理学院(86494)
研究(84180)
中国(60434)
科学(56584)
(54585)
(42207)
(41554)
业大(40559)
(40373)
研究所(39071)
中心(37668)
(36224)
师范(35904)
(35614)
北京(34744)
财经(32978)
农业(32535)
(31467)
(29949)
(29839)
师范大学(29163)
技术(26802)
基金
项目(181926)
科学(142189)
研究(132136)
基金(130472)
(114316)
国家(113376)
科学基金(97098)
社会(80514)
社会科(76134)
社会科学(76112)
(72238)
基金项目(71304)
自然(65198)
自然科(63540)
自然科学(63528)
自然科学基金(62324)
(60684)
教育(59463)
编号(54683)
资助(53076)
成果(42677)
重点(40660)
(39253)
(38656)
(37318)
课题(37201)
科研(34897)
创新(34711)
计划(33304)
大学(33285)
期刊
(100752)
经济(100752)
研究(69735)
中国(43997)
学报(41721)
科学(39501)
(37331)
管理(34944)
大学(30881)
学学(28991)
教育(28178)
(27837)
农业(26733)
技术(20509)
业经(18324)
(16668)
金融(16668)
资源(14813)
经济研究(14728)
财经(14219)
图书(14154)
科技(13507)
(13459)
问题(12871)
理论(12682)
实践(11994)
(11994)
(11928)
(11741)
林业(11623)
共检索到354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传艳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逐步成熟,"无景点"旅游这种个性化的旅游方式逐步受到广喜欢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无景点"旅游是和传统"景点"旅游相对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其显著特点是在景区、景点之外,自主自愿、自由自在的旅游,不受旅行社的安排和束缚。针对河流湿地而言,"无景点"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河流湿地景观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无景点"旅游者所参观、游览、体验的对象是未经开发的河流湿地旅游资源,这必然造成管理的缺失,出现了严重的"公地悲剧",给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压力和破坏。因此,要从旅游发展理念、政府主导管理、进行环境监测、采用循环旅游发展模式入手来改善当前的状况,加强河流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汤蕾  许东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朱梦旗  陈焱  卢佳欢  
近年来,湿地逐渐变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湿地生态旅游也成为游客出游的重要形式。湿地生态旅游的火热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08年以后,湿地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始大量出现。文章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筛选得到的540篇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湿地生态旅游主体、湿地生态旅游客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影响、湿地生态旅游管理5个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价,最后针对湿地生态旅游研究中的不足提出管理、游客体验、文化和全域化4个方面的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红梅  
无景点旅游是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对应的全新旅游形式,是在景区(点)旅游的人满为患而且门票价格过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旅游主体的大众普及性、旅游对象的广泛性与空间开放性、旅游方式的自由自在性、旅游目的轻松体验性、主客互动性等特点。无景点旅游对于缓解传统旅游景区的游客压力、促进热点景区外围资源与社区的开发、推动边远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一些旅游目的地尝试新的资源开发模式提供一定的启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安传艳  
以河南省黄楝树国有林场为例,分析设计了"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林场开发管理模式,认为在"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旅游者随意选择目的地的行为给景观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对林区及其周围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采用政府主导、林场管理、居民参与,无门票经营的模式,打造全领域景观,在满足"无景点"旅游者休闲需求,带动周围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霞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排放,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的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破坏和损失。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旅游领域,人们也开始反思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自1983年国际自然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这一绿色环保的旅游模式和理念后,生态旅游即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生态旅游是指以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伍延基  王计平  曾海洋  
无景点旅游在国内悄然兴起,这是一种极富存在价值与生命力的新兴旅游方式。本文从理论上对无景点旅游进行了解析,并提出在实践意义上,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将有助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及其评价标准的再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革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佳平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中部崛起"战略也为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资源、市场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已成为中部各省的共识。通过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分析和中部旅游合作的目标定位,结合中部区域整体旅游产品结构分析,从调整方向、调整内容以及调整途径3个方面对中部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的河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加以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金亮,王平,鲁芬,杨桂华  
碧塔海湿地是最能体现"香格里拉"意境的景区之一,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成为香格里拉风景区的重中之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碧塔海旅游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湿地土壤物理性质及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愈靠近旅游路线,旅游活动时间愈长,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的影响愈大,但不同压力条件下,这种影响明显不同。因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该地湿地生态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俞沛雯  
1.背景思考从粗放型城市化向"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变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生态特色的保护和提升上升到了十分紧要、刻不容缓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GDP增长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最基本的量化指标。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深层次地探讨如何营造以人为核心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徐晶晶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湿地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资源进入人们的视野,湿地生态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国家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开发背景,其湿地资源丰富,规划分区科学。通过对比分析其内的各功能分区可知,分区内的合理利用区是进行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重点、亮点区域,其他分区可依据分区本身的特性进行限制性的、少量的生态旅游开发。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的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久和  
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受到了广泛的、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城市边缘湿地,由于本身存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几乎消失殆尽。景观的绿色设计已经普遍成为保护生态系统和相关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绿色景观设计也有利于对土地进行综合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保护区域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剖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景观的绿色设计,探讨了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文贤  
美国文化中心古城——波士顿,被称为“自由的摇篮”。在美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记录。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与英军发生冲突,打败了英军。5月10日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云  刘伟  吴宜进  蔡崇法  
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加之宏观上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等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加之主观上认识的不足,造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据生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燕  
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 ,提出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