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2)
- 2023(17003)
- 2022(14549)
- 2021(13880)
- 2020(11408)
- 2019(26330)
- 2018(26453)
- 2017(51043)
- 2016(27692)
- 2015(31334)
- 2014(31017)
- 2013(30261)
- 2012(27572)
- 2011(24944)
- 2010(25499)
- 2009(23585)
- 2008(22840)
- 2007(20350)
- 2006(18190)
- 2005(15966)
- 学科
- 济(110780)
- 经济(110653)
- 业(82848)
- 管理(76128)
- 企(61164)
- 企业(61164)
- 农(52127)
- 方法(47520)
- 数学(41295)
- 数学方法(40551)
- 农业(34607)
- 中国(29446)
- 业经(28779)
- 财(26022)
- 地方(22841)
- 学(21837)
- 制(21409)
- 贸(19984)
- 贸易(19974)
- 策(19489)
- 易(19449)
- 理论(19202)
- 技术(17389)
- 银(16685)
- 银行(16646)
- 和(16614)
- 环境(15964)
- 行(15907)
- 发(15844)
- 划(15698)
- 机构
- 学院(389812)
- 大学(385461)
- 管理(155803)
- 济(154870)
- 经济(151409)
- 理学(135076)
- 理学院(133657)
- 管理学(131074)
- 管理学院(130378)
- 研究(129207)
- 中国(97623)
- 京(81561)
- 科学(79331)
- 农(75421)
- 财(69585)
- 所(64280)
- 业大(61520)
- 中心(59800)
- 研究所(58312)
- 江(58294)
- 农业(57689)
- 财经(55114)
- 范(52313)
- 师范(51920)
- 北京(51168)
- 经(50132)
- 州(46848)
- 院(46357)
- 经济学(43977)
- 经济管理(41764)
- 基金
- 项目(262915)
- 科学(206776)
- 研究(196541)
- 基金(189035)
- 家(163897)
- 国家(162244)
- 科学基金(139435)
- 社会(122333)
- 社会科(115524)
- 社会科学(115492)
- 省(103892)
- 基金项目(99451)
- 教育(90511)
- 自然(89928)
- 自然科(87790)
- 自然科学(87770)
- 划(86449)
- 自然科学基金(86163)
- 编号(83367)
- 资助(78093)
- 成果(67964)
- 重点(58398)
- 部(57734)
- 课题(56781)
- 发(56661)
- 创(54346)
- 创新(50499)
- 项目编号(49539)
- 教育部(49454)
- 科研(49451)
- 期刊
- 济(176833)
- 经济(176833)
- 研究(113314)
- 中国(76873)
- 农(75897)
- 学报(59387)
- 科学(56348)
- 管理(55680)
- 农业(51703)
- 财(50833)
- 教育(47133)
- 大学(46220)
- 学学(43605)
- 融(36244)
- 金融(36244)
- 技术(35001)
- 业经(33958)
- 经济研究(26151)
- 财经(25452)
- 业(25227)
- 问题(23352)
- 经(21664)
- 图书(20392)
- 版(20156)
- 技术经济(19062)
- 科技(18921)
- 现代(18153)
- 理论(17923)
- 世界(17724)
- 统计(17086)
共检索到576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成杰 杨燕飞
以"媒人"在整个婚配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即搜集信息—传递信息—见证婚姻的过程为切入点,考察了豫北农村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具有传统的"形式",即"无媒不婚"的特征,但这种婚配模式却拥有新的"内容",即它是在男性打工青年遭遇择偶困境的情况下,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家庭动员多方面资源做出的策略性反应的结果,其逻辑无关乎个人自主性增减的问题,而在于村庄社会结构变迁与家庭及其成员策略性应对之间的交互影响。由此回应了青年婚姻研究中的"浪漫革命"命题,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人家庭性质的理解。
关键词:
婚配模式 打工青年 家庭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倩倩
随着打工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农村婚姻市场形成和自由恋爱逐步兴起,由父母主导的传统"婚配"模式向子女自主选择的"婚恋"模式变迁。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对婚姻资源的激烈竞争促使农民的婚姻责任发生了代际重塑,表现为子代在婚姻市场中负责恋爱找对象,父代承担婚姻消费支出。从"子代找得到"与"父代娶得起"两个维度分析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与光棍形成机制,可建构出农村的三种光棍类型。在紧张的婚姻形势下,为了应对婚姻压力,农民的家庭策略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小农家计模式难以应对婚姻的竞争性消费,倒逼农民主动进入务工市场;父代通过抬高婚姻支付来增加子代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民生育观念随着婚姻压力增大而改变。
关键词:
婚配 婚恋 婚姻压力 农村光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风笑天
针对大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现实,本文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婚姻家庭问题对于青年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并将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重大事件”来探讨其对农村青年的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农村外出打工青年婚姻家庭现象的若干议题。
关键词:
农村外出打工青年 婚姻 家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晓慧 刘燕舞
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村庄的考察,对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在本质上是社会剥夺所造成的。在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压力下,婚姻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中呈现出不均衡分布。在上层群体中,婚姻资源主要在本阶层内部循环,但其炫耀性婚姻消费所营造的合法性,却激起了下层尤其是中层群体试图通过婚姻资源流动进入上层的欲望。在发达地区农村,向上婚姻流动失败而又不愿向下婚姻流动的中层女性,在不断推迟初婚年龄的过程中沦为大龄"剩女";而其下层中的弱势男性,则依靠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资源的流入而得以稀释其婚姻压力。这种婚姻压力的逐层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底层大龄男性青年的婚配困难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斌 任津汝 张所地
能否明晰青年的婚配竞争压力和家庭住房消费行为的关系是市场预期科学及政府调控有效的前提。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了男青年的婚配竞争压力对家庭住房租购选择及类别选择的驱动作用,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该驱动作用的时空分异性。研究发现:(1)平均来看,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适婚男青年面临的婚配竞争压力依次递减。(2)婚配竞争压力对男青年所在家庭住房租购决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婚配竞争压力值每增加1分,家庭购房和租房的几率比将增加1.2%。(3)婚配竞争压力对男青年所在家庭住房类别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购买小面积住房相比,婚配竞争压力值每增加1分,家庭购买中面积、大面积住房的概率分别增加2.3%和3.1%,男青年所在家庭住房消费行为具有“婚姻驱动”特征。(4)男青年的婚配竞争压力对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作用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具有异质性。本研究可为破解中国“高房价”“婚房竞争”“因婚致贫”等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怡 李智慧 耿志祥
从微观机理上分析婚姻匹配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可以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建立婚姻匹配模型,利用20102014年CFPS数据,研究了婚姻匹配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2014年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42,儿子和女儿代际收入弹性分别约为0.45和0.40,代际流动性偏低;父代收入对子女配偶的收入影响十分显著,2014年父媳和父婿收入弹性分别约为0.25和0.36,且后者高于前者,表明婚姻匹配,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是形成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研究还表明,父代收入对子代配偶的受教育程度产
关键词:
婚姻匹配 代际流动 个税改革 家庭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果臻 李树茁 Marcus W.Feldman
文章通过生命表技术和概率理论,测算了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长度。研究发现大龄未婚男性在60岁时,丧父的累积概率达到0.8,丧母的概率达到0.6;丧父丧母之后大龄未婚男性单独生活16年。不同的年龄参数对测度的各阶段长度有影响。
关键词:
大龄未婚男性 家庭生命周期 概率 生命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时斌
随着全国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的家庭农场政策,农户获得融资的机会增加,农场主利用融资进行生活性和生产性投资,构架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缓解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文章通过借鉴美国金融服务家庭农场举措,提出我国家庭农场模式下农户融资反贫困的对策建议,即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健全融资体系,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缓解农户融资难题,以提高家庭农场竞争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户融资 反贫困 美国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强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依附于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合作保障体系已名存实亡,传统的农村社区、家庭和家族保障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农民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却越来越大,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对农村家庭风险来源及其应对策略做初步研究,以期对我国农村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
农村家庭 风险 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