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3)
- 2023(5690)
- 2022(4637)
- 2021(4126)
- 2020(3301)
- 2019(7474)
- 2018(7160)
- 2017(13934)
- 2016(7058)
- 2015(7774)
- 2014(7951)
- 2013(8016)
- 2012(7853)
- 2011(7474)
- 2010(7801)
- 2009(7518)
- 2008(7250)
- 2007(6555)
- 2006(6245)
- 2005(5887)
- 学科
- 济(61269)
- 经济(61233)
- 管理(20510)
- 方法(18489)
- 业(16994)
- 地方(16029)
- 数学(15640)
- 数学方法(15555)
- 企(14563)
- 企业(14563)
- 地方经济(12414)
- 中国(11851)
- 学(11222)
- 业经(10555)
- 农(8677)
- 财(8410)
- 产业(7942)
- 制(7877)
- 融(7317)
- 金融(7317)
- 经济学(7283)
- 体(7182)
- 理论(7114)
- 环境(6631)
- 和(6597)
- 结构(6306)
- 银(6203)
- 银行(6197)
- 农业(6062)
- 行(6034)
- 机构
- 大学(122599)
- 学院(120996)
- 济(66227)
- 经济(65160)
- 研究(45676)
- 管理(43906)
- 理学(37699)
- 理学院(37254)
- 管理学(36737)
- 管理学院(36507)
- 中国(33593)
- 财(28128)
- 京(24894)
- 科学(24145)
- 经济学(23202)
- 财经(22661)
- 所(22583)
- 经济学院(20519)
- 经(20482)
- 研究所(20340)
- 中心(18622)
- 江(17604)
- 财经大学(16727)
- 北京(15938)
- 院(15924)
- 范(15586)
- 师范(15465)
- 农(14099)
- 科学院(13676)
- 州(13669)
- 基金
- 项目(73062)
- 科学(59015)
- 基金(55330)
- 研究(54384)
- 家(47134)
- 国家(46773)
- 科学基金(40578)
- 社会(39019)
- 社会科(37168)
- 社会科学(37160)
- 基金项目(28233)
- 省(26858)
- 教育(24243)
- 自然(23261)
- 资助(22839)
- 自然科(22702)
- 自然科学(22697)
- 自然科学基金(22325)
- 划(22070)
- 编号(19872)
- 发(17253)
- 国家社会(17222)
- 部(16980)
- 重点(16866)
- 成果(16741)
- 济(15388)
- 教育部(15274)
- 经济(15253)
- 人文(14796)
- 发展(14707)
共检索到188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怀
如果说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走向一个新时代的话,那么信息革命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出现,则把我们的思维带入了一个新经济的朦胧之中。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它,信息技术成果所形成的经济态势早已初露端倪,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正如当初无人能够充分估量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一样,企望当今人类能够给出未来信息社会以网络等新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图景,也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单东
新经济是由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机组合的复合体。面对新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身。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新经济 冲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王博雅 高文书
文章在描述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创新经济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文章认为,创新经济是以创新为基础所形成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活动,既包括由新技术和新发明等引领的新产业活动,也包括传统经济活动通过业态融合而产生的新业态。一方面,创新经济能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据文章测算,2016年中国创新经济的就业规模达7 819万人,占总就业比重的10.1%;创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就业5 001万人,占总就业比重的6.4%。另一方面,创新经济对就业产生挤压效应,带来失业冲击,同时对劳动者就业总量和结构也产生影响,使劳动
关键词:
创新经济 就业 产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怀 高良谋
本文对新经济的考察以信息资源本质作为基点 ,并由此逻辑地导出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律。这一定律在标准化的约束下导致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正是由于传统经济理论对新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 ,微软一案才出现较大的争议。微软案例表明 ,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是无法通过企业拆分手段来消除的。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对微软一案的裁决恰好与本文的结论不谋而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本文研究了开放经济下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体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封闭经济还是开放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化都表现出农业部门份额持续下降、工业部门份额保持不变、服务业部门占比持续增加的趋势,但在开放条件下经济体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比在封闭条件下表现出更显著的分化趋势。当受到外贸冲击时,经济体产出结构比消费结构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消费者偏好调整效应抵消了部分外贸价格冲击;当受到更大的外贸冲击时,经济中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会表现出更大的不稳定性,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明显加剧。
关键词:
贸易冲击 经济稳定 产出结构 消费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黎娜 夏海勇
人口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变动的重要变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乡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已有研究文献大多探讨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对其影响需求结构变动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VAR模型,本研究就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对需求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均会造成消费投资比下降,这是"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失衡需求结构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宏旭 杨隽萍 李峰
以往对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GDP和CPI的周期分析上。为了进一步从经济需求与供给结构入手来分析我国近几十年中经济的波动性,本文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简称VAR),对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供需冲击加以识别,分析我国这些年来经济结构中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同时发现,我国近年来需求冲击较为稳定,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供给波动主导,以及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拉动引导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金沛
本文在区分经济冲击类型 ,分析不同冲击类型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及其后果 ,以及通过考察已有汇率决定理论在主要汇率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及其阐释力度的差别原因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其在均衡分析框架下如何从供给方面 ,尤其是从技术冲击角度对汇率形成机制及其易变性的原因 ,所开辟的独特研究思路。
关键词:
经济冲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汇率变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丽芳 张清辨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市场结构的中心内容。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具有一些背离传统经济规律的经济特性,它导致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特征,并促成其市场结构双重性的形成,进而带来垄断趋势的加强和竞争属性的变迁。因此,对其市场结构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网络经济 市场结构 市场竞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伯成 王文立
举世瞩目的“新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具有明显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特点,从多方面形成了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笔者认为,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充其量只是旧理论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而不是标志旧理论的否定和终结。下面我们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俞海宏
企业制度有四种模式:一是物质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二是人力资本(劳动)逻辑的企业制度;三是人力资本(经营)逻辑的企业制度;四是综合逻辑的企业制度。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利益源泉、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新经济时代中,上述第三种企业制度模式即经营逻辑的企业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其制度变迁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它将成为继资本逻辑企业制度后的又一个主要企业制度。
关键词:
企业制度 制度变迁 新经济时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任伍
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并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影响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用知识堆积和组装的世界中,知识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劳动对象、生产基础和操作工具等,知识密集型产品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渠道,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测算,到2001年,全球以知识为载体的产业产值将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文进 谢海林 徐晓伟
在短期内,突发冲击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冲击着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环节,由于突发冲击性质上的差异,其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并不确定。从长期来看,突发冲击通过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生产技术和自然资源这四个关键传导变量冲击实体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世界经济体系高度联动,加之羊群效应及不完全信息等因素的影响,突发冲击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及程度更为复杂,对短期或长期的经济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