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0)
2023(6633)
2022(5502)
2021(4786)
2020(3927)
2019(8769)
2018(8778)
2017(16482)
2016(8961)
2015(10179)
2014(10468)
2013(10226)
2012(9708)
2011(8838)
2010(9090)
2009(8543)
2008(8282)
2007(7770)
2006(7119)
2005(6668)
作者
(25936)
(21632)
(21351)
(20722)
(13851)
(10082)
(9912)
(8288)
(8262)
(7961)
(7631)
(7180)
(7042)
(6940)
(6801)
(6545)
(6379)
(6302)
(6201)
(6092)
(5571)
(5289)
(5109)
(5102)
(4948)
(4870)
(4650)
(4611)
(4327)
(4200)
学科
(60105)
经济(60065)
管理(25240)
(22358)
(17707)
企业(17707)
方法(17096)
地方(15749)
数学(14673)
数学方法(14580)
中国(13119)
地方经济(11840)
(10996)
(10852)
业经(10764)
(9426)
农业(7911)
理论(7790)
(7778)
经济学(7045)
环境(7003)
(6782)
(6655)
贸易(6649)
(6637)
金融(6636)
(6356)
(6306)
(6297)
银行(6295)
机构
学院(135314)
大学(132373)
(65736)
经济(64471)
研究(46874)
管理(46057)
理学(38515)
理学院(38081)
管理学(37458)
管理学院(37199)
中国(36254)
(29165)
(27102)
科学(25769)
(23663)
财经(22969)
经济学(22403)
(22320)
中心(20909)
研究所(20825)
(20620)
经济学院(19830)
(17820)
师范(17648)
(17438)
北京(17345)
(17326)
财经大学(16615)
(16574)
业大(15475)
基金
项目(77919)
科学(60711)
研究(60394)
基金(55156)
(46573)
国家(46147)
社会(39816)
科学基金(39459)
社会科(37623)
社会科学(37615)
(30990)
基金项目(28096)
教育(28071)
编号(25278)
(24702)
资助(23236)
自然(22544)
自然科(21982)
自然科学(21974)
自然科学基金(21570)
成果(21037)
(18263)
课题(18079)
重点(17663)
(16955)
国家社会(16732)
(15862)
(15637)
发展(15437)
大学(15329)
期刊
(84755)
经济(84755)
研究(46059)
中国(30093)
(24253)
管理(19464)
学报(17000)
(15935)
科学(15859)
教育(15677)
经济研究(14732)
技术(13584)
大学(13467)
(13394)
金融(13394)
学学(12685)
财经(12681)
业经(12013)
(11160)
问题(10406)
农业(10266)
技术经济(8405)
(7730)
统计(7347)
商业(7204)
世界(7102)
经济问题(6881)
国际(6703)
现代(6300)
(6102)
共检索到220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继国  
探讨新经济中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应该首先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微观”运行机制的新特点。对劳动的主体因素劳动力的构成要素“脑力”和“体力”的关系及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分析表明 ,只有“脑力”的使用和发挥 ,即“软劳动” ,凝结为价值实体。劳动价值的这一特点只有在“新经济”中才得以充分显现。“软劳动”作为直接的抽象劳动的体现 ,使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时间”也失去直接的意义。这一“新论”本质上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致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文进  
在新经济时代 ,劳动价值论必须有新的发展。新经济是指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 ,新经济时代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已有的价值理论或相关思想无法做到既令人信服地解释这些问题 ,又能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消费者劳动价值论则不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意 ,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能够在遵循马克思原意的情况下较好地回答上述新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罗力  
“新经济”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仍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的生产过程 ,只不过它是代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具有根本变化特征的新的物质生产过程 ,它是原有物质生产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新飞跃。经济学家们要从现代经济活动的本源即价值创造和价值生产的过程来考察新经济。对新经济价值创造和价值生产的考察应当从人类的劳动创造这个最基本点出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胡承统  
新经济还处在雏形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初步的,甚至是假设性的。但是新经济的实际生长过程已经表明,从根本上说,新经济的生长基础是各种性质和各种形式的创新,并且新经济是现代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中国来说,在现有条件下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是通过创新形成适合新经济生长的制度保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艳杰  李庆东  白若玉  
一、新经济的涵义及特征新经济是发源于美国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科技界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关于新经济到底是什么?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环境技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晓芳  
文章以空间经济理论为分析依据,沿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突破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流动问题同质性劳动力假设,将异质性劳动力引入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模型,分析异质性劳动力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中国1997~2010年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重视异质性劳动力,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优化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必然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先平  
本文论述了新经济的特点: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无形资产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知识型劳动者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异同;指出新经济没有改变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实质是收益递增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一、在结构、组织、体制、 运行上具有特点的经济 “新经济”在当前是含义最不清晰的词汇。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意地加以定义,例如,一些企业家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就是搞新经济”,“到国外办工厂就是搞新经济”,等等。而理论界一些同志往往对新经济给以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等等10多条涵义,这样的“大筐含义”,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对新经济更加摸不住头脑。对新经济的内涵尚未搞清楚,又怎样加以评判和提出对应之策?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尹举  
新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思想与资本的高度结合 ,结合后的创新思想有资本化的趋势及资本有社会化的趋向 ,企业内的组织关系逐渐转化为经济关系并市场化 ,财富形态多元化并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应。培育新经济必须要有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有正确的科技产业政策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生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经济的起点》。我一开始还是讲讲怎么从今天的新供给来理解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所谓新供给和新供给经济学,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什么是旧的经济学,它的问题,它的成效。我们都知道,所谓供给经济学,2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仕国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在根本上表现为对新经济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界定以及统计依据的差异上。新经济之“新”为其精确测度带来了挑战。在对国际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力图在新经济测度方面尝试进一步的研究 ,并导出了一些迥异于一般直觉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江会  
本文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因素等四个方面 ,详述了“旧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及“新经济论”的质疑。它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新经济论”尚缺乏充分的经验验证和理论支持 ,传统的经济规律依然有效 ,欢呼“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还为时过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芬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 ,是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和基石 ,它结束了重商主义仅从流通层面论证赚钱术的机敏和浅薄 ,开始了针对生产领域对经济矛盾的理性思维。也正是由于理性思维对经济矛盾的揭示和论证 ,劳动价值论一直受到攻击和歪曲。坚持和反对劳动价值论 ,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矛盾斗争的一条主线。但只要劳动还是劳动 ,交换的还是劳动所创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 ,那末 ,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概括的劳动者的基本经济观点 ,就有其意义 ,而且应随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其劳动方式、产品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松涛  严太华  
文章基于Berliant&Fujita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扩展构建了2×3×3的空间动态均衡模型,对知识关联、劳动者迁移与城镇化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知识资本自由流动和劳动者自由迁移的情况下,城乡空间格局演化的内生动力来源于知识资本的收益率差异、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差距及其循环积累因果作用,最终可能演变成为两种均衡且稳定的"核心—边缘"型城镇化格局,这种均衡格局差异取决于城乡贸易自由度以及由现代产品支出份额、现代产品替代弹性、技能劳动者份额决定的临界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