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
- 2023(398)
- 2022(339)
- 2021(322)
- 2020(238)
- 2019(490)
- 2018(524)
- 2017(423)
- 2016(203)
- 2015(210)
- 2014(178)
- 2013(134)
- 2012(107)
- 2011(130)
- 2010(163)
- 2009(56)
- 2008(52)
- 2007(56)
- 2006(59)
- 2005(56)
- 学科
- 业(746)
- 管理(743)
- 济(720)
- 经济(720)
- 企(703)
- 企业(703)
- 业经(437)
- 教育(401)
- 中国(370)
- 理论(303)
- 政治(278)
- 农(262)
- 思想(259)
- 思想政治(248)
- 政治教育(248)
- 治教(248)
- 德育(245)
- 财(236)
- 总论(212)
- 产业(210)
- 信息(209)
- 教学(207)
- 和(204)
- 信息产业(194)
- 农业(190)
- 贸(188)
- 贸易(188)
- 易(184)
- 务(175)
- 财务(175)
- 机构
- 学院(3190)
- 大学(3018)
- 管理(997)
- 研究(936)
- 济(926)
- 经济(901)
- 理学(811)
- 理学院(797)
- 管理学(786)
- 管理学院(777)
- 中国(723)
- 京(623)
- 财(529)
- 职业(507)
- 科学(485)
- 技术(481)
- 范(452)
- 师范(450)
- 江(448)
- 中心(412)
- 财经(401)
- 院(394)
- 教育(391)
- 北京(380)
- 经(373)
- 州(362)
- 师范大学(360)
- 所(352)
- 职业技术(327)
- 研究所(318)
共检索到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俐贞 黄苏萍
国有企业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有企业在创新效率方面却颇受质疑。在这一背景下来探讨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建设问题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关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动力因素,而未能充分考虑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组织创新等相关内容。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国有企业创新现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与新常态的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机制。该创新动力机制系统在国有企业分类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主、政策指引为辅,由企业内高管、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协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箫滢 牟思宇
党的二十大回顾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年来,国有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包永生
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时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是一次重要的变革,转变了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追求经济总量向重视经济质量转变。为实现目标,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手段,是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全面了解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贵平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的70年。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发现目前国有企业发展存在法人结构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经营管理不透明等问题,提出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放大国有企业的"国家属性"和"企业属性"、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使国有企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历史进程 发展战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范玉仙 张跃胜 袁晓玲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保持国有企业改革性质和方向的根本依据。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上,改革的目标是在公平正义原则基础上,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指向。坚持国有资产在价值形态的全民所有和使用价值形态上的市场化经营,这既是生产方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遵循。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要重视政府制度顶层设计,有效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守亮 崔瀛月 何如意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管理制度与审计标准尚不完善,内审质量的量化评价方面仍有不足,通过构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内部审计实践,进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比较三种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全面质量管理、5M1E分析法,明确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基于5M1E分析法六要素构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运用熵值法得到各指标层的组合权重后可知,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最大;内部审计环境、内审人员素质以及内审信息化建设三方面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戚聿东 张任之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地位和核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成就,也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再出发"?本文基于系统化改革的理念,构建了以"逻辑起点、核心问题、特殊难题、内部机制、外部保障"为内在联系的改革框架,提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和布局,坚持国有企业去"六化",不断放松规制。作为特殊难题,本文最后专门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海涛 张卓
新时代环境下,国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内部审计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20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风险管理新“三线模型”提出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保护原则,梳理现有文献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分析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组织目标及组织价值之间的关系,从业务连续性、价值保护、价值创造和组织目标四个维度,构建CPV(Creating and Protecting Value)赋能型内部审计模型,匹配内部审计实践活动,确定赋能路径,即“一个生态圈+六大过程+数字化支撑”。这一路径对于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提高和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和示范推广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有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力量。国有企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保障了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展望未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应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具备适应市场竞争活力的前提下,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与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拥有控制力与带动力;继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宪法所赋予的使命。从路径上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是通过国有企业的分类予以完成的;从外部环境看,国有企业要与民营企业在竞争中性下共同发挥作用;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加强国资监管有助于确保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有效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葛玉辉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公有制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在企业层面的混合,及其伴随着的治理结构与机制改革。本文通过梳理"该不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如何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两条研究主线,指出当前不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中,往往只有"混"的形式、"改"的制度设计,但没有"合"的制度安排。从高层梯队的融合互动视角揭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党的领导、职业经理人制度、中长期激励机制等重要理论拓展空间,探索学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高层梯队 融合互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万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现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全面步入新时代,坚决阻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中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文章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对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发展后可采用的策略方法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分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明刚
2018年1月6日,在外交学院召开了"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人才培养"研讨会,多位金融领域的专家受邀出席讨论。本刊特将部分专家的精彩发言刊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服务实体 系统性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瑞龙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股份制改造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分类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阶段,国有企业逐步走向市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模式与方式要符合国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必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之中,从而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本 国有企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雅妮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伟业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方位,分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时代特征及丰富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探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及功能,据此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创新;四是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卓 翟绪权
国有企业改革的4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国有企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又夯实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前提基础。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共同主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吉林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公有制 经济发展论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