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2)
2023(5890)
2022(4934)
2021(4553)
2020(3648)
2019(8425)
2018(8095)
2017(15539)
2016(8038)
2015(9206)
2014(9273)
2013(8998)
2012(8622)
2011(8034)
2010(8185)
2009(7737)
2008(8257)
2007(7460)
2006(6786)
2005(6222)
作者
(24799)
(21225)
(21124)
(19974)
(13516)
(10304)
(9438)
(8194)
(7938)
(7379)
(7171)
(6950)
(6739)
(6727)
(6718)
(6472)
(6300)
(6118)
(5970)
(5953)
(5340)
(5254)
(4991)
(4714)
(4698)
(4675)
(4621)
(4453)
(4361)
(4142)
学科
(41709)
经济(41662)
管理(24396)
(23763)
方法(20278)
(19222)
企业(19222)
(18293)
贸易(18283)
(17730)
数学(16707)
数学方法(16491)
(10176)
中国(9757)
(8953)
业经(8800)
(8763)
理论(8027)
(7275)
关系(6915)
(6789)
地方(6639)
农业(6484)
(5998)
金融(5998)
(5917)
出口(5915)
出口贸易(5915)
(5821)
银行(5811)
机构
大学(134164)
学院(132274)
(63360)
经济(62340)
管理(48422)
研究(45102)
理学(42136)
理学院(41730)
管理学(40981)
管理学院(40760)
中国(33596)
(27905)
(27460)
科学(25694)
财经(22873)
(22624)
经济学(21512)
(20830)
(20785)
研究所(20435)
中心(19706)
经济学院(19556)
(19151)
业大(18260)
财经大学(17129)
北京(16934)
农业(16506)
(16327)
师范(16161)
(16133)
基金
项目(84388)
科学(66763)
基金(63358)
研究(61026)
(55593)
国家(55174)
科学基金(46922)
社会(41436)
社会科(39478)
社会科学(39472)
基金项目(32001)
(30811)
自然(28982)
自然科(28400)
自然科学(28394)
教育(28053)
自然科学基金(27906)
资助(27142)
(25952)
编号(23373)
(19878)
重点(19203)
成果(18977)
国家社会(18325)
(17951)
教育部(17531)
(17255)
人文(16703)
大学(16221)
创新(16190)
期刊
(66788)
经济(66788)
研究(41647)
中国(22155)
学报(21113)
(20678)
科学(18828)
(18768)
管理(18420)
大学(16652)
学学(15853)
(14058)
农业(12962)
经济研究(12527)
财经(12109)
教育(12044)
国际(11825)
技术(10962)
(10803)
金融(10803)
(10675)
问题(10411)
业经(9912)
世界(7675)
技术经济(7522)
(7127)
商业(7106)
统计(6935)
(6680)
贸易(6680)
共检索到197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金毓  
文章探讨新新贸易理论所独有的选择效应,这是新新贸易理论对传统贸易理论最根本的拓展。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这一效应实现了对产业与企业层面的资源再配置。文章将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异质性企业模型中的选择原理加以归类,概括为:贸易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倾斜。这种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产生了传统贸易理论未能阐述的生产率额外提升。贸易使资源在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再配置,但仍有一些企业层面的调整(如贸易对象、投入品、产品质量)是现有异质企业模型未能解释的。对这些维度的拓展与解释,是新新贸易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邵莹  刘海洋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基于生产率异质性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提出数理模型来分析生产率对出口的决定机制,再通过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检验企业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以及出口规模的影响。结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会使企业更具有能力选择出口,但是在自由决定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出口市场时,企业未必会因为生产率的提高而选择出口;对于全体样本,实证检验认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是负相关的,对于出口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也认为企业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是负相关的。这样可以看出,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更进一步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倩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出口企业的生产类型仍然以单一加工企业为主,出口产品的产值较低,中国企业出口的全要素生产率处在较低水平,很难与大国竞争。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礼生  高凌云  
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发现进口竞争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国内竞争虽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进口竞争在国内竞争程度较低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效应较大,说明我国培育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仍然是一个漫长过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惠芳  成蓉  
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汇率与贸易之间联系是否依然存在的争论。本文将Penn World Table数据和World Input-Output数据进行匹配,利用2000—2014年间全球43个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波动与贸易增长数据探析全球价值链中的汇率传递机制。研究发现:(1)实际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价格、进出口值及出口增加值的变动都产生显著影响,本币实际升值1%将提升出口增加值0.312%,汇率与贸易之间的联系依然很大;(2)除了汇率传递的价格机制之外,汇率波动也通过调节生产率,倒逼经济主体技术进步,促进出口增加值的增加。本文计量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汇率波动与出口增加值增长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本文提出人民币实际升值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出口地位和出口利益的下降,同时通过汇率传递的生产率效应保持中国的贸易竞争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正荣  文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已经成为浙江境外投资的"一架马车"。究竟怎样的企业会选择对外投资?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异质性的企业选择理论模型,将企业的生产率、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向联系起来,匹配工业企业数据与对外投资数据,建立二值选择模型,以面板回归实证数据加以验证。结论显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会进行对外投资,表现为时间越长,工业增加值、资产总计、营业费用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对外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驰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事实,修改了Melitz模型关于国内外市场进入成本对比的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使用2000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为负,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分行业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行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不同,但普遍存在负趋势。作者通过实践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贸易性质1差别导致不同贸易模式2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中国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高(排除贸易性质差别)。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高门槛的主要原因,试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贸易和国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且对制造业中间品贸易自由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要小于对服务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中间品关税的下降能够增加进口的中间品种类,进而有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朱钟棣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分别就出口和进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1998—2003年期间,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贸易开放度高的行业并不比贸易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口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不显著;但进口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所以,调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君丽  吴建环  
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外包和 FDI 的大量出现要求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以更好地解释贸易和投资模式的变化及跨国界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经济学家把研究的中心集中在单个企业的行为选择上,运用产业组织等经济理论和企业的异质性解释企业的国际化选择,这被称为新新贸易理论,以区别于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更微观,研究的中心是企业的国际进入决策和企业的国际化决策,本文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樊瑛  
21世纪初诞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以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重点。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文军  陈勇  赵登峰  
文章首先以跨期最优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1999-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FMOLS估计方法,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部门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对中国实际贸易余额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强劲;中国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实际贸易余额负相关,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会显著减少该地区的实际贸易差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提升对中国实际贸易收支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加重。根据上述分析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艺  杨高升  谢秋皓  
为了探讨省际间贸易壁垒对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SE-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价格对比法度量省际间贸易壁垒程度,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种,最终构建了普通面板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海斌  
新新贸易理论是以企业异质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国际贸易理论。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梳理以往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之后将贸易自由化对新新贸易理论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通过跨企业的再分配效应,贸易自由化在提高总生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最后提出新新贸易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