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4)
2023(6672)
2022(5457)
2021(5084)
2020(4163)
2019(8875)
2018(9095)
2017(15609)
2016(8521)
2015(9562)
2014(8934)
2013(8077)
2012(7047)
2011(6246)
2010(6435)
2009(5961)
2008(5578)
2007(5413)
2006(4674)
2005(3688)
作者
(21464)
(17791)
(17596)
(16909)
(11132)
(8362)
(8162)
(6737)
(6723)
(6433)
(5982)
(5874)
(5506)
(5440)
(5418)
(5339)
(5218)
(5199)
(5157)
(5110)
(4385)
(4270)
(4172)
(4150)
(4078)
(3968)
(3944)
(3926)
(3619)
(3594)
学科
(23176)
经济(23146)
管理(21734)
(15536)
(12546)
企业(12546)
中国(9898)
(8973)
教育(7082)
业经(7036)
理论(6626)
地方(6618)
方法(6604)
教学(6263)
(5966)
农业(5730)
(5298)
贸易(5294)
工作(5249)
(5117)
(5018)
(5008)
数学(5004)
(4901)
数学方法(4889)
环境(4633)
(4206)
学校(4196)
(4084)
银行(4082)
机构
学院(104163)
大学(103482)
管理(35071)
(34177)
研究(34039)
经济(33115)
理学(29103)
理学院(28759)
管理学(27862)
管理学院(27681)
中国(25385)
(22416)
科学(20847)
(17711)
师范(17467)
(17041)
(16770)
中心(16394)
(16096)
(14464)
研究所(14348)
业大(14334)
(14315)
北京(14156)
技术(14074)
师范大学(13283)
(13219)
职业(12386)
财经(12383)
教育(12311)
基金
项目(68408)
研究(56305)
科学(52565)
基金(44636)
(37818)
国家(37434)
科学基金(32255)
社会(32186)
社会科(30211)
社会科学(30203)
(29323)
教育(28488)
编号(25812)
(23663)
基金项目(23260)
成果(22543)
自然(19571)
自然科(19089)
自然科学(19085)
课题(19053)
自然科学基金(18692)
(17554)
资助(17214)
项目编号(16011)
重点(15807)
(15280)
(14794)
大学(14504)
规划(14160)
(13908)
期刊
(43970)
经济(43970)
研究(32448)
中国(28034)
教育(26377)
管理(15686)
(14235)
学报(13804)
(13324)
技术(12172)
科学(11921)
图书(11882)
大学(11304)
农业(10265)
学学(9165)
业经(9089)
书馆(8943)
图书馆(8943)
(8057)
金融(8057)
职业(7890)
经济研究(7171)
(6270)
论坛(6270)
财经(5588)
(5320)
情报(5017)
高等(5007)
(4969)
科技(4924)
共检索到168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菲菲  张思思  
在新时期,我国文科实验室建设呈现出应用场景扩大、体系化设计、全方位布局的特征。该文基于文科实验研究方式和方法趋向“数据化”和“智能化”、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细化”和“具化”、参与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和“网络化”、平台功能发展趋于“场景化”和“智库化”的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需要不断丰富建设内涵、创新建设形式、规范组织运行,以文科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解志韬  胡菲菲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与“新文科”建设存在内在逻辑一致性,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突破点。新时期,高校文科实验室要加快构建“四个网络”建设体系,聚焦实践新问题、夯实文科新基建、探索科研新范式、构建治理新机制、创新育人新模式、提升发展新动能,助力“新文科”建设内涵与成效提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秀凤  吴祝武  李桂娥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行业特色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实验教学体系滞后、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实验队伍力量不足等问题,该文从更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打造开放共享平台和强化队伍协同支撑四个方面探讨新时期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举措,以期为高水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娜  张应辉  
在提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趋势下,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新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体现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大量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水平,为高水平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保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日娜  薛玉  马翠嫦  王蕾  叶湄  
随着新文科发展大潮与数字人文研究热潮汇聚,图书馆如何发挥资源、组织与服务优势,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推进新文科建设,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文章以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基础,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经验与规划建议,遵循现状梳理——理论构建——提出规划的思路:首先对新文科与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厘清新文科与数字人文的关系,主要聚焦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共同性、以人为本的共通性、以学科融合发展为目标的一致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导向的新文科发展规划理念、要素与框架,进而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资源平台、特产文献资源数字人文平台、数字人文研究实验室、学者机构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内容。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育生  郑玉芝  方堃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中国法学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法治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法学实验教学作为法学教育中最接近实践发展前沿的教学环节,应创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以建设法学实验教学云平台为切入点,通过强专业、重实践、深协同、拓渠道、立标准,打造整合型、全过程、全联动、多维度、科学化的实验教学云平台,以提升法学实验教学质量,推动法治人才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阴瑞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的外语教学正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新时代外语类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文科"、"大外语"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日语要如何改革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和人才的需要已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的日语研究和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课程的创新上,通过加强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强日语专业教材建设、丰富日语专业评价手段,来推进高校日语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以促进和推动日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由窦硕华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发行的《新文科视角下的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个案研究》一书,正是主动回应国家、对接社会需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在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中,进一步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该书以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为案例,围绕对日语人才的培育,基于调查问卷和采访调查,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规律,探讨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对日语专业的在校生提供职业规划借鉴,向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建设性意见,并在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因地制宜的主张以及具体的建设路径和方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玉莲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州工商学院财会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例,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思路、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步骤、跨专业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进行剖析,从而推进新文科背景下财会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怡妃   左清富  
法学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新文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法学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常设性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学科融合不够深、课程设置需求度不够、师资队伍薄弱、实践教育难落实等问题。文章提出应当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与自身实际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坤  李龙  
新文科建设区别于传统文科,围绕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风险社会和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而展开。以新文科为背景,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理论场域和话语体系的拓展和重构、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学科界限和壁垒的突破和超越、研究范式和研究主体的更新与改造等挑战。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加快改造现有学科体系、推动知识生产模式转进、完善知识话语体系、打通科研与教学界限,以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晓荣  于建红  
《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等教学目标。"物流经济地理"为学科交叉课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基于"物流经济地理"现有教学难题,从梳理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与物流经济地理的关系着手,提出将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融入教学中、运用时事案例分析、展开小组讨论、推动学生"课题研究"等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课程教学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敏  王银屏  李昂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技术+专业”式的新型专业和方向正在兴起,推动高校与实务界联合教学的融合性教学模式快速发展。本文以智能会计方向的核心课程“大数据审计”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融合性课程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指出融合性课程设计中应注意处理好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调动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晓婷  
当前,中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新文科建设为学科融合性新专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结合教育部发展新文科的精神,从金融科技专业设立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制约金融科技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金融科技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助推新文科建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其阳  陈骏  
以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阐述新文科背景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向度,并指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然问题,建议从加强德育教育统合、推动课程体系耦合、强化师资队伍整合和促进组织跨界聚合等方面实现审计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婉婷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文章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围绕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首先,探讨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供应链管理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以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最后系统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