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1)
- 2023(2834)
- 2022(2253)
- 2021(2213)
- 2020(1790)
- 2019(3975)
- 2018(4057)
- 2017(7115)
- 2016(4115)
- 2015(4888)
- 2014(5008)
- 2013(4805)
- 2012(4859)
- 2011(4290)
- 2010(4534)
- 2009(4262)
- 2008(4600)
- 2007(4644)
- 2006(4212)
- 2005(3562)
- 学科
- 济(15075)
- 经济(15057)
- 管理(12200)
- 业(8602)
- 企(7400)
- 企业(7400)
- 中国(6028)
- 农(5208)
- 方法(4774)
- 地方(4545)
- 学(4229)
- 业经(3957)
- 理论(3867)
- 教育(3769)
- 制(3647)
- 财(3634)
- 数学(3411)
- 数学方法(3272)
- 和(3099)
- 农业(3093)
- 教学(3057)
- 策(2789)
- 银(2639)
- 银行(2632)
- 发(2562)
- 行(2512)
- 融(2488)
- 金融(2488)
- 工作(2442)
- 贸(2434)
- 机构
- 大学(58328)
- 学院(57768)
- 研究(21095)
- 管理(18518)
- 济(18249)
- 经济(17562)
- 中国(16881)
- 理学(14592)
- 理学院(14370)
- 京(14073)
- 管理学(13874)
- 科学(13846)
- 管理学院(13766)
- 所(11078)
- 江(10968)
- 农(10900)
- 中心(10430)
- 财(9937)
- 研究所(9718)
- 范(9360)
- 师范(9241)
- 北京(9120)
- 州(8833)
- 业大(8737)
- 技术(8692)
- 农业(8463)
- 省(8348)
- 院(7813)
- 师范大学(7248)
- 教育(6946)
共检索到104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近年来,“新文科”建设引起了教育界和社科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新文科”的建设中,有些问题尚未厘清,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近3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出了“新文科”建设中的“守”“破”“超”原则。“守”学科专业的本质和内涵;“破”落后的办学观念、“破”科研制度管理行政化的禁锢、“破”人文社科内部及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和专业壁垒;最后,综合考量学校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创新优化学科定位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研究方法,最终达到“超”,即不同学科的交叉、跨越和融合,以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人文社科的教学与研究,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国家所需的高水平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在“新文科”建设中,一些先行高校的创新举措,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守正 创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近年来,“新文科”建设引起了教育界和社科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新文科”的建设中,有些问题尚未厘清,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近3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出了“新文科”建设中的“守”“破”“超”原则。“守”学科专业的本质和内涵;“破”落后的办学观念、“破”科研制度管理行政化的禁锢、“破”人文社科内部及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和专业壁垒;最后,综合考量学校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创新优化学科定位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研究方法,最终达到“超”,即不同学科的交叉、跨越和融合,以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人文社科的教学与研究,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国家所需的高水平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在“新文科”建设中,一些先行高校的创新举措,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守正 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解志韬 胡菲菲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与“新文科”建设存在内在逻辑一致性,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突破点。新时期,高校文科实验室要加快构建“四个网络”建设体系,聚焦实践新问题、夯实文科新基建、探索科研新范式、构建治理新机制、创新育人新模式、提升发展新动能,助力“新文科”建设内涵与成效提升。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实验室 高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鸿军 郭华 曹如中 申怡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图情档工作环境和职业场景发生了较大变化,这要求图情档学科向数字化转型发展,并着力培养满足数字化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文章运用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了图情档学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必要性和实现途径,提出了图情档学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学科坚守和政策建议。图情档学科与数据科学之间具有契合关系,新文科建设为图情档学科与数据科学的融合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推动图情档学科从理论、内容与方法上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
关键词:
图情档学科 数字化转型 新文科 数据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凤林
针对"新文科"建设面临的文科与理工科交叉度不够、与新技术融合性不强、对国家战略引领力不足等困境,"新文科"建设要突出综合性、交叉性、融通性,探索的路径主要包括:打破学科壁垒,培育新型交叉学科;融合新兴技术,推进智能文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文科引领能力。
关键词:
新文科 新时代 新技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新文科建设启动以来,全国高等文科教育系统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上热中温下不均衡”现象,教学科研单位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仍需进一步激发。要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需要强化机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协同共建机制、能力提升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新文科建设内生动力,为新文科建设落细落实保驾护航。
关键词:
新文科 机制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蕾
文章分析了建设新文科的背景下英语思辨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及挑战。针对新文科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及发展性等特点,为英语思辨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坚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跨领域产学研相融合、动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新文科 英语思辨 教学团队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文科和理科,或者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总体,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自古以来即有高度重视人文知识和人文教化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硕厚重的人文资源以及人文知识生产的宝贵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基本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一般规律或本土逻辑,即在知识生产的内容与方法上,表现为集成性特征;在知识生产的主体上,表现为集体性特征;在知识生产的目的和方向上,表现为集中性特征。文科知识生产的这种本土化特性,对当前新文科建设、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文科 知识生产 集成 集体 集中 新文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菲菲 张思思
在新时期,我国文科实验室建设呈现出应用场景扩大、体系化设计、全方位布局的特征。该文基于文科实验研究方式和方法趋向“数据化”和“智能化”、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细化”和“具化”、参与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和“网络化”、平台功能发展趋于“场景化”和“智库化”的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需要不断丰富建设内涵、创新建设形式、规范组织运行,以文科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 文科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建设趋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平安 崔艳艳 马豫婷 万静
2014年,上海市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通过搭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实现对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文科作为一种新的时代命题,旨在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新文科建设已深入各中本贯通合作高校,将为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以新文科的视角诠释上海市中本贯通的时代意蕴、培养现状、现实困境与路径突破,探讨中本贯通与新文科建设融合,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统一目标。
关键词:
上海市 中本贯通 新文科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杨灿明 马骁 刘小兵 杜泽逊
新文科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种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重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8月20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徐青森和全国高校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展开研讨。本期选发部分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以飨读者。
关键词:
文科建设 文科发展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高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在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增进学科间的系统性整合,强化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中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人工智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文科建设 激励机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育生 郑玉芝 方堃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中国法学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法治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法学实验教学作为法学教育中最接近实践发展前沿的教学环节,应创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以建设法学实验教学云平台为切入点,通过强专业、重实践、深协同、拓渠道、立标准,打造整合型、全过程、全联动、多维度、科学化的实验教学云平台,以提升法学实验教学质量,推动法治人才培养。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实验教学云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日娜 薛玉 马翠嫦 王蕾 叶湄
随着新文科发展大潮与数字人文研究热潮汇聚,图书馆如何发挥资源、组织与服务优势,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推进新文科建设,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文章以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基础,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经验与规划建议,遵循现状梳理——理论构建——提出规划的思路:首先对新文科与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厘清新文科与数字人文的关系,主要聚焦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共同性、以人为本的共通性、以学科融合发展为目标的一致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导向的新文科发展规划理念、要素与框架,进而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资源平台、特产文献资源数字人文平台、数字人文研究实验室、学者机构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成林 肖可以 黄凯健
本文以40所具有一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欧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对被调研高校的支撑部门、人员配备、教学支持、科研支持四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特点总结。国外高校数字人文中心主要有以下四点特色:建设主体多样性、图书馆定位明确,多元化、专业化的人员配备,系统化的数字人文教学支持和全方位的数字人文科研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找准定位,注重校内合作和跨机构合作,建设数字人文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数字人文教学支持体系,打造"一站式"数字人文科研服务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