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5)
2023(3149)
2022(2587)
2021(2492)
2020(2061)
2019(4518)
2018(4608)
2017(7892)
2016(4648)
2015(5395)
2014(5649)
2013(5067)
2012(4806)
2011(4453)
2010(4440)
2009(4100)
2008(3863)
2007(3649)
2006(3191)
2005(2875)
作者
(14341)
(11910)
(11681)
(11299)
(7500)
(5566)
(5357)
(4657)
(4631)
(4282)
(4093)
(4074)
(3996)
(3904)
(3806)
(3622)
(3514)
(3480)
(3459)
(3312)
(3132)
(3030)
(2942)
(2858)
(2721)
(2708)
(2654)
(2563)
(2525)
(2504)
学科
(12503)
经济(12475)
管理(11307)
(8088)
(6482)
企业(6482)
(5693)
中国(5525)
(5076)
(4980)
(4456)
理论(4441)
教育(4225)
(3767)
方法(3343)
(3315)
银行(3296)
(3209)
(3164)
金融(3157)
地方(3078)
业经(2947)
教学(2871)
(2816)
体制(2812)
农业(2646)
工作(2364)
数学(2313)
数学方法(2251)
(2235)
机构
大学(62713)
学院(61903)
研究(25234)
管理(19234)
(19180)
经济(18500)
中国(18059)
科学(16940)
理学(15764)
理学院(15460)
管理学(15017)
管理学院(14880)
(14658)
(14202)
(13762)
研究所(12570)
农业(11238)
(11066)
中心(10976)
业大(10689)
(10428)
(10408)
师范(10259)
(9482)
技术(9435)
北京(9208)
(8831)
(8517)
师范大学(8164)
教育(7762)
基金
项目(40735)
科学(30474)
研究(30280)
基金(26938)
(24629)
国家(24383)
科学基金(19301)
社会(16909)
(16901)
社会科(15823)
社会科学(15821)
教育(14639)
(14361)
基金项目(13725)
编号(13451)
成果(12436)
自然(12192)
自然科(11899)
自然科学(11889)
自然科学基金(11661)
资助(10782)
课题(10343)
(9550)
重点(9447)
(8682)
(8444)
(8348)
项目编号(8252)
(8084)
计划(7957)
期刊
(25362)
经济(25362)
研究(19864)
中国(17672)
学报(14769)
教育(13949)
(13539)
科学(11381)
大学(10603)
学学(9639)
农业(8913)
(8730)
管理(7551)
技术(5762)
(5289)
金融(5289)
图书(5186)
(4502)
业经(4490)
(4346)
业大(4144)
职业(4130)
财经(3909)
经济研究(3769)
书馆(3665)
图书馆(3665)
(3522)
论坛(3522)
农业大学(3472)
(3422)
共检索到103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梅新林  
从新世纪中西交融的时空坐标观之,当前我国正在逐步走向学科自觉阶段的文学地理学,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于传统与西方的新的文学地理学,因而可以另行命名为"新文学地理学"。"新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命题的提出,需要我们在推进古今-中西时空超越中实现本土、本位与本原的三重回归,藉此为"新文学地理学"构筑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然后以概念、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四大支柱,系统建构"新文学地理学"的学术体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胜生  
从“地理”是描写世界或大地法则、规律的本义出发,该文论证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类创造的、建立在自然世界基础之上的人文世界,指出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应该围绕回答人文世界是什么、在哪里、在何时、为什么、怎么样等“5W”的哲学之问来组织;每个哲学问题的回答都有一个基础理论支撑,人地系统耦合理论、地理空间组织理论、人地协同进化理论、人地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分别回答这些哲学之问的基础理论;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存在的理论依据各不相同,对应于“5W”,它们可分为基于要素的、空间的、时间的、机制的、优化的5大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玉祥  
英国地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代表着当今的先进水平与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从英国 5 0余所大学地理学系中选择出较具代表性的的近 2 0个地理学系 (院 ) ,对其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分析表明 ,英国地理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统一地理学的课程体系框架、三年学制的课程体系架构和二种类型课程的层次结构 ,其课程体系具有强调综合、重视基础及注重方法和技术的培养与训练等显著特特征。英国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对目前国内正在进行的地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葛岳静  王静爱  杨胜天  朱良  刘宝元  
大学本科阶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一直在努力探索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的机制、模式与途径,以研究性教学和教学科研互动的新理念,依托基地所拥有的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学名师等高水平的"首席导师+教学团队"师资,建立并完善本科生科研立项制度,构建多学科平台、多元模式、多阶段的"阶段-学科-能力"三维体系的因材施教的科研训练体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袁月  
文学地理学当前出现的泛化、机械化、片面化等误区和困境,源于空间意识的不够自觉和学科定位的不够明晰。从空间维度切入思考,则首先应回归文学地理学的基点,将过去统而论之的文地关系细化为"地理→作品""地理→地域→作家→作品""地理→作家→作品"三种作用机制,从而形成文学地域、文学地理、文学地图三种空间视角。地域视角侧重发掘地域文化,地理视角重点关注地理分布,地图视角以可视化的空间形态揭示文学规律与文化意蕴。在空间视角下,文学地理学笼统的学术脉络将呈现为从文学地域、文学地理到文学地图的发展轨迹,泛化的研究范围也能有更清晰的边界和定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李春雨  
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不仅贯穿于五四新文学自身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且生动地阐释着五四新文学与传统国学的复杂关系。将传统国学与新文学置于"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下来审视不仅能更好地看到新文学、新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必然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今天,能够更好地思考我们为何要弘扬传统、怎样弘扬传统?又该如何对待现代、如何面对发展?王富仁先生提出的"新国学"理论构想认为应该将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纳入到国学的范围当中,这绝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反映了王富仁先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独特见解和对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邦彦  谭裕华  
金融中心首先是信息中心,“非标准化信息”的地理分布决定了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实体经济规模、金融制度、地理因素综合地决定了金融中心作为信息中心的竞争力。文章对全球金融中心的布局和我国目前金融中心的空间组织进行了描述,并对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层级分工进行了新的预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晨晨  顾成林  郑云鹏  杨绪华  陈季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评价方法,它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筛选出表现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计算。同时将其应用在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具体表现性任务中,为后续完善土壤地理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相关的帮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西西  
燕京大学是近代著名的私立教会大学,曾是民国时期中国高等学府的代表之一。创办33年的燕京大学在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合并而最终消失,但其在新文学史上遗留下的足迹却值得后人铭记。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大学教育,燕京大学的文学教育和文学活动受到当时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不断获得质的发展,同时又通过自身兼容并包的自由前进姿态进一步推动着新文学的现代进程。文章从民国时期著名私立教会大学——燕京大学入手,分析探讨燕京大学与新文学的交互关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言文  
由南京薛冰、苏州王稼句策划的《新文学线装珍本丛书》,是浙江富阳华宝斋书社的新出品。影印底本用的是北京无名书斋主人姜德明先生的藏本,姜先生专有一序单独排印,线装一册,乃全套各册的导读。《新文学线装珍本丛书》经姜德明先生慎重评鉴,选定的是如下十种:(1)《志摩的诗》,徐志摩著,中华书局1925年8月印行;(2)《忆》,俞平伯著,朴社1925年12月印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捷  郭永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地理学》(第三版)(保继刚、楚义芳编著)2012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初版于1999年,2002年修订版面世不久便曾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前后23次印刷,印数累计高达16万册,作为旅游(管理)学、地理学体系下分支学科的一部专业教材,能有这样的出版业绩是非常难得的。事实上,该书初版时期处在我国旅游地理学乃至整个旅游学教学与研究的学术范式上亟待与国际学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宁宁  朱竑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A.A.索科洛夫  李涛  
采取地理学的途径去研究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在相当一部份的工程水文学家中存在着某些怀疑。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被认为是着力于它固有的"描述"和"仅由质的方面"观察现象,没有能力提供对实践必需的量的判断。所以,采取地理学的途径去研究水文现象就逐渐丧失它的意义并应该让位给别的较先进的方法,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文章首先从主体功能区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作用、强调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等3个科学内涵出发,评价了主体功能区的政策价值和实施成效,揭示了不同主体功能的区域之间存在突出的发展差距问题。其次,基于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讨论了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的改革指向,主要包括: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配的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和叠加功能良性互动的协同发展制度,创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蓝图加快构建国土空间新体系、形成综合功能区布局的制度。最后,还就主体功能高质量发展和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重点,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认为,经济地理学在主体功能区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新时代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也必将成为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