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7)
- 2023(13463)
- 2022(11383)
- 2021(10595)
- 2020(8809)
- 2019(20241)
- 2018(20199)
- 2017(39882)
- 2016(21632)
- 2015(24329)
- 2014(24253)
- 2013(23714)
- 2012(22281)
- 2011(20330)
- 2010(20691)
- 2009(19964)
- 2008(19953)
- 2007(18266)
- 2006(16119)
- 2005(14612)
- 学科
- 济(88758)
- 经济(88670)
- 管理(65523)
- 业(62903)
- 企(51836)
- 企业(51836)
- 方法(39157)
- 数学(33793)
- 数学方法(33410)
- 中国(25996)
- 农(25956)
- 财(24244)
- 业经(20456)
- 贸(19819)
- 贸易(19808)
- 制(19798)
- 易(19294)
- 银(17395)
- 银行(17368)
- 学(17313)
- 技术(17174)
- 行(16654)
- 地方(16594)
- 农业(16471)
- 融(15381)
- 金融(15379)
- 理论(15183)
- 策(14279)
- 务(14035)
- 财务(14001)
- 机构
- 学院(313468)
- 大学(311486)
- 济(133959)
- 经济(131096)
- 管理(119958)
- 研究(103885)
- 理学(101952)
- 理学院(100893)
- 管理学(99308)
- 管理学院(98701)
- 中国(82475)
- 财(65904)
- 京(64629)
- 科学(60032)
- 所(52388)
- 财经(51186)
- 江(48140)
- 中心(48139)
- 农(47539)
- 研究所(46813)
- 经(46118)
- 业大(41685)
- 经济学(41651)
- 北京(41200)
- 范(40934)
- 师范(40615)
- 州(38845)
- 经济学院(37632)
- 财经大学(37589)
- 农业(37379)
- 基金
- 项目(193975)
- 科学(152908)
- 研究(147622)
- 基金(139011)
- 家(118647)
- 国家(117620)
- 科学基金(100771)
- 社会(93413)
- 社会科(88506)
- 社会科学(88484)
- 省(76555)
- 基金项目(72271)
- 教育(68665)
- 划(64142)
- 编号(62291)
- 自然(62151)
- 自然科(60667)
- 自然科学(60648)
- 自然科学基金(59554)
- 资助(57204)
- 成果(52267)
- 重点(43660)
- 部(43635)
- 课题(43037)
- 发(42850)
- 创(42521)
- 创新(39837)
- 性(38175)
- 项目编号(37928)
- 教育部(37890)
- 期刊
- 济(152059)
- 经济(152059)
- 研究(97946)
- 中国(60071)
- 财(50712)
- 管理(44785)
- 农(43690)
- 学报(41910)
- 科学(40002)
- 融(36419)
- 金融(36419)
- 教育(35844)
- 大学(31978)
- 学学(29885)
- 农业(29059)
- 技术(27290)
- 业经(25925)
- 财经(25523)
- 经济研究(25427)
- 经(22032)
- 问题(20102)
- 贸(18231)
- 技术经济(16389)
- 理论(16160)
- 商业(15969)
- 国际(15221)
- 业(15193)
- 统计(14866)
- 图书(14548)
- 现代(14521)
共检索到47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本文以"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题,分析了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实践。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常态"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二是货币政策需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在较长时间内需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转型 结构性调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进行研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核心在于:一方面,"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货币政策转型需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形成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为承担"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作用。据此思路,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新常态 结构性调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宇 陈西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货币政策转型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以"市场运作、顺畅运行、灵活自主、健康平稳"为导向,为经济新常态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郭福春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保持定力,在维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在低通胀水平下继续激活并用好"降息降准"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稳定金融环境;通过定向微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货币政策 定向微调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海霞 郭幼佳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发生新的转变,传导效果更加不确定,疏通的难度也增大,以利率调节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模式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转型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型;继续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以提高我国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涛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阶段,离利率全面市场化仅一步之遥。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靠信贷规划管理,文章剖析信贷规划管理在控制M2和解决流动性泛滥问题中的高效性及其局限性,建议在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后逐渐淡化信贷规划,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定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实现由行政干预向市场调控转变的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康洋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方面趋向于用活用好资金;货币政策调整方向方面趋向于激活经济和调节结构;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方面趋向于传统政策工具与创新政策工具的结合使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环境适应方面趋向于主动适应经济转型、金融格局多元化、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要求。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既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常态经济运行的政策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4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处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总体温和复苏,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区域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明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总体符合预期,就业和价格形势较为稳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以往宏观调控手段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首先,新常态下的经济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率,而以往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更多考虑总量,如何既要保证质量又兼顾总量,是财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其次,新常态下的经济注重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过去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是笼统的、一刀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利平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扰动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产出和货币存量的影响存在着时滞,而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并不是同一时间被观察到的,因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引入可以提供当前冲击的一个信号,带来了额外的信息,使得中央银行和公众可以对自己的预期做出调整,提高了货币政策效率;但同时我们发现,如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则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无法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意愿的响应,因此无法避免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反而会损害中央银行承诺的可信度。我们的研究可以解释我国货币政策的长期低效率现象;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我国当前将中介目标定为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政策时滞 传导扰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小勤 雷辉
目前我国的总需求仍不够旺盛,物价指数变化率仍在低水平徘徊,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欠稳固。因此,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效应?笔者认为我国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应该产生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以期在相关争论中得出较中肯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冬梅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 40年以来 ,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 ,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理论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