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9)
2023(12737)
2022(10382)
2021(9654)
2020(7602)
2019(16805)
2018(16352)
2017(30252)
2016(15561)
2015(17255)
2014(16616)
2013(16282)
2012(14974)
2011(13700)
2010(13723)
2009(13172)
2008(12440)
2007(10922)
2006(10034)
2005(9115)
作者
(42465)
(35509)
(35385)
(33862)
(22620)
(16860)
(15772)
(13654)
(13401)
(12444)
(12362)
(11645)
(11304)
(11244)
(11066)
(10910)
(10547)
(10154)
(10152)
(9590)
(8841)
(8416)
(8414)
(8118)
(8071)
(7965)
(7625)
(7511)
(6961)
(6859)
学科
(86901)
经济(86842)
管理(46270)
(42452)
(33797)
企业(33797)
方法(28630)
数学(25374)
数学方法(25190)
中国(24547)
地方(19997)
(19909)
业经(17260)
(15852)
贸易(15839)
(15428)
(15256)
技术(14402)
(13923)
地方经济(13712)
(13709)
农业(13504)
(12517)
银行(12506)
(12352)
金融(12350)
环境(12314)
(12171)
(10902)
(10532)
机构
学院(225906)
大学(224023)
(112969)
经济(111247)
管理(83672)
研究(83295)
理学(71494)
理学院(70736)
管理学(69827)
管理学院(69381)
中国(64794)
(48898)
(46026)
科学(44591)
(40348)
财经(38835)
经济学(37600)
研究所(36326)
中心(36323)
(35464)
经济学院(33627)
(32160)
(29892)
(29537)
北京(29521)
财经大学(28766)
(28478)
师范(28272)
业大(26445)
(25654)
基金
项目(146208)
科学(117710)
研究(111951)
基金(108536)
(93564)
国家(92849)
科学基金(80111)
社会(77049)
社会科(73308)
社会科学(73293)
基金项目(55463)
(54894)
教育(50311)
自然(46467)
(45728)
自然科(45452)
自然科学(45442)
自然科学基金(44667)
资助(43439)
编号(43167)
成果(35072)
(34150)
国家社会(33894)
(33503)
重点(33358)
(33165)
创新(31318)
课题(30722)
中国(29773)
教育部(29771)
期刊
(130717)
经济(130717)
研究(75765)
中国(45386)
(36475)
管理(34340)
科学(29501)
(28550)
学报(27991)
经济研究(23853)
(22668)
金融(22668)
大学(22405)
教育(22083)
学学(21212)
财经(20534)
技术(20048)
农业(19595)
业经(19170)
(18047)
问题(16712)
(15976)
世界(14237)
国际(14036)
技术经济(13431)
统计(11474)
(10845)
(10725)
经济问题(10391)
商业(10353)
共检索到351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分别对资本投入型、劳动投入型、效率驱动型、消费需求拉动型等增长路径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路径要么难以为继,要么是过去时或将来时,而消费需求拉动型增长路径实质上也是一个附带市场检验理性约束条件的投入型增长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增长路径选择仍须回到资本投入型,但绝非重蹈覆辙,而是要走出一条我们称之为效率资本投入型的增长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子联  华桂宏  
中国式新常态虽然形成于经济的"结构性"减速,但却不是也不应是低速增长状态,而是一种速度上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结构上从失衡增长向优化增长转变、方式上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长期稳定状态。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积累慢、企业融资成本高、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约束,以切实提升自主创新和促进技术进步。应以国际多边合作为契机,促进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稳健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良性扩大;以深化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的有效激励机制,以释放制度改革的巨大红利;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有效培育创新增...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王恩泽  郭志仪  
鉴于传统的同质性生产函数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中国省份间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利用30个省份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从人口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解析,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进行了核算。三类别有限混合模型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存在3种异质性增长路径,不同路径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城镇化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老龄化水平的上升与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则会强化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虽然3种增长路径下,资本的贡献度均最高,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仍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此外,与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相比,传统增长模型高估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估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  
我国经典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我国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迎接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冲击;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以工业化的逻辑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过程中,必须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以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为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早  屈文波  
以"结构性"减速为背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但中国式新常态并不是西方媒体所界定的"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悲观过程,而是一种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由失衡转向优化、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作用日趋增强,经济结构再平衡的趋势日趋明显;分配结构失衡的局面逐步扭转,共享经济福祉的包容性增长正在形成。发展新常态经济,应以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保障,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以结构转型升级为支撑,以提升要素效率为载体,以开展多边贸易合作为契机,努力发展新常态经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宇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康珂  
进入新常态后,原有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增长动力转换。金融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快金融业转型,通过构建高效率、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系统,把资金配置给高效率企业,促进大众创业和居民消费,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国强  
我国经济发展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需求结构依然处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消费难以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因此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增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宏观调控下一步主要是通过内外需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等方式促进经济的稳态平衡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卫华  
如何改变增长方式,以较快的增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利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宇泽—卢卡斯两部门模型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并通过调整参数实证分析其增长路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正兵  
近年来,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及其持续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解析这一问题也许有很多角度,其中,将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与经济增长路径选择结合起来开展分析无疑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视角。基于此,下面拟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之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以探询三大需求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经验结论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与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斯莉·穆尔雅妮·英德拉瓦蒂  
从"十一五"规划编制之时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问题当前,中国需要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国内需求拉动增长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当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企业转向家庭;中国需要应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钊阳  郑中伟  
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是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必然选择,是促使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促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产业结构自身的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消费理念的不成熟以及相关法制建设的滞后等严重制约新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为此,要培育新消费增长点,需要强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竭力缩小各种收入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倡导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