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6)
- 2023(14823)
- 2022(12842)
- 2021(11959)
- 2020(9946)
- 2019(22405)
- 2018(22180)
- 2017(43053)
- 2016(23234)
- 2015(25552)
- 2014(25028)
- 2013(24746)
- 2012(22483)
- 2011(20180)
- 2010(20170)
- 2009(18599)
- 2008(17655)
- 2007(15511)
- 2006(13487)
- 2005(11605)
- 学科
- 济(96975)
- 经济(96893)
- 管理(67442)
- 业(64790)
- 企(54170)
- 企业(54170)
- 方法(40756)
- 数学(34975)
- 数学方法(34583)
- 农(26217)
- 地方(25548)
- 中国(24371)
- 业经(22894)
- 财(21797)
- 学(20256)
- 技术(19184)
- 农业(17631)
- 制(17012)
- 贸(16285)
- 贸易(16273)
- 易(15700)
- 理论(15353)
- 环境(15053)
- 和(14978)
- 地方经济(14397)
- 产业(14081)
- 银(13488)
- 银行(13445)
- 务(13333)
- 财务(13269)
- 机构
- 学院(320870)
- 大学(319511)
- 管理(129169)
- 济(127877)
- 经济(125157)
- 理学(112637)
- 理学院(111353)
- 管理学(109448)
- 管理学院(108878)
- 研究(107417)
- 中国(78059)
- 科学(67960)
- 京(67863)
- 财(55372)
- 所(53258)
- 农(49798)
- 研究所(48873)
- 中心(48267)
- 业大(47724)
- 江(46418)
- 财经(44822)
- 范(43688)
- 师范(43296)
- 北京(42487)
- 经(40688)
- 院(39727)
- 农业(38811)
- 州(38019)
- 经济学(37903)
- 师范大学(34884)
- 基金
- 项目(226831)
- 科学(179348)
- 研究(167336)
- 基金(163805)
- 家(142709)
- 国家(141551)
- 科学基金(122070)
- 社会(105553)
- 社会科(100063)
- 社会科学(100039)
- 省(89748)
- 基金项目(87711)
- 自然(78825)
- 自然科(76973)
- 自然科学(76956)
- 教育(75580)
- 自然科学基金(75567)
- 划(75068)
- 编号(68589)
- 资助(65963)
- 成果(54467)
- 重点(51008)
- 发(50351)
- 部(48950)
- 创(48946)
- 课题(46950)
- 创新(45717)
- 国家社会(43145)
- 科研(42833)
- 项目编号(42099)
- 期刊
- 济(139936)
- 经济(139936)
- 研究(92735)
- 中国(58419)
- 学报(49102)
- 管理(47269)
- 科学(46913)
- 农(45284)
- 财(40132)
- 大学(36811)
- 教育(36082)
- 学学(34652)
- 农业(31708)
- 技术(28002)
- 融(24970)
- 金融(24970)
- 业经(24929)
- 经济研究(22602)
- 财经(20868)
- 问题(18003)
- 经(17922)
- 图书(17284)
- 科技(17211)
- 业(16368)
- 技术经济(16042)
- 商业(15159)
- 理论(14912)
- 资源(14880)
- 现代(14709)
- 版(13974)
共检索到458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传统的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县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县域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配套设施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信息化产业,不断优化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使东北地区县域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监督管理,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下物流,促进现代新兴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矛盾,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级。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结构 县域 东北地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王卓识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型"第二产业在县域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原本生态防护措施很弱的县域地区正面临着大中城市"三高型"企业向县域转移的威胁,因此,在保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势在必行。生态文明理念下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生态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农业园区发展。以此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英 谷国锋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ESDA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略有缩小,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构成。(2)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两极分化明显。高水平县域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东南部和辽中南地区,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且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域在黑龙江中部地区和内蒙古兴安盟地区连片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3)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差异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晓芳 郑文升 陈才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东北振兴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差距较大,依据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加工型、林矿型、边境口岸型、旅游型和经贸型。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种类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与问题的研究,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为合理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类型特征 发展战略 东北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浩飞龙 王彬燕 王士君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公众对网络购物认识程度的提高,县域及其所管辖的农村地区迎来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东北地区177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数据,分析了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差异显著,中心与外围、县级市与一般县(旗)两种分异并存;发展较为成熟的县域较少,且多分布在边缘区域,中部县域大多单一指数较高;空间冷热点集聚特征明显,广大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外围及沿海县域高值集聚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和发展环境是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张建波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化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地区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荫 曾春水 王军礼 李成林
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索志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彭正宇 李传裕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市,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粤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特别是对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三大产业人数的增长率及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定量分析,发现粤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不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不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建立完善的终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加大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
粤东北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结构 供求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 赵儒煜 杨守云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欣钰 唐晓华 周帅
制造业既是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同时也是主要的高耗能产业,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够有助于制造业碳排放量的降低。本文以备受环境、经济、就业多重困扰的东北地区为例,基于三维约束构建制造业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RAS平衡法对东北三省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升级,并采用NSGA-II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目标的不同侧重给出不同的优化调整方案,即环境保护型、经济发展型、就业保障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郝华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立文 黄俊宇
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演进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近年来虽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大量外流、城市新区与母城市群互动不足、土地利用率偏低等因素抑制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效应的释放。为此,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与用人机制、优化城镇化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高效配置等政策措施来提升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融合程度,从而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的再振兴。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城镇化 融合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秦惠敏 徐卓顺
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专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根据区位商和产业效率的结果可知,东北三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及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目前东北三省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以及三省内各制造业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东北三省应根据各自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应加大高专业化高效率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高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推动低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转移。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