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9)
2023(9721)
2022(7977)
2021(7371)
2020(5987)
2019(13225)
2018(12968)
2017(24648)
2016(12916)
2015(14580)
2014(13750)
2013(13279)
2012(12053)
2011(10647)
2010(10771)
2009(9930)
2008(9506)
2007(8630)
2006(7399)
2005(6006)
作者
(32628)
(27154)
(27027)
(25528)
(17390)
(12981)
(12260)
(10346)
(10238)
(9838)
(9357)
(9128)
(8476)
(8424)
(8400)
(8193)
(8069)
(7987)
(7898)
(7866)
(6624)
(6570)
(6540)
(6249)
(6125)
(6123)
(6122)
(6066)
(5428)
(5321)
学科
(53150)
经济(53093)
管理(41969)
(38800)
(32766)
企业(32766)
方法(25357)
数学(22535)
数学方法(22388)
中国(15623)
(14782)
(14129)
技术(13808)
业经(12268)
地方(11177)
(10071)
贸易(10065)
技术管理(10041)
农业(9909)
(9869)
理论(9782)
(9746)
(9001)
银行(8995)
(8821)
金融(8820)
(8788)
财务(8766)
财务管理(8747)
(8583)
机构
学院(172908)
大学(168836)
(71208)
经济(69827)
管理(68391)
理学(58975)
理学院(58436)
管理学(57592)
管理学院(57253)
研究(50952)
中国(39821)
(34339)
(33591)
科学(27454)
财经(27038)
(26665)
中心(24933)
(24666)
(23398)
师范(23209)
经济学(22527)
(22448)
(22058)
业大(21663)
(21549)
北京(20550)
经济学院(20419)
财经大学(20086)
研究所(19899)
(19256)
基金
项目(115803)
科学(92962)
研究(91634)
基金(83042)
(69987)
国家(69373)
科学基金(61692)
社会(59501)
社会科(56446)
社会科学(56435)
(47283)
教育(44531)
基金项目(43743)
编号(38338)
(38164)
自然(37007)
自然科(36228)
自然科学(36222)
自然科学基金(35579)
资助(32934)
成果(30678)
(27464)
课题(27143)
重点(25953)
(25877)
创新(25686)
(25244)
国家社会(24647)
(23519)
教育部(23467)
期刊
(77729)
经济(77729)
研究(51804)
中国(36597)
教育(27459)
(26987)
管理(26087)
学报(20452)
(20164)
科学(19796)
(18165)
金融(18165)
技术(17991)
大学(16953)
学学(15398)
业经(14737)
财经(13893)
农业(13650)
经济研究(13377)
(11950)
图书(9910)
职业(9904)
问题(9688)
商业(8897)
技术经济(8658)
科技(8521)
(8506)
论坛(8506)
(8429)
(7865)
共检索到257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国春  
"新师范"不是在"去师范化"遭遇挫折后教师教育的"再师范化",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师范"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目标追求,是政治站位更高、专业品质更优、开放程度更深、技术形态更新的教师教育。在全面实施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建设不能满足于通过专业认证,而应坚持面向需求与服务成长相统一的专业化价值取向,运用反向设计与正向落标相协调的产出型建设范式,创造深度协同与技术赋能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形态,建设关注达成与持续改进相融通的卓越型质量文化,为实现"新师范"发展愿景提供关键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伟红  
<正>教育实践是师范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均提出要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充分显示出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变革的关注,因此整合师范教育实践课程与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与培养质量就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孝更  王哲  王伟  龚志慧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在推动教师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师范专业建设、提高职前教师培养质量、促进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职业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关键能力训练不足、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对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培养目标明确、育人方式优化、实践环节强化、持续改进推进等方面探索实践,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新的培养方式、完善了新的保障机制,在专业建设、教研工作、师资建设、资源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路书红  黎芳媛  
2017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明确提出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在这一新要求下,师范专业应该以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审视反思自身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自身专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洪勇  曲秀艳  董琳  冯建民  胡可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对高校英语专业育人工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强化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满足新时期国家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需求。针对目前英语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要求不符、校企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展开分析,文章提出对接专业认证、建设实践基地等策略推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机制的创新发展,能够为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海伦  武怡芯  王雪梅  
在当前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提高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是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分为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学基本技能和学科教学技能)、教育管理技能以及自我发展技能三种。当前师范类学生存在提高从业技能的意识有待加强、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与中学教学脱节等问题,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意识培养以及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三方面来提高师范类学生的从业技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勇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综合评价的基本方式,对完善师范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引领,坚持师范特色、多方参与、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着力引导师范院校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估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以便从源头上保障教师教育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傲  谭杰  
师范类专业认证“践行师德”的指标体系明确提出师范类专业要重点关注师范生的“师德规范”,而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1]随着线上教学的普及,对应师范专业认证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构建“云课堂”空间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坚持以“三全”育人引领、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思政育人实效深化等原则基础上,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有效机制、内容体系、主体责任、重要载体等路径,形成“云课堂”空间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更有效地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海萍  
加强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培养是国家职教教师教育改革的应然之举,也是满足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内生性需要的必然之举。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要求呈现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的本质特征。针对跨界协作欠稳固、专业设置面偏窄、课程体系条块分割、培养方式学科本位、实训资源不足及指导不力等培养困境,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从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过程与管理、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探寻改革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芦颖  洪金中  
实践教学是师范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解读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教育部对实践教学要求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体系设计,构建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分层递进、虚实结合、考评有据”,强调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物理教学为例),按照认知逻辑分层递进的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质量监控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定华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和意义,归纳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要特点,梳理了认证起步阶段的方略,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房栋  支韵然  
当下,师范专业发展与认证需求之间的现实差距在于培养目标确定缺乏"基础教育需求"的充分考察、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立未能紧跟专业认证需求、教学实习实践缺乏难以达到专业标准。为了缩小师范专业发展与认证需求的现实差距,在师范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关注"基础教育需求",深化落实专业目标;其次,基于认证需求,应优化课程结构;再次,应深化教学实践,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辛治洋  
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鲜明的线性思维特征,包括射线形态的"主线"思维、线段形态的"双向细目"思维和环线形态的"底线"思维。线性思维一旦被专业认证参与者固化为线性思维方式,其势必遭遇转型升级的社会发展、综合的师范生素养和一体化办学实际的困境。高校和师范专业面向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应充分尊重专业认证的线性思维价值,但同时又应该避免陷入线性思维方式,坚守师范专业的价值立场和学科立场,用心用情地办好师范类专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晶  刘雅南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出发,针对当前高校专业教育特点以及就业所提出的各项需求,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在该体系中,主要是从创新思维、拓展创新创业基地、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应的构建工作,通过大量实践可知,该方法能够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并且保证学生在就业时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辉  王哲  刘立峰  李英姬  
职业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的特点,依照行业人才需求和师范认证毕业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启动了"双融合、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即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导师、幼儿园导师参与指导,共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