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
- 2023(15)
- 2022(19)
- 2021(25)
- 2020(24)
- 2019(46)
- 2018(37)
- 2017(15)
- 2016(14)
- 2015(18)
- 2014(20)
- 2013(12)
- 2012(9)
- 2011(14)
- 2010(13)
- 2009(8)
- 2008(13)
- 2007(6)
- 2006(7)
- 2005(7)
- 学科
- 教学(137)
- 学法(106)
- 教学法(106)
- 理论(95)
- 学理(93)
- 学理论(93)
- 研究(48)
- 教育(43)
- 生(25)
- 研究生(25)
- 改革(23)
- 革(23)
- 教学研究(21)
- 课程(21)
- 组织(18)
- 中国(15)
- 德育(15)
- 思想(15)
- 思想政治(15)
- 政治(15)
- 政治教育(15)
- 治教(15)
- 管理(15)
- 实验(11)
- 学校(10)
- 企(8)
- 企业(8)
- 发(8)
- 发展(8)
- 展(8)
- 机构
- 大学(281)
- 学院(238)
- 工程(91)
- 研究(76)
- 京(69)
- 工程学(69)
- 工程学院(68)
- 业大(66)
- 工业(54)
- 理工(52)
- 北京(47)
- 工大(46)
- 技术(46)
- 理工大(45)
- 理工大学(45)
- 教育(44)
- 中国(43)
- 管理(43)
- 济(42)
- 科技(42)
- 科学(40)
- 经济(40)
- 工业大学(39)
- 理学(39)
- 理学院(38)
- 处(37)
- 院(37)
- 所(36)
- 江(36)
- 中心(35)
共检索到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春艳 董海 李清臣 孙鹏飞 刘士斌
为满足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基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针对课程的特点与问题,开展了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设置了课程目标,规划了课程目标达成路径,更新了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完善了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核心的多元化动态考核体系,建立了质量保障持续改进机制。经两轮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目标已达成,并实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静 刘全菊 张青
针对地方院校探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环境推进实践内容的更新优化设计,通过院校资源整合和共享环境改革调整学习及考核方法、研究校企联合培养环境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转型改革发展环境改变教学理念。融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多环境构建理工科专业"四层次四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高校各种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和强化联合交叉学科培养,以及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和促进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发展。
关键词:
新工科 多环境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玉岚 彭齐驭
为了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更好的改进与完善。该课程通过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际制作意粉桥模型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该课程还深化了软件数值模拟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结构分析能力,还提高了自主创新和结构优化设计的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荣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对工科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工科专业 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目标应该"舍近求远"。新工科培养的人才要"德才兼备"。新工科建设要坚持"扎根中国"。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具有反映时代特征、内涵新且丰富、多学科交融、多主体参与、涉及面广等特点。对新工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戴亚虹 李宏 邬杨波 陈芬
借鉴MIT、欧林及国内高校经验,提出新工程人才知识思维、个人品质、领导才能三维能力内涵,从"平台+模块+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二段式毕业实习、未来E星计划、综合竞赛实践模式,建立无线产业众创空间、校企协同实习基地、虚拟企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平台,形成一套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新工科 创新创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薇 眭文娟 肖延高
【目的/意义】面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高校教育,要求提升“新工科”人才人文软实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混合式“金课”,是高校实施“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载体和具体路径。【设计/方法】以知识产权管理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实践为例,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结论/发现】教学实践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满意度、教师的教学体验和社会溢出效应都十分明显。这些经验可以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彭晏飞 张全贵
针对各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多采用的同年级横向统一培养、不同年级纵向阶梯式进阶培养模式与学生个性化需求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按需求跨年级分流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将学生按需求分流为科研型、创新创业型和应用技能型3个方向,按不同培养目标浸入到不同实践教学环境中分类培养。为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借鉴方案。
关键词:
新工科 计算机类 多元化 实践教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菲 龚晓君 马虹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交流、在线课程的协同培养,构建了开放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新工科 软件工程 创新实践体系 五个课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志海 韩文钰 王成龙 逯振国 徐伟
首先结合对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现有研究,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问题提出实践教学课程优化的思路,重点表明要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互嵌和校企合作的优势,强调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掌握新技术、高校建设优势新学科提供优质平台和必要条件,最后在实践课程设计和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可持续性的实施计划。
关键词:
新工科 交通运输专业 实践教学 课程优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锋 王振友 金朝永 高学军 张丽丽 肖存涛 方慧
在新工科背景下,依托教改项目、借助学校的扶持政策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传统的"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创新改进为"雨课堂+微视频+网络作业+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新教学模式。试点结果表明,该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课外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关键词:
新工科 大班授课 小班辅导 雨课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樊超 杨铁军 侯慧芳 母亚双 赵玉娟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研究了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而基于工程教育的OBE理念,设计了分阶段、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对核心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
关键词:
新工科 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鲍艳 李鸿儒 张羽 吴传平
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任务与一流学科建设的互促关系,依据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势,针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由高校教师自主开发设计实验教学仪器的理念。分析自主开发设计工作的建设要素,介绍典型案例。实践证明自主开发设计实验教学平台是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实践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自主开发设计 实验教学仪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黄平 杨启贵
数学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对于"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地建设应着眼于学校基本情况、发展战略和自身特色,注重提炼理念、明确目标、丰富建设内容、体现核心价值,以及强化训练能力建设等。通过机制创新,激发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合力打造以数学化与计算思维为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实践基地 数学化 计算思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浪城 杜青平 邱伟青 严贤妹
结合中国"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研究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科学解决方案。广东工业大学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提倡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模式,突出实践育人;探索并实践教育体系"层次化"、教育内容"模块化"、教育队伍"专业化"以及教育模式"一体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新工科 实验室安全 教育改革 实践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