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7)
2023(6875)
2022(5638)
2021(5191)
2020(4044)
2019(9253)
2018(9029)
2017(16314)
2016(8772)
2015(9945)
2014(10136)
2013(9639)
2012(8728)
2011(7789)
2010(8280)
2009(7857)
2008(6908)
2007(6235)
2006(5713)
2005(5370)
作者
(24042)
(19347)
(19168)
(18463)
(12299)
(9349)
(9059)
(7615)
(7366)
(7293)
(6711)
(6599)
(6238)
(6204)
(6153)
(6082)
(5882)
(5825)
(5611)
(5542)
(4972)
(4740)
(4609)
(4595)
(4594)
(4489)
(4410)
(4382)
(4045)
(4024)
学科
(27474)
经济(27441)
(24934)
金融(24933)
管理(23238)
(22597)
(22408)
银行(22401)
(21773)
(19578)
企业(19578)
中国(17444)
(11102)
中国金融(10907)
(10791)
地方(9262)
理论(9234)
方法(9100)
(8805)
业经(8670)
(8249)
财务(8226)
财务管理(8204)
企业财务(7828)
数学(7333)
数学方法(7143)
教学(6821)
(6420)
农业(6394)
教育(6038)
机构
学院(114234)
大学(110608)
(40738)
经济(39390)
管理(37429)
中国(36395)
研究(35876)
理学(30262)
理学院(29898)
管理学(29115)
管理学院(28904)
(23641)
(23445)
科学(20855)
(20156)
中心(19943)
(17650)
财经(17641)
(17579)
(17297)
银行(17039)
(16308)
(16127)
(16040)
师范(15920)
(15771)
(15449)
研究所(15353)
北京(15257)
金融(15112)
基金
项目(67882)
研究(55316)
科学(51326)
基金(44622)
(37451)
国家(37008)
社会(31940)
科学基金(31584)
社会科(30216)
社会科学(30209)
(29130)
教育(26980)
编号(25180)
(23007)
基金项目(22700)
成果(21841)
资助(18608)
课题(18460)
自然(18151)
自然科(17673)
自然科学(17672)
自然科学基金(17324)
(16349)
重点(15825)
项目编号(15589)
(15351)
(15153)
(14947)
(13851)
创新(13832)
期刊
(49516)
经济(49516)
研究(37749)
中国(30386)
(28986)
金融(28986)
教育(22059)
(20390)
学报(15612)
(15581)
管理(15110)
科学(12811)
技术(12596)
大学(12291)
学学(10900)
农业(9494)
图书(8749)
财经(8557)
业经(8329)
职业(7856)
(7313)
经济研究(7253)
理论(6674)
财会(6643)
书馆(6540)
图书馆(6540)
实践(6232)
(6232)
(6026)
论坛(6026)
共检索到194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明艳  潘赛瑶  谢子静  
基于省校外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教育教改的建设,积极探索校企互动的项目式教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企业实践学习、科技服务企业及展赛促学等产教研融合的实践教育,且积极引入大数据智能科技助力专业新工科建设,从而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工程人才,作用于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春艳  方益权  衡孝庆  
基于知识形态理论的分析,新工科知识形态表现为技术科学。新工科知识生产的场域位于"新巴斯德象限",其目的是在应用语境中解决工程现实问题,知识生产模式具有跨学科协作性。新巴斯德象限内涵的产教交互性、应用语境中产教边界的交融性、知识生产组织方式的协同性和异质知识生产主体的自反性构成新工科知识生产与产教融合耦合的内在逻辑,从而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空间,打破产教场域界限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互生互进等路径,形成新工科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促进新工科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科学  郭宇锋  肖建  程勇  成谢锋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三纵三横"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实践实验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坚持实践课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存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由以往的注重实践应用和侧重实际操作转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特色、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成为高等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发展趋势。新工科院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需要树立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跨学科培养理念,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开设广泛覆盖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培养新时代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造价工程师,需要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此,以《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为例,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课程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互相渗透的教学体系,充分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努力让每位工科毕业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工程科技人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黄平  杨启贵  
数学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对于"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地建设应着眼于学校基本情况、发展战略和自身特色,注重提炼理念、明确目标、丰富建设内容、体现核心价值,以及强化训练能力建设等。通过机制创新,激发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合力打造以数学化与计算思维为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薇  眭文娟  肖延高  
【目的/意义】面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高校教育,要求提升“新工科”人才人文软实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混合式“金课”,是高校实施“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载体和具体路径。【设计/方法】以知识产权管理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实践为例,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结论/发现】教学实践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满意度、教师的教学体验和社会溢出效应都十分明显。这些经验可以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蔓  赵云龙  栾晓娜  尚勇  
针对传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最新研究实践以及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需求,探索了新工科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并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该模式以实践产品群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融合传统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块,新增新工科实践教学内容,重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项目群驱动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有机结合,为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提供支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石礼娟  谢新港  熊航  
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战略规划,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时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为本"的理念基于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科学基础。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以学为本"理念的实施不能仅仅依赖于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对授课模式进行变革,更需要在授课环境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逻辑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改革,从而保障"以学为本"理念得以有效实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未来不确定的变革挑战。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丁连涛   吴彤   刘思含   杨洋   刘鹏   王云艺   曲晓海  
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在新工科背景下培育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类仪器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提高其利用率、挖掘最大可用价值,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索更加贴合基层教学单位的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路径,该文以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为例,从微、小、中、大型仪器设备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内改革打造共享空间、课外扩展建设共享平台,以及发挥社会服务协同作用的方法,解决教学类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强化仪器设备管理、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含菲  杨红荃  
随着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的正式公布,推动落实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脚步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同样承担着推动高职工程教育改革的使命。文章以高校"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实践、功能价值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工科"建设与高职产教融合的内在耦合性,并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面临的学科壁垒、制度僵化、资源劣势等现实困境,提出基于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新工科"建设优化路径,以期为高职工程教育改革加大助力,同时不断推动我国高职产教融合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君  宋树祥  秦柳丽  秦运柏  岑明灿  傅得立  
基于"新工科"创新理念进行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加强专业基础课认识、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连接3个方面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尝试。"新工科"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了实验教学、科研和企业需要导向结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3个方面内容。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佳妮  张天雪  
基于产业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个案调查,分析产教融合实践现状和困境,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借助政府的支持力量以推动园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园区管理运行机制以促进园区产教深度合作、建立双导师制以提升园区导师教学能力、打造园区交流平台以服务职业意识教育的建议,深化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产教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媛  
深化产教融合对于促进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转变、解决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之间仍存在诸多困难,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劳动教育、完善校企治理体系、建立反映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以促进校企融合、培养各方认同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新革  
新时代产业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对高职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使命与要求。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双师工作室共育路径、特色学院特色路径、专业学院多元路径及产业学院融合路径等不同类型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新时代高职深化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有益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