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5)
2023(13850)
2022(11929)
2021(11652)
2020(9277)
2019(21747)
2018(21510)
2017(38145)
2016(21599)
2015(24504)
2014(24258)
2013(23138)
2012(21220)
2011(19285)
2010(19379)
2009(17294)
2008(16790)
2007(14299)
2006(12519)
2005(11012)
作者
(57930)
(47971)
(47711)
(45454)
(30416)
(23013)
(21814)
(18807)
(18258)
(17074)
(16649)
(16018)
(15142)
(15049)
(14886)
(14435)
(14395)
(14273)
(13666)
(13637)
(11922)
(11778)
(11348)
(10996)
(10799)
(10710)
(10669)
(10610)
(9566)
(9474)
学科
(76194)
经济(76118)
管理(59154)
(55052)
(47174)
企业(47174)
方法(34530)
数学(29332)
数学方法(28959)
中国(27141)
教育(23115)
(20290)
(19548)
(18756)
技术(18274)
业经(18049)
理论(17442)
地方(15774)
(13548)
(13543)
贸易(13533)
农业(13379)
(13252)
(13115)
(11775)
银行(11737)
环境(11725)
技术管理(11480)
(11354)
(11352)
机构
大学(293627)
学院(287084)
管理(112435)
(107125)
经济(104550)
研究(99680)
理学(97663)
理学院(96490)
管理学(94725)
管理学院(94166)
中国(69273)
(63988)
科学(60982)
(48913)
(48462)
(47836)
师范(47543)
研究所(44750)
中心(44275)
(41568)
北京(41400)
(40398)
业大(40294)
师范大学(39104)
财经(38636)
教育(38581)
(36580)
(35322)
(34246)
技术(33277)
基金
项目(198537)
科学(157765)
研究(153246)
基金(141391)
(121876)
国家(120678)
科学基金(103776)
社会(94399)
社会科(89083)
社会科学(89062)
(77997)
教育(75581)
基金项目(74672)
(67232)
自然(65347)
编号(64692)
自然科(63814)
自然科学(63801)
自然科学基金(62629)
资助(56491)
成果(54821)
课题(46488)
重点(45236)
(44670)
(43457)
(42979)
项目编号(40339)
创新(40254)
教育部(39103)
(37924)
期刊
(114827)
经济(114827)
研究(93798)
中国(63427)
教育(62747)
学报(43525)
管理(41260)
科学(40503)
(36024)
(35431)
大学(34035)
学学(29889)
技术(28772)
农业(25720)
(21442)
金融(21442)
图书(20387)
经济研究(18345)
业经(18259)
财经(18008)
(15366)
职业(15261)
科技(14909)
理论(14677)
问题(14127)
(14111)
论坛(14111)
书馆(14008)
图书馆(14008)
实践(13684)
共检索到431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栋   李政涛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经探索性研究阶段、发展性研究阶段、成型性研究阶段、校本扎根深化研究阶段和生态式推进研究阶段五个发展时期,持续以“把握时代精神,设计未来新人形象”“、创建新型学校,改变师生生存方式”“、提出‘四观十二性’,重构教育观念系统”的方式来孕育自身独特的育人使命与精神特质。“新基础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演进逻辑:在价值观念上倡导唤醒主动改革意识,激发内驱式发展需求;在行动方法上倡导理论适度先行,探索深度介入式研究;在研究主张上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教师自觉推进研究性变革实践;在思维方式上倡导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创生交互式转化逻辑;在组织结构上倡导提升区域生态辐射效应,缔造合作研究共生体。历时30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始终坚守学问自觉、学术自觉、学人自觉和学派自觉,创生了一套回应时代教育诉求的变革理论、一批具有内涵发展品质的转型学校、一条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改革之路和一个扎根本土“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派,彰显了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实践变革的中国经验、中国自信与中国智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丹萌  许天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贯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既是不忘初心,更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抓手之一。按其发展历史和现实路径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无意识自发期、萌芽期、初步试水期、强烈环保意识和清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的自觉调整转变期。经济因素对农业的渗透,促使绿色发展从道德和文化规范驱动的自省,转为经济利益驱动的自觉。坚持和加强绿色发展,将保护和构建中国发展的长期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涌峰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从政策数量、政策主题词、政策类型和政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40年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教育"起点公平"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均衡为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提升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其演进逻辑主要有:从"保底"式公平到"均衡发展"式公平、从"物质关怀型"公平到"人文关怀型"公平、从单一方法促进公平到多元工具维护公平、从单一主体推动公平到协同攻坚保障公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  郑旭兰  张琼  张基广  
传统的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研究范式期待补充与突破,从而呼唤基于生命历程的回溯性研究。在终身发展的视野之下,对W小学1958届毕业生的生命历程回溯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对受教育的个体具有终身的生命享用功能与价值;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基础教育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二次作用"的生长机制;小学阶段基础教育最本质的教育品性应该是"宽松、愉快、包容、温暖、自信";一定意义上,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相比知识本身更容易留给个体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影响;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对个体最大的终身影响是"做人美德"的熏陶、浸润和培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认同是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逻辑起点。这是由民族认同的主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同一性、民族认同的客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共通性、民族认同的目的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目的的一致性、民族认同的依据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依据的等同性所决定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立刚  冯长明  
温公颐是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成果丰硕并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著名学者。在中国逻辑史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问题上,他充分肯定中国古代有逻辑,并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详实地论证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和发展进程;提出了先秦逻辑分为"辩者派和正名派"两派的划分,准确把握了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的基本线索;认为"内涵的逻辑"和"三物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特征,并论证了中西方逻辑在内容和特质上的差异。温公颐坚持运用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的方法,准确阐释了中国逻辑史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联性;他倡导的以原著为依据和范畴分析等研究方法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布权  尚琦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规范与引导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围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以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资本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发展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引导好、规范和利用好各类资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崇德  
基础教育改革30年的心理学研究是一项深入中小学、规模大、成效明显的实验研究。在历经30年的研究中,提出并检验了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学科能力的发展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标志,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等心理学观和教育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洪  张旭  
经济全球化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条件。经济全球化过程也是世界市场体系形成和发育过程,这一过程越来越仰赖于制度构建和完善,在国际组织推动下,除了商品和要素的全球性流动性,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市场规则、标准和制度的一体化。中国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既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也适应了中国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需要。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制度型开放:以申请加入CPTPP、DEPA为契机,在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等领域对接国际高水平规则;强化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功能,加快实行全面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推动“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促进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投资贸易规则纳入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制度体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垣可  刘善槐  
新中国70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政治权利"取向主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取向主导、"规模效益"取向主导以及"公平而有质量"取向主导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追求、驱动因素、政策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其政策目标大致经历了"有学上—办好学—上好学"的演变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经验可以归为:坚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加强薄弱学校改进工作、鼓励特色学校发展以及与时俱进推动政策创新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宝珠  王琳  王利云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局限性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和崛起背景下日益凸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平等为基础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成为国际经济秩序演进的必然趋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代表,中国已经进入到由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生产力)转向促进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建的新阶段。中国的改革实践始终致力于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对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我国在理论引领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均做出了贡献,不仅形成了"理念-制度-路径"的系统理论体系,还在构建全球经济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践成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尚希  邢丽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形成了"让利——放权——分权——非对称性分权"这样一个改革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特征和很强的中国特色。展望今后的财政改革,在经济市场化基本完成的条件下,其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将更为凸现,构建"民生财政"将是下一步财政改革的具体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一种对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颠覆性变革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科技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时代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起点、新要素、新模式与新动能的生产力,是我国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总结。为此,应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及优化科技政策支持,推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