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5)
2023(5297)
2022(4147)
2021(4130)
2020(3193)
2019(7084)
2018(7109)
2017(11058)
2016(7242)
2015(7964)
2014(7638)
2013(6634)
2012(6083)
2011(5584)
2010(5910)
2009(5194)
2008(5248)
2007(4939)
2006(4422)
2005(4064)
作者
(17274)
(14454)
(14446)
(13664)
(8856)
(6855)
(6544)
(5678)
(5488)
(5259)
(4778)
(4757)
(4749)
(4577)
(4564)
(4532)
(4477)
(4367)
(4231)
(4159)
(3742)
(3670)
(3536)
(3427)
(3294)
(3263)
(3119)
(3102)
(2959)
(2860)
学科
教育(19360)
管理(18669)
(16816)
(15501)
企业(15501)
(14800)
经济(14791)
中国(12756)
技术(11946)
技术管理(8498)
理论(8131)
教学(6697)
(6527)
业经(4717)
(4700)
(4475)
方法(4425)
发展(4252)
(4210)
(4128)
研究(4083)
(3897)
(3633)
银行(3600)
思想(3566)
(3523)
(3490)
政治(3423)
学法(3321)
教学法(3321)
机构
大学(88986)
学院(84119)
研究(33996)
教育(27804)
管理(25482)
(25397)
经济(24574)
(22188)
师范(22126)
理学(21279)
(20977)
理学院(20906)
管理学(20353)
管理学院(20140)
科学(19919)
中国(18864)
师范大学(18256)
(16713)
(15615)
研究所(15154)
技术(14553)
北京(14315)
中心(13863)
职业(13454)
(12778)
(12645)
(12039)
业大(11220)
(11194)
教育学(10552)
基金
项目(53091)
研究(46278)
科学(43598)
基金(34052)
教育(29618)
(29417)
国家(28999)
社会(26862)
社会科(25164)
社会科学(25157)
科学基金(24234)
(23412)
(21289)
编号(20591)
成果(19598)
课题(18631)
基金项目(16867)
(15669)
(14677)
规划(13849)
重点(13774)
创新(13627)
自然(13559)
自然科(13272)
自然科学(13268)
(13106)
自然科学基金(13023)
(12715)
项目编号(12692)
资助(12278)
期刊
教育(48269)
研究(37698)
中国(30821)
(29658)
经济(29658)
技术(12713)
学报(12688)
职业(11916)
管理(11449)
科学(11406)
大学(10923)
(10126)
(10005)
学学(8374)
技术教育(7816)
职业技术(7816)
职业技术教育(7816)
(6990)
论坛(6990)
农业(6630)
(6161)
金融(6161)
高等(5938)
科技(5804)
图书(5419)
高等教育(5224)
成人(5137)
成人教育(5137)
(5005)
财经(4706)
共检索到146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先生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经过30年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逐渐成熟;并于2004年酝酿生成“生命·实践”教育学。这是一种共生共长的“双子星”创生样态,走出并走通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向滋养、交互生成的研究路径。这践行了叶澜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心愿:一个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自己原创的教育学理论;这个“自己的”教育学,是指由中国学者提出,扎根中国土壤,以中国自己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为根基的教育学。202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已分别走过30年和20年的历程,正在向纵深和拓展两个方面推进。与此同时,这个团队依然定期行走在中国各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大地上,思考着、创造着、成长着,他们走出了一条时代的、中国的、自己的教育学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之路,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原创范本。值此之际,本刊对叶澜先生进行采访,以期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强国建设带来启示。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林  
为了记录历史、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下那一代学者求学治学的经历与他们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本期,编辑部邀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林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吴易风教授进行了访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杰  宋科  
为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本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访谈,记录一代经济学人的求学、治学经历。本期,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杰教授和宋科副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黄达先生进行了访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蒋少龙  刘方健  
为了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这一代人的求学治学经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蒋少龙  刘方健  
为了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这一代人的求学治学经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林  
为了记录历史、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下那一代学者求学治学的经历与他们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本期,编辑部邀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林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吴易风教授进行了访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诚颖  何玉长  
为了记录历史,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邀请相关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采访,记录老一代学者的学术生涯和他们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本期,编辑部邀请了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何诚颖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玉长教授对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的采访文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未兵  
为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一代经济学人的求学治学经历。本期,编辑部委托湖南工业大学唐未兵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先生进行了访谈,记录卫兴华先生学习研究历程及其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亚男  
沈宝环教授访谈录程亚男题记在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史上,父子两代均为巨学的只有两人,这就是沈祖荣和沈宝环。而且二位在事业成就上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先后撷取了多项图书馆第一:沈祖荣,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家。中国历史上出国攻读图书馆学的先导,第一位留美图书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显通  
约翰·怀特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这篇对他的访谈主要围绕着教育目的展开,其中也涉及怀特个人的学术思想发展历程、其对应试导向的教育所提出的合理化改革建议以及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等问题。此访谈可以使国内学者更真切地跟踪了解怀特教授的学术轨迹、人生各阶段思想的发展及其研究兴趣的最新变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伟宇  杨翠蓉  
Lauren B.Resnick 教授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学会主席,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她对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贡献。2004年8月中旬应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之邀来到上海参加"21世纪学习新原理与课堂教学改革全国研讨会",因此作者有机会深入地与她交流,了解她的基于努力教育的学习原理和在美国教育中的实践,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看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来新夏  柳家英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青  赵宏  
Jonathan Baggaley教授是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长期在国际组织任职,先后为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提供过顾问咨询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一直为亚洲国家担任国际项目顾问,对于世界及亚洲的远程教育发展有独到的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胡艳  袁丽  
本文是对佐藤学教授的访谈录,以佐藤学教授个人成长、学习、研究经历为线索,反映出佐藤学教授对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青年学者研究态度和研究方向的养成、教育研究的基本素养等问题的观念和建议。其观念和建议对我国教育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专业思考与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