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9)
- 2023(5398)
- 2022(3817)
- 2021(3491)
- 2020(2866)
- 2019(6055)
- 2018(6072)
- 2017(11675)
- 2016(6533)
- 2015(7460)
- 2014(7806)
- 2013(7519)
- 2012(6577)
- 2011(5408)
- 2010(5475)
- 2009(5186)
- 2008(5409)
- 2007(4639)
- 2006(4176)
- 2005(4004)
- 学科
- 济(26311)
- 经济(26282)
- 管理(21769)
- 财(21276)
- 业(19463)
- 企(15478)
- 企业(15478)
- 财政(11859)
- 中国(11227)
- 农(9928)
- 政(9517)
- 务(8705)
- 财务(8688)
- 财务管理(8646)
- 企业财务(8279)
- 制(8237)
- 土地(7861)
- 地方(7426)
- 方法(7096)
- 业经(6885)
- 学(6426)
- 体(6349)
- 农业(6178)
- 数学(5985)
- 数学方法(5958)
- 发(5571)
- 银(5252)
- 银行(5247)
- 体制(5211)
- 制度(5192)
- 机构
- 学院(86688)
- 大学(85652)
- 济(34641)
- 经济(33836)
- 管理(30529)
- 研究(30511)
- 财(26100)
- 中国(25578)
- 理学(25408)
- 理学院(25120)
- 管理学(24663)
- 管理学院(24522)
- 京(18995)
- 科学(18558)
- 财经(16356)
- 农(16030)
- 所(15874)
- 江(15371)
- 经(14764)
- 中心(14182)
- 研究所(13739)
- 业大(12507)
- 省(12339)
- 农业(12212)
- 北京(11709)
- 财经大学(11705)
- 经济学(11341)
- 院(11287)
- 州(11198)
- 范(11056)
- 基金
- 项目(54728)
- 科学(42388)
- 研究(40881)
- 基金(39010)
- 家(33852)
- 国家(33553)
- 科学基金(28581)
- 社会(26653)
- 社会科(25182)
- 社会科学(25174)
- 省(21436)
- 基金项目(20407)
- 教育(17968)
- 划(17338)
- 自然(17121)
- 编号(17011)
- 自然科(16689)
- 自然科学(16682)
- 自然科学基金(16356)
- 资助(15154)
- 成果(14314)
- 重点(12340)
- 课题(11940)
- 部(11803)
- 发(11762)
- 国家社会(11468)
- 性(11294)
- 创(10731)
- 制(10639)
- 科研(10327)
共检索到14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2013年经济工作时,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由此可见,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上。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中国近十年年均10%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率贡献了3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投资需求达6.6万亿元,带动消费增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威 徐鲲
作为调控和发展经济的手段,"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财政"越来越多地为地方政府所滥用,诱发地方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及社会风险。因此,研究如何创新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财政"风险治理制度,有效治理与防范"土地财政"多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金秋宇 卢娟
在理论探讨土地财政和新型城镇化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的基础上,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并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显著因素;土地财政对公共服务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抑制作用由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土地财政的新型城镇化效应阻碍了全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多长 游亚
城镇化促使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土地财政依赖对城镇化也存在反作用。文章从全国总体水平上考察土地财政依赖和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提高会抑制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该结论深刻地暴露了我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勇
一、城镇化与公共资金供给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由原来的17%左右提升至目前的约54%,其中进入新千年后形成了快速上升,十余年间提升了约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约1.5个百分点。城镇化的推进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相应产生了土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公共问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供给加以保障。例如,由城市规模扩张引起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的新需求,新增城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多长 张明进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情况。本文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并不完全同步,并利用2000~2013年省会城市(包含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城镇化在现阶段仍然加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同时发现GDP增长率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水平次之,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的影响相对较弱,服务化率的影响最弱。最后,在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波 姚双双
以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双向作用关系为切入点,选取2001-2014年的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数据,计算中国大陆31省(市、区)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关系的时空差异。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财政状况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将全国31省(市、区)划分为经济和城镇化水平高、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小(高度协调),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中度协调),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勉强协调)以及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落后、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东君
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1999—2011年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是土地财政形成的重要诱因,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规模膨胀具有显著正面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化率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效应差异,从东部地区来看,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分税制改革 土地财政 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代彦 彭旭辉
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分权促进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却对人口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财政分权的冲击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中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效果;财政分权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协调性产生的重要制度根源。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推进包括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及户籍制度在内的一揽子改革,且应从整体上协调推进一揽子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翠翠 冯广京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规模,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改进、完善方向。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及筹集渠道,分析指出土地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方向。研究结果:(1)综合已有研究,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2)基于目前财政分税制的现实,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在推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3)尽管土地财政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可持续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存在金融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国辉 姚金海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土地财政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其扩大效应在东中西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次增加;同时,城镇化还会强化土地财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提高城镇化本身则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财政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还存在城镇化的门槛特征,在城镇化率较高阶段,提高土地财政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弱于城镇化率较低阶段;土地财政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扩大效应。研究建议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统筹土地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涉农支出比例,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土地财政 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克强 王沛 姚东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260美元,标志着我国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标志着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这两个"标志"意义重大,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