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5)
2023(10006)
2022(8251)
2021(7894)
2020(6769)
2019(15309)
2018(15512)
2017(29904)
2016(16091)
2015(18119)
2014(17562)
2013(16981)
2012(15250)
2011(13886)
2010(14176)
2009(13171)
2008(12762)
2007(11677)
2006(10407)
2005(9123)
作者
(44538)
(37907)
(37235)
(35389)
(23806)
(18285)
(16478)
(14635)
(14308)
(13404)
(12879)
(12797)
(12056)
(11884)
(11432)
(11390)
(10995)
(10985)
(10817)
(10637)
(9348)
(9241)
(9052)
(8950)
(8525)
(8439)
(8417)
(8164)
(7641)
(7629)
学科
(68504)
经济(68454)
(56285)
(47010)
管理(42188)
(35484)
企业(35484)
农业(31326)
方法(26899)
数学(24082)
数学方法(23550)
业经(19729)
地方(18730)
中国(18147)
技术(18089)
(13417)
(12286)
(12041)
技术管理(11916)
(11212)
(11138)
农业经济(10732)
(10507)
贸易(10496)
(10144)
理论(9926)
发展(9920)
(9902)
(9897)
银行(9889)
机构
学院(221450)
大学(212718)
(92084)
经济(90182)
管理(90071)
理学(78008)
理学院(77263)
管理学(75700)
管理学院(75303)
研究(72405)
中国(56631)
(56356)
科学(45216)
(43647)
农业(42630)
业大(40140)
(37094)
(36115)
(36012)
中心(35720)
研究所(32689)
财经(28991)
(28499)
(28386)
师范(28299)
(28292)
经济管理(27169)
北京(26664)
农业大学(26379)
(26309)
基金
项目(151929)
科学(120720)
研究(113599)
基金(108017)
(93765)
国家(92844)
科学基金(80739)
社会(72503)
社会科(68358)
社会科学(68337)
(65993)
基金项目(57799)
(51557)
自然(51496)
教育(50976)
自然科(50296)
自然科学(50283)
自然科学基金(49346)
编号(47563)
资助(42901)
(36790)
成果(36222)
(34885)
重点(33789)
创新(33533)
课题(32884)
(32352)
(31976)
(29310)
国家社会(29080)
期刊
(110152)
经济(110152)
研究(61392)
(60697)
中国(50826)
农业(40962)
科学(32774)
学报(32255)
管理(31656)
业经(25812)
(25688)
大学(25549)
教育(24563)
学学(24399)
(22910)
金融(22910)
技术(22220)
(20517)
问题(15224)
农村(14862)
(14862)
农业经济(14385)
经济研究(14164)
科技(13442)
技术经济(13204)
财经(13018)
(12320)
(12235)
统计(12071)
资源(11954)
共检索到334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滕海峰  魏梅莹  
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与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等其他资源之间的协调配置、优化组合和高效利用,最终提高农村所有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这对贫困农村尤为重要。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镇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双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产业培育"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新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含琳  滕海峰  魏奋子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动向,这就是不少地方开始出现规模较大、制度健全、运行市场化、职工企业化的公司制农场、公司制牧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煤老板"转型投资创办公司制农牧场,以大规模土地流转为基础,迅速形成若干个在甘肃省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公司制农场和牧场,对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作用非常明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慧静  
随着林业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林的逐步推进,基层林业站必须进一步强化林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便民服务模式,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是打通林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养卉  龚大鑫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甘肃农村养老保障典型模式的调查研究入手,集中分析了甘肃农村现行的养老保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甘肃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史清华  周眉生  
平川区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但农村人口密度比较高,土地面积十分有限。这一地区能否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山西省祁县农户土地经营为例,运用物元分析评估法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进行了物元评估,评估结果是目前农户规模经营方式有两种抉择:一是进行内涵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劳均土地面积2—3亩为宜,经营方向以现代“立体农业”为主。二是进行外延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劳均土地面积4—6亩为宜,经营方向以传统“平面农业”为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登荣  
2012年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这是一项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作为西部地区的甘肃省陇南市,是一个拥有283万多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1%。面对如此市情,当地金融业如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深思和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怀诗  张华  胡文静  
本文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在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并以甘肃省为例,在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的思考,提出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振文  张雪莲  
一、导言(一)研究背景和意义。2008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2012年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农业经营模式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营模式是以一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形式。新中国成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太平  高永敏  
历史能够照亮未来,唯有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历史经验予以总结,才能站在历史高度,设计出新形势下的改革路径,实现2010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任务。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围绕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设计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县永平  
文章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生态环境薄弱的现状,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利用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沼气发酵生产为纽带核心,把种植、养殖联结起来,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的雨水集流,建立起"种草+养畜+水窖+沼气+太阳灶+高效农业"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体系,从而在半干旱区达到农村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废物资源化、生活用能再生化,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亚玲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近70%的技术创新来源于中小企业,而"融资难"问题已成为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以随机性为原则,结合访谈的形式,对甘肃省196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技术创新融资的现状,得出目前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呈现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支持程度低、融资困难多、融资环境差、融资满意度低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资金预算规划;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含量低、风险大;金融机构经营观念保守;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支持不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维勤  韩新民  祁卓娅  
本文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对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红  杨永春  王宏光  杨佩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萍  
文化与科技从对立走向融合是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者究竟如何实现融合是问题之关键。本文在深入分析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甘肃省实现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甘肃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促进甘肃省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立韦  
基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发现,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活动能力低下、创新支撑能力不够、创新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