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3)
2023(5786)
2022(4747)
2021(4598)
2020(3923)
2019(8574)
2018(8836)
2017(16534)
2016(9396)
2015(10575)
2014(10728)
2013(10445)
2012(9803)
2011(9106)
2010(9336)
2009(8814)
2008(8524)
2007(7938)
2006(7124)
2005(6306)
作者
(27581)
(23965)
(23039)
(22027)
(14465)
(11307)
(10518)
(9299)
(8989)
(8299)
(8052)
(7725)
(7451)
(7445)
(7285)
(6963)
(6948)
(6746)
(6662)
(6626)
(6012)
(5992)
(5820)
(5588)
(5407)
(5273)
(5146)
(5143)
(4952)
(4906)
学科
(44120)
(36156)
经济(36102)
(29959)
农业(29223)
管理(17141)
业经(12944)
中国(10556)
(10431)
农业经济(9820)
(9561)
企业(9561)
方法(9314)
(9149)
(8963)
农村(8957)
地方(8388)
(8385)
数学(8209)
数学方法(8120)
(7862)
土地(7245)
发展(7132)
(7115)
(6959)
及其(6842)
(6824)
劳动(6823)
(6663)
收入(6596)
机构
学院(132489)
大学(128233)
(54534)
经济(53322)
研究(51251)
(48564)
管理(47484)
理学(40382)
理学院(39962)
中国(39826)
管理学(39283)
管理学院(39042)
农业(37133)
科学(31352)
业大(28962)
(28052)
(27550)
研究所(24930)
中心(24286)
农业大学(22563)
(22377)
(22012)
(19043)
师范(18844)
(18417)
(18372)
北京(17367)
(17309)
财经(16912)
(16773)
基金
项目(86644)
研究(67040)
科学(66712)
基金(60087)
(53000)
国家(52404)
科学基金(42959)
社会(40920)
社会科(38123)
社会科学(38114)
(35964)
基金项目(31682)
编号(30444)
教育(29633)
(29303)
(28424)
自然(25827)
成果(25350)
自然科(25170)
自然科学(25160)
自然科学基金(24695)
资助(23532)
(20498)
课题(20495)
(19485)
重点(19319)
(17775)
(17721)
(17658)
(16875)
期刊
(70568)
经济(70568)
(55037)
研究(39322)
农业(37145)
中国(34047)
学报(24494)
科学(21277)
大学(19208)
业经(18607)
教育(18412)
学学(18037)
(17024)
(16159)
金融(16159)
(15137)
农业经济(13401)
农村(13357)
(13357)
管理(12943)
技术(11324)
问题(10412)
世界(10124)
(9558)
农村经济(8813)
业大(8522)
经济研究(8341)
经济问题(8094)
农业大学(7751)
社会(7614)
共检索到21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明  
“新华盛顿共识”是一份美国国家战略宣言,其中蕴含的战略导向必然会渗透到美国国内外政策的各个方面。下一步,美国农政体系将更多朝着强化自身力量(美国自己称之为“进攻性措施”)的方向发展,具体策略可能包括启动农业高级研究与发展计划、构筑生物育种领域的“小院高墙”及提升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对此,中国应该做出一系列战略预置。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导向仍然是提升竞争力、扩大出口,短期内不构成重大冲击,中国甚至可以将之作为拉住美国与之开展博弈缠斗的一个策略筹码,但长期策略上必须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作为重要战略支点。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加快种业的制度型开放,以抵御生物育种领域可能出现的“小院高墙”式封锁。同时,从加快追赶超越、建设农业强国的角度讲,美国在科技体制、生物育种和农村发展方面的政策是值得认真借鉴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邢泽蕾   李春顶  
美国农业政策经历了价格支持政策、生产灵活性与市场取向政策、风险保障与多元化政策、市场取向政策再度回归四个阶段。“新华盛顿共识”作为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的替代方案,以国家介入为主旨的产业政策,将对美国农业法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整理美国相关建议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一轮美国农业法案对商品、农作物保险、保护、营养和农村发展5项计划的改革方向。在“新华盛顿共识”背景下,美国农业法案也将在本土化、农业保险、国际贸易合作、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平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通过深入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一是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补贴制度;二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三是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四是拓展国际农业合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春生  
本文对转型经济中“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作了初步比较分析。“华盛顿共识”不仅曾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利影响,而且曾作为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始阶段的重要政策,在俄罗斯等转型国家广为推行。这一政策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生衰退。2004年5月“北京共识”的问世,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华盛顿共识”政策的失败。“北京共识”是中国转型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它表明,对于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来说,实施什么样的转型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转轨与发展的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恒远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G.W.科勒德克  
一、从“没有疗法的休克”到“没有休克的疗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发生巨变,前苏联及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向市场经济道路。为了实现从原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当时很多国家选择了所谓的“休克疗法”———一种加速私有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春生  
"华盛顿共识"曾经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深刻地影响了过去十多年的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对俄罗斯等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全球化风靡世界,"华盛顿共识"几乎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种说法。20世纪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反全球化"的运动。该运动则是在于抵制"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政策,它呼吁经济与社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协调发展。在21世纪初的几年中,"华盛顿共识"在国际上开始遭到质疑和批评,其政策的影响力逐渐江河日下。即便如此,研究和分析"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对于包括中国在内市场经济转轨,仍然具有理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强  
一、公允价值适度运用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来说,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新准则不仅在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而且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项具体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建军  何恒远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 ,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 ,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延军  白云真  
本文主要论述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的内涵以及运行方式等,对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进行比较研究而认为二者的差异就在于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林祥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在“华盛顿共识”的理论指导下 ,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华盛顿共识”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经济学家在总结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转型国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后华盛顿共识”。本文围绕“后华盛顿共识”对经济转型理论及实践作一综合分析 ,以了解转型研究的动态和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雁  秦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增余  
一、"华盛顿共识"及其推行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全球化及其异议》(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书中对"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乔利  
一、"华盛顿共识"及其失败原因"华盛顿共识"是20世纪80后代末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等机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斌  
本文论述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和流行全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观,指出新自由主义本质上就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它对自由市场抱有极端教条主义的态度,拒绝承认自由市场经济存在任何缺陷和失灵,反对一切政府干预政策和社会改良措施。新自由主义与旧自由主义相比没有更多的理论创新,相反,它武断地否定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研究成果,诸如市场经济在微观和宏观上存在的各种缺陷,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如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倘若运用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恰恰非常不利于借鉴西方经济学各种流派的研究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