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9)
- 2023(16387)
- 2022(14094)
- 2021(13189)
- 2020(10942)
- 2019(24673)
- 2018(24548)
- 2017(46581)
- 2016(25678)
- 2015(28868)
- 2014(28140)
- 2013(27637)
- 2012(25284)
- 2011(23014)
- 2010(23128)
- 2009(20967)
- 2008(20306)
- 2007(18193)
- 2006(16146)
- 2005(13887)
- 学科
- 济(97575)
- 经济(97474)
- 业(76893)
- 管理(70006)
- 企(55581)
- 企业(55581)
- 农(48996)
- 方法(41047)
- 数学(35181)
- 数学方法(34752)
- 农业(32692)
- 中国(27244)
- 业经(26779)
- 学(22139)
- 财(21814)
- 技术(21761)
- 地方(20835)
- 制(19021)
- 理论(17867)
- 贸(16681)
- 贸易(16671)
- 易(16187)
- 教育(15189)
- 环境(14905)
- 银(14777)
- 银行(14708)
- 和(14483)
- 策(14447)
- 发(14392)
- 行(14079)
- 机构
- 学院(356492)
- 大学(353428)
- 管理(139940)
- 济(137813)
- 经济(134743)
- 理学(121731)
- 研究(121601)
- 理学院(120376)
- 管理学(118231)
- 管理学院(117600)
- 中国(89689)
- 农(79516)
- 科学(78588)
- 京(75693)
- 业大(62677)
- 所(61898)
- 农业(61583)
- 财(58906)
- 研究所(56686)
- 中心(55723)
- 江(54035)
- 范(48111)
- 师范(47585)
- 北京(47174)
- 财经(47022)
- 院(43667)
- 州(43190)
- 经(42957)
- 技术(40599)
- 经济学(39204)
- 基金
- 项目(248834)
- 科学(194782)
- 研究(182791)
- 基金(177296)
- 家(156129)
- 国家(154714)
- 科学基金(131769)
- 社会(112745)
- 社会科(106360)
- 社会科学(106329)
- 省(101155)
- 基金项目(94786)
- 自然(85967)
- 划(83932)
- 自然科(83924)
- 自然科学(83900)
- 教育(83828)
- 自然科学基金(82417)
- 编号(76003)
- 资助(71088)
- 成果(61232)
- 重点(56205)
- 创(55349)
- 发(54654)
- 部(53684)
- 课题(52827)
- 创新(51043)
- 科研(47073)
- 大学(45708)
- 计划(45571)
- 期刊
- 济(155575)
- 经济(155575)
- 研究(101776)
- 农(79242)
- 中国(76771)
- 学报(62392)
- 科学(56453)
- 农业(54009)
- 管理(49533)
- 教育(47428)
- 大学(47265)
- 学学(44540)
- 财(41910)
- 技术(32406)
- 融(30793)
- 金融(30793)
- 业经(30656)
- 业(26959)
- 经济研究(22402)
- 财经(21731)
- 问题(20792)
- 科技(20361)
- 版(19262)
- 经(18551)
- 图书(18514)
- 业大(18094)
- 技术经济(17826)
- 理论(16254)
- 现代(15964)
- 资源(15688)
共检索到525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道才 张立新
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向和一二三产业日益融合,对"新农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创新素质要求。不但要具备广博的"新农科"基础知识+人文修养+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富有引领时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擅长非同寻常的创新性思维,做持之以恒的创业者和开拓者。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路径,在于高校规划培养、教师教学培养和学生自我培养三者同步实施,其中农业院校制定"新农科"人才培养方案、营造校园创新文化,专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本身自觉提升创新素质、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茵 张宏鸣 李小丽 吕扬
新农科已经成为农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要从农业转型的新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新需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几方面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高校在推进新农科建设中应树立应用型人才与农林人才培养相结合和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相结合的理念,探寻涉农人才培育的新路径。然而在涉农人才培育中,我们却面临人才培养定位、规模、专业结构与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水平”“产业结构”配合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学校应从教学体制、政府职能、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等维度出发,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涉农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向平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于企业行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加强职业环境建设,将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高职教育不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 职业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艳菊 王军超
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创新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内涵及要素,从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创新素质拓展平台等角度分析阐述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策略,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素质 素质培养模式 方法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勇
如果说创新人才是一颗参天大树,那么科学素养可以看作树根。注重教学和科研的无缝衔接,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艾修永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烨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深入探索的问题。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目前尚缺乏具有代表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以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话题进行探讨。本文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和创新能力缺失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臧兴兵 赖小莹
问卷调查表明,应试教育的积弊、高校扩招引起的“稀释效应”、高校行政权力远大于学术权力和浮躁的社会风气是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四大因素。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SWOT分析,从内因的层面,必须增强主动、互动与流动意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外部环境看则应促使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实行组织扁平化、管理柔性化。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 SWOT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蕊花 刘兰明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培养学生创新心态与创新行为习惯,同样具有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通过对1 150名研究对象的调研、测量与心理学理论分析,可知,在职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感等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心态与创新行为习惯的形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宝民
依照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分析了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质量标准;围绕军队研究生教育"三个转变",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实际,提出了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探索了突出军政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军校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军校 研究生培养 军政素质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允成 韩娟 海江波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具有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破解中国农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模式。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基础理论坚实、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现代农林人才成为研究型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秀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挑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如果说高校大学生理应承担起创新的大任,那么博士生们就是最具创新潜力的后备军。一、博士生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认知当今世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已经形成,它带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由于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的资源,所以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而不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忠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它涉及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由于生源渠道多元化,学生素质差异化,传统的高中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手段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现状及发展的需求。根据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情况,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和顶层设计,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真实评价,强化管理创新和文化引领,这是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