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1)
- 2023(11502)
- 2022(9625)
- 2021(8907)
- 2020(7489)
- 2019(16550)
- 2018(16556)
- 2017(32519)
- 2016(17388)
- 2015(19450)
- 2014(18780)
- 2013(18581)
- 2012(17231)
- 2011(15628)
- 2010(16020)
- 2009(15301)
- 2008(15367)
- 2007(14100)
- 2006(12643)
- 2005(11282)
- 学科
- 济(78758)
- 经济(78579)
- 业(65719)
- 管理(56594)
- 农(46288)
- 企(45070)
- 企业(45070)
- 方法(32960)
- 农业(30730)
- 数学(28677)
- 数学方法(28493)
- 业经(22562)
- 财(22384)
- 制(20795)
- 中国(20237)
- 技术(16570)
- 体(14779)
- 银(13927)
- 银行(13914)
- 地方(13814)
- 融(13398)
- 金融(13396)
- 行(13328)
- 贸(13094)
- 贸易(13086)
- 易(12732)
- 务(12605)
- 财务(12555)
- 财务管理(12515)
- 企业财务(12004)
- 机构
- 学院(251729)
- 大学(249693)
- 济(114373)
- 经济(112318)
- 管理(101295)
- 理学(88135)
- 理学院(87317)
- 管理学(86214)
- 管理学院(85738)
- 研究(79902)
- 中国(64777)
- 财(55399)
- 农(52735)
- 京(50003)
- 科学(43013)
- 财经(42985)
- 农业(39832)
- 经(39181)
- 江(38371)
- 所(38228)
- 业大(38168)
- 中心(38164)
- 经济学(35801)
- 研究所(33760)
- 经济学院(32346)
- 财经大学(31675)
- 北京(30739)
- 范(30157)
- 师范(29942)
- 州(29796)
- 基金
- 项目(163316)
- 科学(132108)
- 研究(125930)
- 基金(121874)
- 家(103162)
- 国家(102143)
- 科学基金(89997)
- 社会(85591)
- 社会科(80853)
- 社会科学(80836)
- 基金项目(64268)
- 省(63944)
- 教育(57096)
- 自然(53798)
- 自然科(52587)
- 自然科学(52575)
- 自然科学基金(51719)
- 划(51667)
- 编号(50478)
- 资助(48234)
- 成果(41481)
- 部(38525)
- 制(38414)
- 创(36836)
- 国家社会(36267)
- 重点(35919)
- 发(35444)
- 创新(34525)
- 课题(34408)
- 教育部(34041)
- 期刊
- 济(131848)
- 经济(131848)
- 研究(77192)
- 农(56882)
- 中国(54099)
- 财(42967)
- 农业(38062)
- 管理(36369)
- 学报(33521)
- 科学(32996)
- 融(30666)
- 金融(30666)
- 大学(28338)
- 学学(26959)
- 业经(26218)
- 教育(24699)
- 财经(22536)
- 技术(20725)
- 经(19255)
- 经济研究(19151)
- 问题(18347)
- 业(17914)
- 农村(14781)
- 村(14781)
- 世界(14247)
- 农业经济(14050)
- 技术经济(13303)
- 版(12946)
- 经济问题(12586)
- 贸(11985)
共检索到382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卫东 王鹏帆 何丽
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家庭养老困难,新农保改革被寄予厚望,其养老保障作用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基于制度改革和农村养老特征,文章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养老质量和养老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农保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他们的养老质量;第二,新农保"挤入"了代际向上的经济支持,在农村养老经济资源偏好的条件下,这会降低代际向上的时间支持,改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第三,新农保的养老保障作用存在群体差异,低收入、不健康以及独居老人对养老金的反映更为敏感,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改革成效。因此,新农保应该增加养老金投入,调整参保要求,并扩大养老困难群体的参保比例,以获得更大的养老保障效果。
关键词:
新农保 代际支持 养老模式 养老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胡平峰 金晶
地权交易能够提升地权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因此,土地租出与土地养老其实并不冲突,新农保能通过替代土地养老而促进土地租出的命题也就难以成立。同时,农民早期缴费档次低,使得早期参加新农保有较高的收益率,这可能促成早期参保对农地租出有促进作用和对土地养老有替代效果。为此,本文利用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2012年处于缴费期的中老年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农户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参保后土地租出率平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参保收益率和贴现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使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体现为老年人口参保收益率较高和低收入群体贴现率较高,导致参保后土地租出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无老年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男性参保收益率更低导致家庭男性参保更会使土地租出率下降。机制分析显示参保降低了家庭的闲暇消费,促进了农户从事自家农业,尤其提高了家庭女性的劳动供给。结果表明新农保对土地养老的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关键词:
新农保 土地租出 劳动供给 土地养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宏伟 胡浩钰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和2013年两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在整体上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食品、日用品和水电气三类消费。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收入水平分类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主要能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福利。从促进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角度来看,建议政府从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加大贫困居民的补贴力度出发,持续扩大"保基本"的政策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宁可 曹琳琳 朱哲毅
农村长期制度性养老保障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60岁以下农户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了在不同代际支持条件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提供的预期养老保障功能能够替代土地养老保障,降低农户对未来土地经营产出的期望,从而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在子代提供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此外,当子代未提供经济支持时,新农保鼓励农户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边际收益更高的非农劳动领域,也有助于土地的流转。进一步分析还揭示了新农保在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性影响,即参与新农保会促使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户更多地从事非农劳动,而会降低西部地区农户的劳动供给。因此,本研究建议改进新农保的衔接和转化机制,特别要关注子代经济支持不足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采取差异化政策支持,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霞 吴福象 王兵
中国城市创新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性差的问题。政府大数据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宝库,是赋能城市创新、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政府传播视角,通过Netlogo仿真实验识别了影响政府大数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将其纳入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函数,以此拓展了企业横向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并探究了政府大数据赋能城市创新的微观机制;此外,本文以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大数据对城市创新的赋能作用。理论研究表明:激励政府提高传播意愿和优化大数据传播情景能通过改善政府传播效果促进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提量增速,加速企业创新、赋能城市创新;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创新指数的平均提升作用约为29%。为此,有序推广政府大数据惠民试点工程、多措多举推动政府传播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供给,是助力城市创新的可行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宏 赵立娟 康晓虹 薛凤蕊
为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异质性差异及作用机制,基于2016—2020年CFPS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PSM、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等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共同富裕水平,且土地转出的边际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对除健康外的共同富裕各维度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土地流转更能提升转出家庭各维度的共同富裕水平;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初始耕地禀赋、地区和年龄等方面的异质性;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经营、非农就业、家庭化流动、心里预期及城镇居住效应等路径提升了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因此,本研究力证土地流转让农民在经济和能力层面的富足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为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姚婷婷
文章利用1998-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商品市场分割和要素市场分割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最强,其次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分割程度最弱。商品市场分割与地区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即较低强度的商品市场分割促进了地区生产率的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市场分割则会产生阻碍作用,且当前中国大多数省份的商品市场分割水平处于提升地区生产率的阈值内;而要素市场分割抑制了地区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市场分割对地区生产率的传导路径存在差异:市场竞争、需求规模和技术溢出均是商品市场分割影响地区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且需求规模起主导作用;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是要素市场分割影响地区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其中资源配置效率起主要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政杰 段志民 董麓
就业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深刻理解集聚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囊括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就业动态增长模型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投入产出数据,检验两类集聚经济对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对两者的作用差异予以解释。结果表明,专业化集聚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抑制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增长,多样化集聚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关联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行业内溢出效应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增长均为负向影响,而行业间溢出效应由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和产业链等存在差异从而具有异质性影响;从微观层面看,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的就业增长效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创建和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得以实现。
关键词:
集聚经济 行业溢出 就业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卫东 刘敬富 何丽
创新创业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战略选择,而其心理动因研究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进而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关键。文章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创业成功模型,论证了心理因素作用于创新创业的机制,并使用Hausman-Tailor估计和工具变量方法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创新创业具有显著的深层心理动因,已有文献所强调的创新创业前因变量可以经由心理因素来解释;第二,心理因素与创新创业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所以企业家精神能够通过后天实践而习得;第三,受调节变量的影响,创新创业的心理动因存在地区和时代差别。因此,适时制定有区域差别的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和保护措施,将具有重要的创新创业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心理因素 企业家精神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任之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法构建反映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指标,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和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促进效果在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以及竞争程度较强的行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维嘉 储德银 纪凡
本文从“总体富裕”和“发展共享”两个维度测度我国281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我国税制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而且这一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考察结果显示,增值税对共同富裕具有反向作用,而提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同时,税制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为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提升直接税比重逐步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还要不断优化间接税的内部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强身 刘俊杰 李文秀
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成为释放中国内需潜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将CFPS微观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价格效应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结构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作用较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低消费阶层、中西部和乡村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此,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内需扩大,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提升数字化程度,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庆君 赵志尚 孟新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能源结构转型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结构转型与区域金融风险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且能源结构转型可以通过经济杠杆效应影响区域金融风险;科技创新可以显著缓释能源结构转型引致的区域金融风险,路径创新能显著缓释由路径依赖和脆弱诱发的金融风险。异质性检验发现,能源结构转型与区域金融风险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此外,政策制度创新也可以缓释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可能引致的区域金融风险。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确保能源结构转型的“顺滑、平稳”过渡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