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0)
- 2023(15614)
- 2022(13373)
- 2021(12399)
- 2020(10275)
- 2019(23063)
- 2018(22971)
- 2017(44018)
- 2016(23983)
- 2015(26722)
- 2014(25996)
- 2013(25794)
- 2012(23449)
- 2011(21214)
- 2010(21018)
- 2009(19369)
- 2008(18718)
- 2007(16617)
- 2006(14599)
- 2005(12248)
- 学科
- 济(95227)
- 经济(95107)
- 业(73723)
- 管理(65746)
- 企(51933)
- 企业(51933)
- 农(50940)
- 方法(40716)
- 数学(35494)
- 数学方法(35143)
- 农业(33783)
- 业经(26725)
- 中国(24460)
- 财(22227)
- 学(20548)
- 地方(19961)
- 技术(19369)
- 制(17952)
- 贸(17403)
- 贸易(17395)
- 易(16919)
- 环境(14662)
- 发(14303)
- 银(14253)
- 银行(14186)
- 理论(13938)
- 行(13518)
- 策(13353)
- 和(13190)
- 融(12896)
- 机构
- 学院(337687)
- 大学(335112)
- 管理(135301)
- 济(133661)
- 经济(130920)
- 理学(118699)
- 理学院(117423)
- 管理学(115427)
- 管理学院(114838)
- 研究(112934)
- 中国(83932)
- 农(79023)
- 科学(73390)
- 京(70283)
- 业大(61621)
- 农业(61174)
- 所(57056)
- 财(56280)
- 研究所(52553)
- 中心(52131)
- 江(48416)
- 财经(45760)
- 北京(43374)
- 范(43319)
- 师范(42826)
- 经(41939)
- 院(39932)
- 农业大学(39224)
- 州(39148)
- 经济学(38626)
- 基金
- 项目(240556)
- 科学(187971)
- 基金(173952)
- 研究(172483)
- 家(153852)
- 国家(152467)
- 科学基金(129996)
- 社会(109228)
- 社会科(103151)
- 社会科学(103122)
- 省(95801)
- 基金项目(93736)
- 自然(85296)
- 自然科(83285)
- 自然科学(83260)
- 自然科学基金(81782)
- 划(79563)
- 教育(76435)
- 编号(70338)
- 资助(69310)
- 成果(54867)
- 重点(53253)
- 发(52087)
- 部(51799)
- 创(51798)
- 创新(48407)
- 课题(47118)
- 科研(45967)
- 国家社会(44920)
- 计划(44617)
- 期刊
- 济(146874)
- 经济(146874)
- 研究(92524)
- 农(80108)
- 中国(62967)
- 学报(61576)
- 科学(54487)
- 农业(54389)
- 大学(46304)
- 管理(44648)
- 学学(44289)
- 财(39513)
- 教育(32188)
- 业经(30796)
- 融(29347)
- 金融(29347)
- 技术(26736)
- 业(25814)
- 经济研究(21558)
- 财经(20981)
- 问题(20450)
- 版(19433)
- 科技(19253)
- 业大(18356)
- 经(17816)
- 技术经济(16455)
- 图书(15706)
- 理论(15617)
- 农业大学(15397)
- 农业经济(15146)
共检索到479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泱泱 周钦
抑郁症状影响到个人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是衡量主观福利状况的重要反向指标。本文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新农保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主观福利状况: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下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7%;60岁及以上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16%;新农保对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影响更大;也显著改善了2011年未参保而2013年参保的新增群体的主观福利。同时,"新农保"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影响在不同地区亦具有差异性。
关键词:
新农保 主观福利 抑郁症状 异质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晔 程令国 刘志彪
2009年国家推行的"新农保"制度是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等方法,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实施时间不长和保障水平较低,新农保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参保老人的养老质量。在养老质量均等化方面,新农保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加剧了不同收入组别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不平等,现有农村老年人之间的养老质量差距也没有显示出缩小的迹象。因此应努力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促进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推动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均等化。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养老质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娜 张广来 任亚运
中国在推进清洁能源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并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2010-2018年连续5次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反事实”框架,分析清洁能源应用是否对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祉存在影响,并进一步对该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清洁能源应用可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祉,并且中年群体、非文盲群体及有工作群体所受到的主观福祉影响显著大于其他样本。此外,清洁能源应用对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祉产生影响的间接机制主要源于综合经济效应的增加、未来信心的增强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三个方面。因此,中国应巩固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成果并持续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重点关注青年、老年、文盲及失业群体,落实农村清洁能源应用的代际公平与社会公平问题。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农村居民 主观福祉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边芳 张林秀 罗仁福 赵启然
参保率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能否增进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基于激励机制设计和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江苏、四川、陕西、河北和吉林5省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民参保行为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农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有效办法。结果表明:近年来农民新农保参保率从74.6%下降到了72.1%,且存在一定区域差异,而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和不参加任何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比例则有所上升。农民新农保参保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满足新农保参保条件的农民参保率远低于年满59岁即将不再满足新农保参保条件农民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文婷婷
文章利用CGSS2010调查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亲贫式支出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亲贫式支出可提升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但效果不显著;从结构上看,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正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负效应;从区域差异上看,亲贫式支出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正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发达地区。基于此,文章提出公共支出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且要调整支出结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晖 李小琴
基于2010—2012年和2010—2018年CFPS两组面板数据,通过PSM-DID消除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自选择效应"和内生性问题,对新农保政策可能带来的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且这种短期的消费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样本中。从消费结构来看,新农保政策主要促进了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以及日常消费等三类基本生活消费。同时,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其中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显著,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关键词:
新农保 消费结构 收入效应 预期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远 毕文泰 滕奎秀
[目的]通过探究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估计和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结果]随着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无风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是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较高程度的社会互动不仅能显著提高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无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除风险金融资产,其他家庭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均能提升农村居民感觉“非常幸福”的概率;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中起到正向显著的调节作用;东部地区或西部地区、家庭年收入中等和老一代农村居民,家庭资产的增加更容易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由此,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资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农村居民创业等是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卓 续竞秦 吴伟光
本文以浙江省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收入类别(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不同阶层状况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较强,超过80%的被访者对当前生活状况表示幸福或较幸福;尽管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边际效应随着相对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所下降,但绝对收入仍然是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不同阶层(职业类别)农户主观幸福感,以及相对收入对不同阶层农户主观幸福感的边际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与转移支付型农户相比,自营工商型、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户的主观幸福感较强;同时,相对收入对务工型农户的边际效应最高,其次是自营工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前恒 职嘉男
运用中国中西部地区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56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村庄直接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直接民主能够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村民大会召开次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2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把穷人与非穷人分开进行分析时,村庄直接民主对非穷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穷人幸福感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村庄直接民主仍是必要的,并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促使村庄直接民主能够增进穷人的幸福。
关键词:
村庄直接民主 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其芳 罗荷花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消费品,以至今还未参与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地理位置、"邻居亲朋等是否已经参与新农保"等6个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新农保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现象和"邻里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辰辰 李文
以山东省135个县(市、区)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系统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对其影响机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农保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来增加消费,对其消费能力并无显著影响。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试点的第二年,但随着新农保政策运行时间的增加,新农保缴费与收益的关系日渐明确,其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的刺激作用逐渐消失。区域分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试点主要对社会养老基础薄弱的内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消费 双重差分估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芳 陈习定 林学宏 周秝宸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新农保 消费支出 双重差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芳 陈习定 林学宏 周秝宸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新农保 消费支出 双重差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