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81)
2022(933)
2021(967)
2019(2022)
2018(2048)
2017(4160)
2016(2454)
2015(2895)
2014(3024)
2013(3051)
2012(2989)
2011(2686)
2010(2886)
2009(2851)
2008(3021)
2007(2878)
2006(2719)
2005(2746)
2004(2467)
2003(2255)
作者
(7651)
(6236)
(6131)
(6123)
(3926)
(3004)
(2804)
(2400)
(2388)
(2346)
(2192)
(2145)
(2049)
(2042)
(1996)
(1923)
(1862)
(1825)
(1779)
(1756)
(1669)
(1588)
(1532)
(1506)
(1436)
(1409)
(1366)
(1350)
(1339)
(1336)
学科
(8970)
经济(8947)
管理(7567)
(7183)
(5694)
企业(5694)
(3750)
(3745)
(3510)
中国(3493)
(2541)
银行(2540)
(2498)
(2493)
(2379)
农业(2320)
业经(2244)
方法(2243)
税收(2240)
(2230)
财务(2217)
(2214)
财务管理(2206)
企业财务(2052)
(2040)
(2030)
贸易(2027)
地方(1975)
(1965)
(1959)
机构
大学(36423)
学院(36388)
(13968)
研究(13777)
经济(13510)
中国(12188)
管理(11792)
理学(8983)
理学院(8847)
(8837)
管理学(8579)
(8539)
管理学院(8511)
科学(8140)
(7905)
(6899)
研究所(6607)
中心(6585)
北京(6146)
财经(6092)
(5936)
(5884)
(5795)
师范(5772)
(5506)
(5315)
人民(4877)
(4676)
(4630)
师范大学(4510)
基金
项目(17018)
研究(13570)
科学(12664)
基金(11073)
(9482)
国家(9374)
社会(7520)
科学基金(7324)
社会科(6994)
社会科学(6991)
(6739)
教育(6382)
成果(6375)
编号(6049)
(5800)
基金项目(5357)
资助(5275)
课题(4809)
自然(4431)
自然科(4311)
自然科学(4309)
自然科学基金(4217)
(4059)
(4037)
重点(4026)
(3764)
(3674)
(3587)
(3579)
阶段(3573)
期刊
(21500)
经济(21500)
研究(14713)
中国(8946)
(7803)
(6452)
(6207)
金融(6207)
教育(6015)
管理(5250)
学报(5093)
科学(4455)
农业(3950)
大学(3886)
业经(3564)
学学(3444)
财经(3368)
问题(3206)
技术(3020)
(2931)
(2820)
(2775)
经济研究(2638)
会计(2449)
图书(2404)
国际(2324)
理论(2267)
(2111)
农业经济(2042)
农村(1965)
共检索到69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解涛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自利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维度中追寻的一种,而"公正"这一思想才是斯密著作中所要突出的理论精髓,从而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情感共鸣"等概念的相关论述已经在现代生物试验中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余显才  
作为最被推崇的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体系并不完备,一些其他原则,诸如不侵害公民的自由权、以国情为原则、避免使资本外逃及引导公民行为等也是构成税收原则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各税收原则一般很难兼容。在税制改革时并不必然需要,也不可能符合所有原则。因而税种的设置要依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各税种的具体情况,对各原则有所取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瑶  
"科斯灯塔"作为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提供的一个经典案例,对萨缪尔森的主流公共部门规范理论发起了挑战。萨缪尔森虽然承认科斯的"历史新发现",但始终坚持灯塔因面临纯公共物品固有的搭便车者问题而会导致私人灯塔供给不足的传统论断。本文通过重新挖掘灯塔的历史材料发现:"科斯灯塔"其实是能够自动消除搭便车者问题的俱乐部物品,其最优供给能够在马歇尔的联合供给理论下得到清晰的实证性解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德章  双海军  
文章通过对《企业的性质》的回顾,认为企业的性质忽略了对企业起源的考察,对企业家权威的资格及企业家如何嵌入企业内部交易的论证不够充分,忽略了非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交易条件,对企业边界的论证也有待商榷。因此,要对企业有更深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维奇  焦斌龙  
在评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城市、城市化问题,重新定义了城市和城市化的概念,提出了城市是一种制度,城市化是一种制度变迁的理念,并阐释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依赖,试图为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城市和城市化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正兴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新加坡经验"的荐介与研究。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得出"新加坡经验"的新解读:一是商业机制成就了"新加坡经验";二是千方百计把公民转变为读者是最成功"新加坡经验";三是占领技术制高点,区别服务,把读者转变为"学者"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加坡经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从容  
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广泛存在 ,“公共的悲剧”时有发生 ,“搭便车”现象也不乏出现。但实验经济学证明 ,“搭便车”现象并非无处不在 ,“搭便车”也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虽然“外部性”和“搭便车”是导致“公共的悲剧”———公共物品经验不足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导致公共物品短缺的根本原因。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政府失灵”可能是造成公共物品短缺更为关键的原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宪忠  
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的首要内容是制度竞争,不可改变的竞争趋势是制度趋同,国家竞争力差异和国富国贫悬殊主要归咎于制度优劣和效能的不同,制度效能与发展质态之间具有高强的可通约性。任何一个能够促进长期和谐繁荣的优好制度,必定是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绝非社会各界所长期普遍认为的相互排斥;这一理性解读具有核心意义和普适价值,从而成为所有优好制度的重大标识。国家制度优劣能够对所有重大发展现象提供令人心悦诚服的深度解释能力,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时代,没有比制度现代化更加重要的事情。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由劣坏向优好的制度转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明演进的卓越转型,从而跳出发展陷阱并完成发展革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心合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看似陈旧却又至今没能得到恰当解释的问题。也许,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财务学科与会计学科的边界划分和内容界定,还直接影响着学科体系的架构,因此,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余训培  
公共借阅权在有的国家实施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没有实施 ,这是本土化思考的结果。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传统和现状对实施这一项权利的制约作用 ,并认为 ,在数字化环境下需要对公共借阅权进行重新解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康翠萍  
认为将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学位类型的拓展和分化,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科学从纯科学中分化出来、应用科学又从技术科学中分化出来这样两种状态,与此同时,也就产生有三种科学研究,即纯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因此,学位类型的设置也就有相应的三种类型:即一种是在纯科学研究领域设置的学位,一种是在技术科学研究领域设置的学位,一种是在应用科学研究领域设置的学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国林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成为社会的流行语。文章通过对沿海地区L县的实证研究,得出的事实不尽如此。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地方企业改制,实质的"流失"在于资产低评,分解到职工,是让利于民,国外私有化也是这样。深化改制后职工股退出,利益集中到经营者手中,是民有到私有的流失,被误解为国有资产的流失。职工的改制成果得而复失,是过度偏向效率的结果。因此,要保护民有资产,大力培养中产阶层,推进社会结构的转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长刚  罗卫东  
斯密对《道德情感论》第六版所作大幅修改被视为晚年的重要思想转变,由此衍生出关于其思想在"1759—1776—1790"间发展的"新斯密问题"。对主要文本的梳理表明,斯密区分了"可行的社会"与"理想的社会"。在《道德情感论》第一版和《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类天性中的同情共感秉性和交换倾向为核心原理,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运行机制,以及商业社会如何带来社会的繁荣与公平。斯密也逐渐认识到商业社会中社会成员并不幸福,这只是一个次优的可行选择。通过《道德情感论》第六版中的大幅修订,斯密将第一版中的同情共感机制立体化,探索建设一个繁荣幸福的理想社会的可能路径。理想社会虽然更值得追求,但能否实现却是未定的。"新斯密问题"仍然可以在斯密的整体思想框架内作出解释,体现了其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丽静  
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所国人自办和国立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曾经是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重镇和中心,并因其参与和见证时代嬗变的特质而成为中国社会早期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识。但由于建国以后中性化研究取向和传统史学理路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所高等学府已经退居教育史学的边缘位置,为人们所逐渐淡忘。对其沿革史略、历史地位及社会意义的重新解读与阐发,意在恢复其历史本真面目,唤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