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9)
2023(5540)
2022(4559)
2021(4487)
2020(3790)
2019(8689)
2018(8449)
2017(15649)
2016(8518)
2015(9796)
2014(9399)
2013(9502)
2012(9016)
2011(8394)
2010(8361)
2009(7804)
2008(7686)
2007(6666)
2006(6054)
2005(5859)
作者
(22651)
(19007)
(18781)
(18365)
(12120)
(8967)
(8622)
(7413)
(7360)
(6749)
(6672)
(6352)
(6206)
(6095)
(6018)
(5939)
(5624)
(5594)
(5469)
(5074)
(5031)
(4508)
(4472)
(4402)
(4314)
(4245)
(4221)
(3973)
(3908)
(3791)
学科
(39780)
经济(39733)
管理(21425)
(18537)
方法(17503)
数学(16182)
数学方法(16065)
中国(15382)
(13497)
企业(13497)
(10458)
贸易(10447)
(10304)
(10087)
(8839)
(8650)
(7642)
银行(7638)
(7443)
业经(6816)
(6735)
金融(6735)
(6456)
环境(6444)
农业(6346)
(6189)
关系(5974)
(5896)
地方(5859)
(5738)
机构
大学(122830)
学院(117892)
(61085)
经济(60221)
研究(47591)
管理(42582)
中国(39503)
理学(35772)
理学院(35347)
管理学(34929)
管理学院(34683)
(27819)
(27144)
科学(24675)
(23091)
财经(21867)
中心(21660)
经济学(21225)
研究所(20827)
(20205)
经济学院(19127)
北京(18209)
(17288)
(16791)
财经大学(16379)
(16295)
(15970)
师范(15875)
科学院(14222)
研究中心(13846)
基金
项目(75084)
科学(60609)
基金(58280)
研究(56689)
(50829)
国家(50467)
科学基金(42858)
社会(39899)
社会科(38026)
社会科学(38022)
基金项目(29106)
教育(25896)
资助(24988)
自然(24831)
自然科(24314)
自然科学(24308)
(24193)
自然科学基金(23940)
(21952)
编号(20549)
(19116)
中国(18956)
国家社会(18551)
成果(18222)
重点(17096)
教育部(16982)
(16263)
人文(15599)
大学(15070)
(15051)
期刊
(66488)
经济(66488)
研究(43434)
中国(27266)
(20435)
管理(17143)
学报(16734)
科学(16548)
(15118)
(14502)
金融(14502)
教育(13751)
大学(13717)
学学(12390)
经济研究(12246)
财经(11911)
(10801)
(10479)
农业(10170)
国际(9619)
世界(9425)
问题(9386)
技术(8995)
业经(7906)
图书(6833)
统计(6588)
(6402)
技术经济(6125)
经济问题(5623)
书馆(5530)
共检索到195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梁治平  
文明话语的兴起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也是中国国内思想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一种发展。本文由回顾近代以来文明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入手,区分了大写的文明概念和复数的文明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代诸文明话语及其功用加以描述和分析。作者认为,这两种文明论各有其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必须在一种适当的平衡中才可能实现,为了实现这种平衡,作者提出了一种名为"内在批评"的方法,并以官方主流的文明话语为例对这种方法加以展示。作者相信,今天中国人对"文明"的想象、界定和运用,进而,当下中国所展现的文明样态,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一种文明话语的说服力,最终取决于提出和倡导这一话语的那个文明的实际样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安新  
国家提出保持8%的目标,笔者认为总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信心,具体的措施是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扩内需。这一切从整体的大方向看都是正确的,但当把这一切都落实到2009年8%的增长目标时,似乎存在低估危机的严重程度和中国改革所面临的难度的问题。在此,笔者无意于分析这场危机还要持续的时间和深度,仅仅就中国本身的改革所面临的难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孟龙  
我国保险监管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人员素质低、法规不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的手段和措施不够完善、缺乏信息披露制度等问题。保险监管应明确其监管目的 ,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 ,必须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外经贸部贸研院课题组  
2001年11月9日-13日,将要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不但会就中国大陆和台湾加入该组织进行审议和通过,更重要的议程是将就全面启动新一轮谈判作出决议。对于前者人们没有担心,它只是履行程序。对于后者,两年前西雅图部长级会议失败的阴影似乎仍然挥之不去。多哈与西雅图相比,面临的谈判环境更加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雍君  
自90年代末以来,政府越来越依赖财政稳定政策调控国内经济,但在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系列牵制因素将逐步而有力地削弱财政稳定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导致政策效果捉摸不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玮  
美日贸易战:对车收局?多边贸易机制的仲裁能力面临考验世事如棋,说的是世间诸事变化多端,格局常新,教人要均衡牵制,从容应对。然而,历时20个月的美日汽车贸易谈判5月5日破裂之后,双方的态度都非常强硬,对峙进一步加剧,拉开了一副“对车”收局的架式。5月1...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恒保  
据国内外经济界人士分析,中国盼望和努力已久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可望在今年底WTO成员国开展新一轮削减贸易壁垒谈判前实现。届时,我国银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加入WTO后,外资银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瑛  
无论中国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已势在必然,这使我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为了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银行业必须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对策,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Pete Engardio  张勇  
《商业周刊》2009年1月12日全球经济衰退能够暴露出贸易伙伴最糟糕的一面。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中国和美国的制造商纷纷遭遇产能过剩的问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岳平 ,YuzoOkamotoM.D  
现在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是所有工业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按照人口统计学的观点,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老龄社会,因此,在工业发达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医疗保健和福利是必要的。 第二次大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健康标准不断提高,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成为世界上最高的(男性75.9岁,女性81.8岁,1990年资料),11.60%的人超过65岁。在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即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青年人不断地从乡村移居到城市,使得某些乡村1/4居民的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孙兵  
中国入世后 ,根据有关规则以及竞争的需要 ,中国保险市场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由于市场的整合和竞争的加剧会使中国保险市场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中国将形成一个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政府监管法制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行业发展国际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框架。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葛家澍  
本文讨论公允价值计量面临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带来新意。假定所有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即应用所谓"调到市价会计"),财务报告有可能使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建立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基础上。联系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础上:a.它的初始确认不是实际的,而是假想的交易;b.作为计量属性,它仅仅是估计价格;c.它的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两个主体间的交换。很明显,假定上述基础丧失了(例如,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则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必定产生疑问。本文的结论是公允价值仍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用的计量属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彭芳  
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东盟向建立全面的“东盟共同体”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经过30多年的合作与发展,东盟已经具备了一个新生的安全共同体的某些属性,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考验,主要表现为东盟方式的缺失、东盟内部仍然存在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等,这些考验会阻碍甚至瓦解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