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7)
2023(6396)
2022(5361)
2021(5251)
2020(4210)
2019(9299)
2018(9440)
2017(15720)
2016(9738)
2015(10849)
2014(10640)
2013(9339)
2012(8405)
2011(7849)
2010(8154)
2009(7561)
2008(7235)
2007(6658)
2006(6023)
2005(5587)
作者
(22900)
(18912)
(18393)
(17875)
(12009)
(9077)
(8639)
(7517)
(7084)
(6901)
(6371)
(6283)
(5902)
(5868)
(5834)
(5808)
(5754)
(5561)
(5527)
(5400)
(5052)
(4772)
(4579)
(4414)
(4374)
(4269)
(4259)
(4179)
(3806)
(3795)
学科
(23885)
经济(23862)
教育(21072)
管理(19105)
(16234)
(15045)
企业(15045)
中国(14253)
理论(12126)
(11517)
教学(8576)
方法(8093)
(7374)
业经(7131)
(6511)
(5727)
(5645)
研究(5246)
(5221)
思想(5064)
发展(5057)
(4934)
政治(4900)
数学(4746)
技术(4723)
(4695)
贸易(4689)
农业(4601)
数学方法(4572)
(4513)
机构
大学(125826)
学院(122367)
研究(42556)
(35563)
管理(35364)
经济(34379)
教育(33172)
(31550)
师范(31419)
理学(29296)
理学院(28780)
(27979)
管理学(27944)
管理学院(27652)
师范大学(25454)
科学(25338)
中国(24695)
(21098)
(20744)
(19070)
职业(18709)
研究所(18661)
北京(18590)
技术(18518)
中心(18065)
(17211)
(14775)
财经(14768)
(13408)
(13159)
基金
项目(71200)
研究(64277)
科学(56904)
基金(45337)
教育(39355)
(37259)
社会(36720)
国家(36680)
社会科(34283)
社会科学(34278)
编号(31000)
(30717)
科学基金(30530)
成果(29793)
(27614)
课题(25279)
(22852)
基金项目(22217)
项目编号(19039)
规划(18911)
重点(17927)
(17617)
资助(17595)
(17108)
(16997)
(16513)
自然(16089)
研究成果(15878)
自然科(15692)
自然科学(15689)
期刊
教育(58105)
研究(49884)
(46763)
经济(46763)
中国(34332)
学报(17334)
(16082)
科学(14603)
职业(14444)
技术(14314)
大学(14288)
(13047)
管理(12926)
学学(11260)
图书(9803)
农业(9122)
技术教育(8967)
职业技术(8967)
职业技术教育(8967)
财经(8651)
(8507)
论坛(8507)
业经(8393)
(7630)
书馆(7584)
图书馆(7584)
(7337)
(7330)
金融(7330)
经济研究(7182)
共检索到199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勇  刘静  戴乃恩  
在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可以运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分析与解读教师的成长。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野中,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关注文化在陶冶与滋养内在心灵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在这相遇的历程中,应当注重"关系"的营建。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观照下,既要重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唤醒、自我抉择、自我超越的历程,又要认识到教师成长是伴随着文化陶冶和涵养的历程。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是在四种"关系"中获得专业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底会娟  李召存  姜勇  
幼儿园教师质量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编制幼儿园教师质量测评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7个行政区的1 768名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和信仰之情5个维度构成。(2)幼儿园教师质量中等偏上(M=3.08)。其中,专业之智(M=3.22)、生存之基(M=3.16)、信仰之情(M=3.05)得分较高,自由之性(M=2.80)、文化之品(M=2.84)得分较低。(3)总体上,随教龄增长、职称晋升、职务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逐渐提升;研究生学历教师除专业之智维度外,得分均排名第1;中专学历教师专业之智维度上排名第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优秀绩效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绩效组。(4)整体来看,主城区与郊区幼儿园教师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文化之品维度上,城区教师显著高于郊区教师;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质量差异不显著;示范园教师质量显著优于一级园,一级园又显著优于二级园。(5)职称、年龄、绩效、区域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某一个或两个维度有显著影响,但只有职务对教师质量的所有5个维度都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可见,承担职务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勇  ?sta Birkeland  刘静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因而它需要打造一种"唤醒"的反思氛围;应该是一种熏陶文化之品(Cultur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铸造一种"陶冶"的文化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岩峰  汤苏宁  
教育工作者具有担负起教师教育学科开拓创新的使命和职责,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问题是我国师资队伍优化的重要课题,从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出发,派生出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师研修、教师资格等范畴,再由这些范畴和众多的概念构成系统结构,最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教育学学科体系。教师教育学是一门有关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科,它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葎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韩瑞婷  张亚斌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是人类存在与作为的产物,它诞生的前提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开始由自觉思维走向自由思维,由此,在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中,就出现了知识习得假设论、交际能力锻炼论、教学交往情感论、教育沟通渗透论、教学互动诱发论、教育水平相长论等观点。这说明,人类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自由建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建立在"自由存在论"基础上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能够将来自"虚无自然"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科学",转化成"自由存在"的"实践科学",从而将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从"虚无"的此岸世界中赎救出来,使其达到"存在"的彼岸。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剑  
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成本具有特殊的内涵。从教育学视野看,高职教育成本具有分担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和实效性、与高职教育质量内在关联的正相关的关系及教育发展中成本的递增性等特性。在明确高职教育成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与优化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庆玉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学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困惑教育学界长达三百多年的问题。文章扼要地分析了教育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等要素 ,揭示了它们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 ,从整体上凸现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说明了近代以来教育学“科学化运动”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安波  
当前地方高校《教育学》教学中存在任课教师对课程育人目标的认识较模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学习主观需求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加强课程的教育者课程思政意识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重视抓好实践环节等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江  
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德育,即将德育作为高等教育实现的途径予以讨论,旨在从一个新的侧面来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文章在描述了德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高校德育的几点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学国  单虹泽  
《存在与时间》阐明了人们日常制作、使用和修理用具的操劳包含的存在揭示机制,它事实上揭示出人类劳动的真正存在论向度,因而也将劳动异化问题置于存在论的视域之下。无论是海德格尔早期对于此在在制作和使用用具活动中的沉沦现象的阐释,还是晚期对技术生产对人类早期劳动之扭曲的分析,都在本质上涉及人类劳动实践的异化;它们实际上揭示出劳动异化的存在论向度,在本质上深化了我们对劳动异化的理解。这些思考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存在明显的呼应和实质的互补性,必能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今天的创造性发展提供重要启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卓君  舒志定  
高校正在深入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作为“现实的人”,实验教师应面对实验课程改革的现实,增强角色转换意识。实验教师应在实验课程改革实践和与对象关系处理中强化六种角色责任,实行角色的真正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