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2)
2023(3642)
2022(2879)
2021(2687)
2020(1944)
2019(4542)
2018(4424)
2017(8187)
2016(4461)
2015(4923)
2014(5179)
2013(5026)
2012(4772)
2011(4324)
2010(4446)
2009(4245)
2008(4385)
2007(3771)
2006(3419)
2005(3124)
作者
(12467)
(10378)
(10085)
(9811)
(6793)
(4854)
(4627)
(4013)
(4010)
(3607)
(3512)
(3464)
(3273)
(3271)
(3125)
(3088)
(3038)
(2996)
(2896)
(2877)
(2506)
(2483)
(2462)
(2385)
(2235)
(2216)
(2190)
(2127)
(2050)
(1982)
学科
(21826)
经济(21796)
管理(11135)
中国(10241)
方法(8127)
(8068)
企业(8068)
(7861)
理论(7531)
地方(5999)
城市(5849)
(5604)
业经(5377)
数学(4873)
数学方法(4795)
教育(4686)
(4610)
城市经济(4165)
经济理论(3957)
文化(3773)
产业(3695)
(3482)
环境(3436)
(3249)
(3142)
企业经济(2657)
(2634)
(2541)
市场(2476)
方城(2416)
机构
大学(71272)
学院(68899)
(26100)
经济(25228)
管理(24598)
研究(24061)
理学(21061)
理学院(20680)
管理学(20322)
管理学院(20167)
中国(16221)
(16205)
科学(14167)
(12996)
师范(12960)
(12320)
(10944)
师范大学(10848)
北京(10236)
(10113)
财经(9990)
中心(9961)
研究所(9874)
(9082)
(8886)
经济学(8793)
(8474)
经济学院(7728)
财经大学(7493)
教育(7201)
基金
项目(44311)
科学(36049)
研究(34175)
基金(32400)
(27393)
国家(27120)
科学基金(23901)
社会(23399)
社会科(22077)
社会科学(22073)
基金项目(17105)
(16212)
教育(16081)
(14358)
编号(14069)
自然(13959)
自然科(13649)
自然科学(13647)
自然科学基金(13387)
成果(12355)
资助(11910)
课题(10151)
重点(10097)
(9840)
(9738)
国家社会(9697)
(8801)
教育部(8796)
规划(8773)
(8547)
期刊
(31750)
经济(31750)
研究(24762)
中国(13179)
教育(12283)
科学(9173)
(9094)
管理(9015)
学报(8476)
大学(6997)
城市(6882)
学学(6245)
问题(6057)
(5707)
财经(5487)
(4925)
(4896)
技术(4881)
图书(4480)
经济研究(4455)
现代(4129)
业经(3939)
发展(3802)
(3802)
(3686)
金融(3686)
书馆(3524)
图书馆(3524)
(3237)
资源(3184)
共检索到102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林生  
"文化城市"理念的出现是世纪之交城市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在西方语境中,这一理念与欧洲一体化和城市复兴有紧密联系,在我国则与城市转型和城市创新发展相关。"文化城市"作为一个当代性范畴,在理论层面是对当代城市与文化关系的再认识。从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进程和实践来看,则构成了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铭钟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理念为内涵的大学制度文化,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识与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当前,和谐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和谐的基础,则是高等教育内部架构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就一所大学来说,能体现其底蕴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物质形态,还在于它的内在精神形态。因而,一所大学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静  
当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交融碰撞,对大学生语言文化内涵产生重要影响,导致其具有以下特征:对普通话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语言杂用现象、存在粗俗以及暴力等方面的倾向等。对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语言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提高大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语言文化建设工作路径多样化;引导广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提高自我应用规范语言的自觉性等,以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化建设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周进  
中国大学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明确的核心理念。建构大学核心理念有利于大学提高办学理性认识,改善大学同质化现象,适应社会整合诉求,保障大学基业长青和思想独立。大学核心理念体现了大学活动的基础性法则与深层信念,每所大学都应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把握核心文化、核心价值、核心目标、大学使命与共同愿景等五个维度,创建各具特色的大学核心理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梦  李志红  黄宝荣  李颖明  陈劭锋  
绿色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新理念,是现阶段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能源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城市及田园城市、紧凑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目标定位、内涵特征及建设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辨析了绿色城市与其他可持续城市理念的联系和区别。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了我国语境下绿色城市的内涵,即兼具繁荣的绿色经济和绿色的人居环境两大特征的城市发展形态和模式,构建起绿色城市的概念框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坚  阮梦君  
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出现为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体现以主体性、全面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发展性学生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主体性是学生全面性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全面性是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发展的表现,创新性是学生主体性和全面性发展的深化,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因而其本质上就是开放型经济。近年来,一直作为经济全球化推动者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等不断抬头;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则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习近平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多次强调和呼吁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赞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特别凸显和强调的"开放",不能仅仅看作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困局所发出的简单倡导和呼吁,实际上更是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当代新特征的深刻认知,以及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精准判断而作出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世界经济理论的新境界。新时代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必须突破以往传统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局限性,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并坚持以开放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包容为核心、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多边主义为保障、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如此,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普惠、共赢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江金满  
经济法学语境中国家审计职能内涵市场调节作用的被动性、滞后性以及盲目性,其本身不能预见和防止经济结构失衡、经济运行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也不能避免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和社会严重后果。在市场失灵并由此引起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为了改变经济方面的自由放任主义,能够指望什么力量和机制来发挥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国顺  张煊  
消费安全文化是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力量。基于对安全文化、消费安全等相关概念的梳理,认为消费安全文化是人们在消费实践领域内所建立起的具有稳定性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影响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等消费领域参与主体的行为,最终实现消费安全,在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燕  陈晟  曹玮  曹昌智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的基本前提,是对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的清晰认识和正确把握。深入解析了传统村落的特质,对其概念界定、文化内涵、构成要素、与其他村落异同、特殊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固有属性特征等,做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期在实践中确定科学合理的思路,采取针对性保护方法和保护措施,实现传承农耕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举兼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立福  
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在内涵上实现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体现"自我建构"、"对话建构"和"活动建构";在内在特征上主要体现六点:一是要素,将"问题"嵌入课堂;二是关系,师生建立"大小同学"式关系;三是方法,采用建构式主动学习法;四是策略,师生开发合学型智慧导学策略;五是组织,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平台;六是工具,使用问题导学型学习工具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皇甫晓涛  
90年代初,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上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决策思维,在系统化、规模化的现代化进展中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小市民思想的局限,从种小草、建小区、搞好小环境入手,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理念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同时将这一系统思维的科学决策运用于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瑞霞  谢喆平  石中英  
"内涵式发展"在政策中最早应用于经济领域,随后扩散至社会各发展领域,指的是一种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的内在性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步提出和探索发展期、失语期、逐步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理念的成熟期。当前,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的"内涵式发展"主要意义为以不同高校稳定规模、准确定位为前提,以特色发展为基础,以更科学理性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为依托,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重点,以凸显社会文化特色为时代内容,提供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指明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晴  王佃利  
追求城市的文化内涵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强调以文化作为城市更新的推动力与目标,追求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重塑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进一步厘清其理论内涵、总结各地的政策模式并反思其经验启示,对我国城市更新探索"后地产导向"模式、推进"文化导向"的实现路径具有指导意义。首先,理解文化导向城市更新的理论内涵,一方面需要反思文化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需要从工具主义与功能主义两个视角来理解其背后的政策理性。其次,结合城市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可以划分为基于文化地域性、文化阶层性与文化功能性等三种战略模式。最后,对我国开展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而言,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在城市政策理性上,需要回归公共价值;在文化战略选择上,采用综合性的文化政策思考;在政策执行方面,则需要关注对城市创意人才的培育,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谷亚光  谷牧青  
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在各领域的发展中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我国以往发展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在理论高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党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我国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与发展着力点,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积极贯彻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