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0)
- 2023(11325)
- 2022(9230)
- 2021(8563)
- 2020(7356)
- 2019(16756)
- 2018(16493)
- 2017(31555)
- 2016(17594)
- 2015(20178)
- 2014(20458)
- 2013(19474)
- 2012(17471)
- 2011(15561)
- 2010(16238)
- 2009(15060)
- 2008(15114)
- 2007(13765)
- 2006(12180)
- 2005(11285)
- 学科
- 企(78501)
- 企业(78501)
- 业(76365)
- 管理(72956)
- 济(71178)
- 经济(71053)
- 方法(33051)
- 财(27468)
- 数学(25108)
- 数学方法(24540)
- 业经(23733)
- 务(20837)
- 财务(20790)
- 财务管理(20764)
- 企业财务(19701)
- 制(19354)
- 理论(18335)
- 技术(17678)
- 中国(16510)
- 体(15420)
- 农(14686)
- 划(14496)
- 和(14002)
- 策(13158)
- 企业经济(12590)
- 体制(12243)
- 经营(12147)
- 技术管理(11586)
- 贸(11255)
- 贸易(11244)
- 机构
- 学院(252918)
- 大学(243132)
- 管理(100516)
- 济(99697)
- 经济(97485)
- 理学(85941)
- 理学院(85140)
- 管理学(83560)
- 管理学院(83102)
- 研究(74341)
- 中国(57666)
- 财(51117)
- 京(50355)
- 科学(41991)
- 江(40776)
- 财经(39588)
- 所(36265)
- 经(35731)
- 中心(34263)
- 农(32754)
- 业大(32613)
- 技术(32141)
- 研究所(32137)
- 州(31995)
- 北京(31395)
- 经济学(29696)
- 范(29218)
- 财经大学(29115)
- 师范(28942)
- 职业(28360)
- 基金
- 项目(160573)
- 科学(128567)
- 研究(122627)
- 基金(115203)
- 家(98027)
- 国家(97097)
- 科学基金(86119)
- 社会(76710)
- 社会科(72633)
- 社会科学(72612)
- 省(66559)
- 教育(61051)
- 基金项目(60022)
- 自然(55389)
- 自然科(54261)
- 自然科学(54249)
- 划(54185)
- 自然科学基金(53309)
- 编号(51804)
- 资助(48027)
- 成果(41678)
- 课题(37173)
- 重点(36465)
- 创(36243)
- 部(35650)
- 制(35433)
- 创新(33489)
- 发(32892)
- 项目编号(32262)
- 教育部(31775)
- 期刊
- 济(114932)
- 经济(114932)
- 研究(71235)
- 中国(55352)
- 财(45525)
- 管理(45267)
- 教育(37469)
- 学报(32068)
- 科学(31553)
- 技术(29869)
- 农(29570)
- 大学(26129)
- 学学(24562)
- 融(22062)
- 金融(22062)
- 财经(20676)
- 农业(19501)
- 业经(18876)
- 经(17801)
- 经济研究(17252)
- 职业(16016)
- 财会(14095)
- 技术经济(14005)
- 问题(13831)
- 统计(12232)
- 业(12187)
- 坛(12151)
- 论坛(12151)
- 策(12093)
- 会计(11870)
共检索到381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伟强 刘晓明
"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包含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方式两个部分。其构成要素包括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市场四个方面,其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市场是中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行与目标达成离不开决策指挥机构的外部保障、咨询参谋机构的技术支持、具体执行机构的关键驱动和监督反馈机构的重要保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修炎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校企协同、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四项基本原则,采取争取政府政策与法规的支持,搭建校企间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主动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建立校企间有效的保障机制等基本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刘旭东
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找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绘
整合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构的理论引领和学理根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建构是由职业教育的跨界特点、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和校企合作实践的整合特性多方面决定的。当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存在封闭、定界性,重复、低效性和错位、尴尬性等问题。本文亦列举了体现整合思想的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参考。
关键词:
整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火明 刘莉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办学方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趋同性。面向未来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厘清其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与教师两个关键点,夯实教室、实验室、媒体演播厅与实训基地平台,努力探索学生、学校、社会三要素加三种机制,即基于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基于能力的实践性训练机制、基于就业的学校与社会合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3+3"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编导 模式 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齐绍琼
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列举了世界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发展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典型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进而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保障机制 高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汉 曹军平 刘俊栋 陆桂平 王涛 黄宝中 董加喜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工学结合,校行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产学合作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期中普遍而又具特色的现象,是各高职校所积极探索实践的人才培养形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有哪些优势,参加与没有参加合作项目学习的学生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有哪些区别,是本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某高职院校IT专业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具有相同基础的,参加和没有参加合作项目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在对两个群体就业后的基本情况、工作表现、自我评价以及对在校期间学习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就业 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秀荣
一、导言高职院校是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与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受教育者掌握技术与就业本领,从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强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也是走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两张皮"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晓燕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 校企合作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邱雪峰 余构雄
高职教育重点培养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被多数企业及高职院校所认同。随着会展经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以该模式来培养适合行业及市场需求的会展人才研究较为少见,理论跟不上实际发展需求。本文在分析现有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基础上,从理念、思路、课程及运作体系四大层面构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登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慧 韩忠培 陈瑶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利器"。文章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因地制宜地从构建产学研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共享机制四方面入手,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震 王本亮
探寻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涵的关键。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先后历经了"三化""四共五衔接""三式一型"及"产学研创"四维一体的四个阶段,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递进式和有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