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
- 2023(1237)
- 2022(1101)
- 2021(1029)
- 2020(910)
- 2019(2118)
- 2018(2087)
- 2017(3917)
- 2016(2083)
- 2015(2127)
- 2014(1813)
- 2013(1596)
- 2012(1445)
- 2011(1154)
- 2010(1006)
- 2009(742)
- 2008(606)
- 2007(482)
- 2006(354)
- 2005(270)
- 学科
- 济(8398)
- 经济(8396)
- 方法(4896)
- 管理(4696)
- 数学(4577)
- 数学方法(4547)
- 业(4251)
- 企(2793)
- 企业(2793)
- 中国(2295)
- 财(2205)
- 业经(2032)
- 农(1943)
- 信息(1878)
- 产业(1844)
- 总论(1492)
- 农业(1490)
- 信息产业(1487)
- 贸(1459)
- 贸易(1459)
- 易(1430)
- 地方(1293)
- 技术(1228)
- 融(1183)
- 金融(1183)
- 银(1157)
- 银行(1157)
- 务(1138)
- 财务(1136)
- 财务管理(1135)
- 机构
- 大学(23179)
- 学院(22076)
- 济(11029)
- 经济(10920)
- 管理(9601)
- 理学(8564)
- 理学院(8504)
- 管理学(8352)
- 管理学院(8313)
- 研究(6840)
- 中国(5515)
- 财(4749)
- 京(4736)
- 财经(4114)
- 经济学(4112)
- 中心(3897)
- 经(3884)
- 经济学院(3866)
- 科学(3617)
- 财经大学(3148)
- 业大(2854)
- 所(2836)
- 农(2804)
- 北京(2718)
- 江(2699)
- 经济管理(2695)
- 研究所(2651)
- 信息(2576)
- 院(2524)
- 商学(2515)
共检索到2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超 姜爱茹
在数字化转型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数据要素的价值发掘日益从浅层迭进至深层,公共数据资产已逐渐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证券化的操作并结合公私主体的协作,可以将公共数据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从而深入挖掘公共数据价值。目前,我国在政策规范、数据价值、底层支撑以及交易市场等方面都存在充分的现实基础。从公共数据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具体流程来看,作为基础资产的公共数据是证券化的起点,作为量化方式的资产评估为证券化提供了可能,作为支撑动力的公私主体实现了证券化的推进。但上述流程中仍旧存在特定的风险挑战,具体表现为制度落后于发展的规范真空风险、技术延伸至数据的权益侵害风险、规则未形成体系的交易停滞风险、主体扩展至多层的监管低效风险。为了实现公共数据资产证券化的法治路径,应当通过“先试点、后立法”实现规范细化完善,通过“全角度、泛流程”实现权益合理保障,通过“多主体、共协同”实现交易顺畅展开,通过“类型化、技术化”实现监管高效赋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曹硕 廖倡 朱扬勇
数据要素证券产品的设计、发行、交易、监管、服务等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数据兼具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特征,所有权归属情况复杂,要素证券化的实现方式尚缺乏深入讨论。本文借鉴知识产权、基础设施等领域证券化模式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数据资产投资信托基金(DAITs)"的创新模式,为数据要素证券化提供可行路径参考。基于"数据信托"理论指导的运营管理结构以及投资信托基金模式,DAITs可以更好地平衡数据要素市场各参与方的权益,扩大投资者群体,促进二级市场交易流动性提升,激发数据要素活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姜爱茹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公共数据资产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增量叠加体量的数据价值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证券制度规范和产品创新经验是公共数据资产证券化的现实基础。公共数据资产证券化运作的三个关键环节是正确认识公共数据作为基础资产的特征、资产评估和定价的方法及技术、公私部门合作职责界定等。针对规范真空、权益侵害、交易停滞及监管低效等风险挑战,需要建立健全法规依据、保障交易主体权益,多主体协同推进市场交易,全面提升监管效能,以实现公共数据资产证券化的法治建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静仪
本文选取17家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法,从信用及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证实: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与以上两种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开展信用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降低银行的信用及流动性风险水平。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异质性影响。盈利能力越强的银行经营越稳健,信用风险分散效果更明显;对于流动性风险,变量中仅银行资产规模与资产证券化影响有同步效应。研究还发现,银行可通过"去杠杆化"转移信用风险;并提出监管者在鼓励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时,可继续完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提高监管者的风险应对能力的建议,从而保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三希 李嘉琦 刘小鲁
从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演变过程,以及数据要素非竞争性、强协同性、衍生性与隐私负外部性等学理性质出发,提炼出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的四维内涵,即统一大市场、数据共享开放、专业市场主体、有序市场生态。当前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层、政策层、支撑层分别面临绩效欠佳、监管混乱、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需通过完善规制与确权、优化数据要素供需结构、引入多层次交易模式、打造数据市场“新基建”以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高效融合,激发内驱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杰 盛振宇
影子信贷是近年来银行领域的突出问题,而资产证券化被看作是实现影子信贷"阳光化"的重要工具。为此,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与影子信贷之间的关系,提出替代影子信贷是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之一,但同时资产证券化对影子信贷的实际影响将较为有限,进而基于83家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和财务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对资产证券化动因的研究发现影子信贷更活跃的银行更倾向于证券化,但是针对影子信贷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前期进行过证券化的银行后期影子信贷没有明显降低,因而实证结果支持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中,本文还发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越需要化解影子信贷的中小银行,却越少使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因此本文提出当前用资产证券化来实现影子银行阳光化的重点之一是应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为银行尤其中小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影子信贷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光
分析运用征信数据计算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的违约概率、提前还款率、违约相关系数等关键参数,并将其向市场提供,为降低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案,使产品信息更为充分地披露,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征信数据 产品定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但大数据审计发展面临“重实践、轻理论”困境,其进一步发展缺乏理论指导。本文从大数据审计的意涵演变、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路径演进四个层面来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框架,在审计信息化历史演变基础上明晰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意涵;以整体性、实践性、协同性及耦合性定义大数据审计的不同逻辑形式的发展特征;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平台基础、智能化程度、审计成本进行要素解构;并从大数据审计的内容、行动、创新、价值四个层面论证大数据审计发展的演进路径。文章以期完善大数据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康晓燕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职能的转型升级,全覆盖、全过程、全域数据的风险控制需求,为基于多数据耦合的内部审计模型构建和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以"获得电力"为典型应用场景,介绍具体实践方式,为构建企业管理自治自愈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系统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据耦合 内部审计 风险控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洪波 耿志超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数据要素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数据已成为驱动创新、重塑生产方式的核心力量。具体而言,数据要素不仅塑造了新型劳动者、催生出新质劳动资料、孕育出新质劳动对象,还促进了以上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但这一“创造性破坏”和“创造性转型”过程也伴随着对劳动者综合能力要求提高、劳动资料更新带来转型困境、劳动要素的循环流转存在阻滞、数据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挑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具体包括:优化教育内容体系,提升劳动者综合能力;鼓励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专业数据服务机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数字生态系统建设。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新型劳动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