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0)
- 2023(18625)
- 2022(15693)
- 2021(14395)
- 2020(11971)
- 2019(27269)
- 2018(26800)
- 2017(50714)
- 2016(27511)
- 2015(30846)
- 2014(31150)
- 2013(30679)
- 2012(29029)
- 2011(26586)
- 2010(27505)
- 2009(25789)
- 2008(25202)
- 2007(23249)
- 2006(20879)
- 2005(19382)
- 学科
- 济(126196)
- 经济(126070)
- 管理(81684)
- 业(80285)
- 企(65893)
- 企业(65893)
- 方法(44194)
- 中国(40224)
- 数学(37742)
- 数学方法(37283)
- 农(34219)
- 地方(33331)
- 财(30522)
- 融(29811)
- 金融(29803)
- 银(29454)
- 银行(29414)
- 业经(28818)
- 行(28458)
- 制(27092)
- 学(24691)
- 农业(23041)
- 技术(22794)
- 贸(21439)
- 贸易(21417)
- 易(20671)
- 理论(19901)
- 策(18745)
- 体(18322)
- 地方经济(17955)
- 机构
- 学院(397445)
- 大学(393774)
- 济(171609)
- 经济(167733)
- 管理(148034)
- 研究(142810)
- 理学(124427)
- 理学院(123013)
- 管理学(120994)
- 管理学院(120218)
- 中国(114310)
- 京(84656)
- 科学(84272)
- 财(81439)
- 所(73335)
- 农(66751)
- 中心(66198)
- 研究所(65685)
- 江(64536)
- 财经(62059)
- 经(55918)
- 业大(54891)
- 北京(54246)
- 范(53184)
- 师范(52636)
- 经济学(52345)
- 农业(51814)
- 州(51346)
- 院(51029)
- 经济学院(46681)
- 基金
- 项目(248432)
- 科学(195063)
- 研究(186477)
- 基金(176242)
- 家(152458)
- 国家(151060)
- 科学基金(128866)
- 社会(117540)
- 社会科(111393)
- 社会科学(111363)
- 省(100261)
- 基金项目(91873)
- 教育(86059)
- 划(83191)
- 自然(80080)
- 自然科(78250)
- 自然科学(78228)
- 编号(76914)
- 自然科学基金(76857)
- 资助(72256)
- 成果(64577)
- 发(58610)
- 重点(56654)
- 课题(55621)
- 创(55133)
- 部(54325)
- 创新(50906)
- 国家社会(47873)
- 发展(47612)
- 性(47374)
- 期刊
- 济(205876)
- 经济(205876)
- 研究(127257)
- 中国(92947)
- 财(63572)
- 农(62225)
- 管理(59395)
- 学报(57265)
- 科学(54249)
- 融(52794)
- 金融(52794)
- 教育(49961)
- 大学(43658)
- 农业(41116)
- 学学(40814)
- 技术(38044)
- 经济研究(33107)
- 业经(32938)
- 财经(31411)
- 经(27214)
- 问题(26066)
- 业(22388)
- 技术经济(21794)
- 贸(21361)
- 国际(19474)
- 统计(19264)
- 世界(18949)
- 科技(18814)
- 坛(18783)
- 论坛(18783)
共检索到640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王曰影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数实融合 新型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基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数字产业集群的创新理论和演化规律,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之路,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实融合与数字产业集群两者互促共进,数实深度融合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数字产业集群则通过产生的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数字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和创新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当前,亟待构建与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搭建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静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利用和全面规划对于乡村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设计策略驱动乡村建设,其基本范式应当首先服务地方村民和传承地域文化,跟乡村发生紧密关系并形成可持续的文旅资源,从而催生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其策略本质是旅游消费对于乡村异质文化的挖掘与融入。山西芮城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的开发个案展现出当设计策略介入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文旅开发时,要从传播策略、本土资源转化、乡村生态共生、文旅消费异质化特征等多方面着手,关注当地村落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多层面生态性关联,尤其要处理好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地方性、历史性知识的延续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行臣 高运星
终身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作为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既有时代要求,也是现实需求。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员对优质学习服务的需要和终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这些现实需求促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终身教育数字化也有其实践特征和内涵特征两个层面,实践特征具有“广、大、深、全”的自身特点:服务范围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的服务群体大,办学体系大;信息技术和多元办学融合深;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数字化。内涵特征表现在“泛在学习、个性学习”“开放共享、技术赋能”“优质均衡、创优提质”三个方面。基于现实需求和内涵特征,可以从宏观层面(统筹协同设计)、应用层面(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技术层面(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提出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发展实施途径。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数字化转型 融合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洋洋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零售业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形成了新的网络零售商业形态。目前我国传统零售业正面临危机,亟需寻找创新发展对策。纵观我国零售业的创新发展现状,其问题主要表现为理念的局限性、宏观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阻碍。在此背景下,需要树立流通先导的发展理念,加快零售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进程,通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零售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通过政策手段,积极营造适合零售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宏观环境,助力零售业的创新发展需求。
关键词:
产业融合 零售业 创新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修志 谭艳斌
深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提升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对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CAFTA启动建设6年来,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成效明显。以此为基础推动双方的相互投资,从而优化区域分工格局、促进区域技术进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资本配置效率,有效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就成为CAFTA建设的重点和新突破,对自由贸易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CAFTA 中国—东盟 相互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杰棠 张春花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上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辨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三个阶段和内在规律,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进行了简单估算。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建设和推广使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让数据流动起来;引导平台企业进一步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 推进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元 王晓芳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对比主要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可为我国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主导、数字经济主导3个阶段,存在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底层技术创新不足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从战略顶层设计与法律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出发,为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奠定基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为主题,邀请政府及有关机构领导和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就企业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同时,会议发布和推广第二十三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编者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为主题,邀请政府及有关机构领导和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就企业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同时,会议发布和推广第二十三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编者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关键词:
创新 实体经济 企业 企业管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张昊 刘蕴霆
数实融合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来源。将“数实融合”中的“数”理解为“数字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技术”,能够体现更为丰富的含义并更为完整地反映现实产业活动。技术要素利用、数据资源开发与网络效应发挥是数实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但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实现基础和进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微观层面,实体经济企业与数字经济企业的成本收益条件不能总是得到满足,是数实融合障碍的主要体现。其中,较好地完成了数字产业化或产业数字化程度较深的实体经济企业,即“新型实体企业”的作用值得关注。它们既是数实融合的重要载体,又能够依托已经实现的较为丰富的数实融合应用形式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优势,在与更多实体经济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内化初期投入成本、加快形成正向反馈,从而使数实融合形成“滚雪球效应”并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鞠晓生 黄朝峰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脊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军工行业相对封闭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军民融合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为加快推进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破解军民融合管理与国防科技创新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王爱爱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因此有必要围绕数实融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同时考虑数字技术的要素属性和技术属性的基础上,将数字型资本、一般型资本、技能型劳动和非技能型劳动均视为中间投入,构建生产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实融合的两种方式即“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对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均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技术型融入表现出边际作用递减的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要素型融入”对地理条件优势地区、低人力资源地区、高市场化地区与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技术型融入”对地理条件劣势地区、低人力资源地区、低市场化地区与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将导致数字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技能型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因此公共部门应鼓励实体经济扩大数字技术“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的范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及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应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所导致的相关要素需求的上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