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9)
- 2023(11333)
- 2022(9429)
- 2021(8418)
- 2020(6755)
- 2019(15160)
- 2018(14534)
- 2017(27101)
- 2016(14250)
- 2015(15804)
- 2014(15885)
- 2013(15797)
- 2012(15106)
- 2011(14010)
- 2010(14708)
- 2009(14011)
- 2008(12877)
- 2007(11467)
- 2006(10722)
- 2005(10296)
- 学科
- 济(83056)
- 经济(82998)
- 管理(38292)
- 业(37523)
- 中国(29162)
- 企(28934)
- 企业(28934)
- 地方(27046)
- 融(26781)
- 金融(26781)
- 银(24461)
- 银行(24443)
- 行(23865)
- 方法(22762)
- 数学(19720)
- 数学方法(19497)
- 农(18362)
- 业经(17958)
- 制(15910)
- 财(15720)
- 地方经济(15718)
- 学(14180)
- 农业(13467)
- 发(12416)
- 贸(11675)
- 贸易(11658)
- 中国金融(11278)
- 易(11171)
- 环境(11093)
- 体(10929)
- 机构
- 学院(209345)
- 大学(206242)
- 济(98773)
- 经济(96733)
- 研究(81309)
- 管理(73176)
- 中国(68494)
- 理学(60793)
- 理学院(60017)
- 管理学(59005)
- 管理学院(58608)
- 科学(45945)
- 财(45201)
- 京(45020)
- 所(41570)
- 中心(37608)
- 研究所(37060)
- 财经(34587)
- 江(33055)
- 农(32695)
- 经济学(31938)
- 经(31169)
- 北京(29831)
- 院(29126)
- 范(28398)
- 经济学院(28391)
- 师范(28108)
- 州(27330)
- 业大(26078)
- 财经大学(25422)
- 基金
- 项目(127890)
- 科学(100806)
- 研究(96498)
- 基金(91047)
- 家(78661)
- 国家(77955)
- 科学基金(66449)
- 社会(63015)
- 社会科(60014)
- 社会科学(59999)
- 省(50880)
- 基金项目(46672)
- 教育(43244)
- 划(41967)
- 自然(39589)
- 自然科(38646)
- 自然科学(38641)
- 编号(38464)
- 自然科学基金(37943)
- 资助(37888)
- 发(34648)
- 成果(31878)
- 重点(29783)
- 发展(28544)
- 课题(28493)
- 展(28081)
- 部(27624)
- 创(26587)
- 国家社会(26470)
- 创新(24951)
共检索到354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荆文君 池佳林
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回溯“数实融合”的理论基础,梳理“数实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研究体系不完整、研究与实践接轨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引入“技术-经济”范式界定数字经济概念、关注经典理论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重视提炼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实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晓语 张鹏飞 许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对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本文立足高水平开放背景构建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7—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正向作用主要经由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中介机制实现,政府宏观层面的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微观层面的管理层能力均对基准关系发挥着积极的调节效应。基于此,制造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发展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并畅通其作用渠道。同时,政府和企业都应注意塑造有利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宏观及微观环境。
关键词: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高质量发展 制造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翠仙
本文首先选取2013-2022年数据,对选取的我国31个省份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数实融合”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增长速度较快。其次,对我国不同区域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最后,对我国不同区域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优势环节进行分析,根据其区域分布特征提出政策建议,进而促进我国流通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伴生出大量产业新城是产城融合问题提出的起点,新城产城融合的动力来自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互动,并实现动力循环。新城产城融合大致可划分为产城绝对分离、产城相对分离、产城无序融合、产城有序融合4个阶段。新城产城融合的本质是城市发展向人本导向转变,向人自身要动力的价值取向变化;产城融合有利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也有利于催生高效益经济动能,避免产生城市系统性风险。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产城融合的制度障碍;以产立城,夯实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底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补齐社会短板,提高新城承载力等路径,提高新城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产城融合 产业新城 集群 宜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赵贤
“新基建”投资能够通过提升产业融合能力、催生新业态、挖掘新消费等路径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本文采用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用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基建投资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不同类型基建投资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新基建投资既可以通过投资效应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可以通过影响产业融合能力间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新基建投资对东、中部地区的直接促进作用显著,对东部、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间接赋能效果。基于此,应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采取差异化策略,促进新基建投资建设。
关键词:
新基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庞洪伟 杨鑫 巩艳红
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实施的主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了西藏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VAR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两者关系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中有进,近五年西藏自治区城乡融合度整体提升明显;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融合的三个维度均对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其中,社会融合的带动作用最强;此外,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有提升的潜在可能。据此,本文认为,西藏自治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在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中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之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琦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5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商旅融合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商旅融合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商旅融合对高人力资本地区、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商旅融合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劳动力结构、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等传导渠道。据此,提出应科学推进商旅融合、发挥政策先导优势以及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旅游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德勇 张麒
研究目标: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2006~2018年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水平与差异,探究其演变规律及驱动力。研究方法:从融合基础、融合深度和融合绩效三个维度,采用AHP-Entropy组合赋权法构建融合指数,综合运用指数分解、对比分析法和σ敛散分析法,探究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城市的整体融合水平持续改善,其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动力,发展方式转变是重要路径,环境治理强度是关键支撑;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融合的演进及驱动力差异显著;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是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以“增长极”为引领的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整体融合水平。研究创新:从融合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发现了资源型城市和城市群融合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有助于厘清不同城市的融合水平和驱动力差异,对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精准施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指数 城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宜庆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离不开充足的资本支持。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和西藏)面板数据,研究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产业转移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转承两地,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水平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够正向调节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下,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机制分析显示,产业承接地的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效应渠道和“抑制产业转移承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出地的资本与技术融合驱动主要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渠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促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展,立足区域差距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重视传统行业与高新技术行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承接地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等建议,以此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秀丽 陈萌山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耙梳,分析马铃薯在塑造现代世界过程中发挥的功能,研判新时代健康中国语境下马铃薯主粮化所承载的使命和实现路径。驯化与种植马铃薯,使古印第安人从狩猎采集者变为农牧的随从,奠定了印加文明的根基。在欧洲,因马铃薯提供高产的食物,西方工业文明得以崛起,进而重塑世界格局;与此同时,马铃薯晚疫病重创爱尔兰,改写了其发展轨迹。马铃薯与美国文化相遇后"合成"西式快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裹挟着人们对现代化的想象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流行。中国历史上,马铃薯对土地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马铃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秉持"营养是新时代饮食转型升级核心"的理念,统合关照经济效益与生态影响,农业农村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从品种创制、区域布局、主食设计开发与消费引导等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地。马铃薯主粮化是以健康中国为立足点和目标的自觉选择和本土化创制。马铃薯将在健康中国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引领新一轮饮食革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以2011~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赋能效应;代理成本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以及投资水平效应均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进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赋能效应仅在两职分离、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样本中显著。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内共同富裕。据此,应从夯实发展基础、疏通微观传导渠道、立足发展优势三个角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林生 明文彪 赵星
我国元宇宙的核心价值被定位为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理论证析与产业辨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理论上遵循复杂系统科学与其研究策略,构建元宇宙“技术—经济互塑系统”模型,证析元宇宙三组分技术与元宇宙三层级产业之间耦合涌现效应;构建元宇宙“三层视角系统”模型,辨明我国元宇宙当前阶段的政策行动与其产业发展内容。同时,在产业应用上,依照政策框架与比对国内外现状,提出需贯彻落实元宇宙产业的“三化”内容,并进行其应用场景前瞻。由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强适应元宇宙发展的新基建、核心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以及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英基 邹秉坤 韩元军 余超
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其通过组织、技术与产品创新等渠道的传导效应基础上,以2011—2020年全国除西藏及港澳台之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能够正向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质量,考虑内生性的工具变量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存在着地区异质性特征,东部、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赋能效应正向显著,而中部地区的赋能效应为正值但不显著;(3)数字经济存在通过组织、技术和产品创新等渠道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基于此,文章从培育数字经济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文旅平台健全价值共创机制,深化差异化数字文旅发展战略,拓展组织、技术与产品创新传导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赋能效应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紫青 肖咏嶷 高璐玥
如何统筹协调二三产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对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做出了新定义,并考察2010-2020年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运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正向影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能为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结构性红利”,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间存在异质性。因此,需要推进产业融合来推动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地区产业发展的融通协作,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使得二三产业维持在合理比例,协同并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瑞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在“十四五”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主题。实施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业务需求和财务信息之间不可缓和的冲突和矛盾,说明了以新技术应用为引擎,通过集成化信息平台搭建的业财融合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同时分析了高效业财融合系统搭建的其他必要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