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4)
2023(14491)
2022(12019)
2021(10794)
2020(8884)
2019(20002)
2018(19628)
2017(37683)
2016(20696)
2015(22955)
2014(22770)
2013(22513)
2012(20396)
2011(18323)
2010(17918)
2009(16270)
2008(15628)
2007(13277)
2006(11530)
2005(9722)
作者
(62363)
(51624)
(51201)
(48658)
(32746)
(24826)
(23079)
(20424)
(19701)
(18022)
(17500)
(17333)
(16234)
(15933)
(15826)
(15825)
(15551)
(15404)
(14769)
(14489)
(13060)
(12393)
(12236)
(11635)
(11618)
(11410)
(11311)
(11220)
(10396)
(10288)
学科
(82684)
经济(82588)
管理(58088)
(55112)
(44816)
企业(44816)
方法(37881)
数学(33165)
数学方法(32844)
中国(24548)
(21453)
业经(21083)
(19028)
(18728)
地方(16879)
(15032)
贸易(15028)
农业(14844)
(14561)
环境(13551)
产业(13354)
技术(13039)
理论(12778)
(12515)
(12393)
(12217)
财务(12159)
财务管理(12144)
企业财务(11507)
信息(11496)
机构
大学(295982)
学院(293332)
管理(118388)
(112177)
经济(109669)
理学(104270)
理学院(103064)
管理学(101258)
管理学院(100745)
研究(98226)
中国(69164)
科学(65254)
(62994)
(53296)
业大(49935)
(49342)
(47869)
研究所(45874)
中心(43836)
农业(42409)
(40154)
财经(39933)
北京(39234)
(38609)
师范(38129)
(36521)
(35973)
经济学(33279)
(33174)
师范大学(31127)
基金
项目(215547)
科学(168374)
基金(156631)
研究(150835)
(139236)
国家(138107)
科学基金(118022)
社会(95520)
社会科(90497)
社会科学(90472)
基金项目(84545)
(84105)
自然(79210)
自然科(77379)
自然科学(77356)
自然科学基金(75942)
(71682)
教育(67859)
资助(62923)
编号(60419)
重点(47923)
成果(46763)
(45833)
(45418)
(44875)
创新(41836)
科研(41620)
课题(40887)
计划(40884)
国家社会(39370)
期刊
(113240)
经济(113240)
研究(80873)
学报(54268)
中国(49665)
科学(47208)
(46900)
管理(39837)
大学(39726)
学学(37685)
(33533)
农业(32610)
教育(28735)
技术(22752)
(19602)
金融(19602)
业经(19451)
经济研究(18481)
财经(18282)
图书(16644)
问题(16547)
(16542)
科技(16098)
(15521)
业大(14794)
(14644)
理论(13859)
资源(13491)
技术经济(13430)
商业(13097)
共检索到402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弓秀云  王嘉维  
老年人就业或再就业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有关老年人就业政策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文章运用北京市16个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首先通过交叉表描述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特征,然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检验各个因素的显著性。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在影响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诸因素中,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养老金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子女数量、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再就业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飞燕   章钰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让有再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重新走上岗位,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海宁市低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建立老年人再就业培训体系、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树立积极老龄观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钰鹏   何有世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振   刘鹏凌   李谷成  
数字鸿沟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潜在因素。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CRRS),考察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相对抑制社会联结和削弱健康水平间接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在高龄和教育水平较低群体中表现不显著,在低龄和教育水平较高群体中表现显著,在东部和非平原地区群体中表现则更加突出。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如何增进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永辉   刘慧  
以经济动机为主的家庭劳动力流出如何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事关老年人生活状态,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CFPS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并且显著增加了较年轻、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低和收入低的农村男性低龄老年人就业。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及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代际经济支持在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用。因此,应创造利于就业和创业的市场环境,促进家庭流出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障,更好实现老有所养;提升低龄老年人就业保障,助力老有所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兴建   陈雄强   陈秀红   陶仁杰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兴建   陈雄强   陈秀红   陶仁杰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永辉   刘慧  
以经济动机为主的家庭劳动力流出如何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事关老年人生活状态,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CFPS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并且显著增加了较年轻、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低和收入低的农村男性低龄老年人就业。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及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代际经济支持在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用。因此,应创造利于就业和创业的市场环境,促进家庭流出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障,更好实现老有所养;提升低龄老年人就业保障,助力老有所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田立法  沈红丽  赵美涵  张婉婉  
第一次人口红利促成的"中国奇迹"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时代随之而来。老年人再就业既可以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又能提升储蓄、拉动消费。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45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人口统计特征为:年龄越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高。退休前职业特征为:事业单位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小;退休前职业不稳定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当前生活特征为:收入不能满足日常开销或子女支持其再就业时,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此外,退休前从事管理岗与从事非管理岗的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差异性不显著;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礼华  王青云  朱海楠  
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数字鸿沟的存在阻碍多数老年人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益处。跨越数字鸿沟就须掌握互联网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不同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可助其跨越数字鸿沟。根据国外大学与社区合作经验,通过实证案例的形式介绍一种赋能城市社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方式——高校社区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和运营达到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曹子薇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李子文  
构建养老金水平对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以期弥合当前研究中的观点冲突。研究发现,养老金水平对中国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参与时间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收入弹性较小,与养老金水平之间呈现出较为平缓的“U型”关系;配偶同住、健康状况和隔代照料3个因素与养老金水平之间存在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的交互效应;养老金水平对女性和农村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效应相对较高,这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和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研究结论为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韵秋  李斯  
[目的/意义]研究子代教育水平、数字反哺途径与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关系,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和建议,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筛选子代与父母匹配样本,构建逻辑斯蒂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克服内生性。[结论/发现]子代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父母获取代际支持资源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跨越数字接入鸿沟,而且子代教育水平对于父母均有数字接入鸿沟的家庭尤为重要。子代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器物反哺、技能反哺和素养反哺三条路径影响父代的数字接入鸿沟,分别改善老年人“不能接入”“不会接入”和“不想接入”的数字困境,其中技能反哺是最重要的中介机制,素养反哺次之,器物反哺影响最小。据此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建议。[创新/价值]从代际支持视角审视因子代教育水平差异产生的老年人数字接入不平等问题,为弥合老年群体数字接入鸿沟提供实践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