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7)
- 2023(7833)
- 2022(5459)
- 2021(4487)
- 2020(3234)
- 2019(7021)
- 2018(6635)
- 2017(11893)
- 2016(6047)
- 2015(6954)
- 2014(6675)
- 2013(6324)
- 2012(5542)
- 2011(4952)
- 2010(5196)
- 2009(4720)
- 2008(4801)
- 2007(4558)
- 2006(4032)
- 2005(3236)
- 学科
- 济(27936)
- 经济(27909)
- 管理(22729)
- 业(21556)
- 企(18767)
- 企业(18767)
- 业经(12613)
- 中国(9717)
- 产业(9119)
- 农(8970)
- 信息(8666)
- 总论(8294)
- 信息产业(8244)
- 方法(6916)
- 财(6324)
- 销(6300)
- 供销(6299)
- 地方(5545)
- 农业(5461)
- 数学(5415)
- 数学方法(5280)
- 融(4991)
- 金融(4991)
- 银(4950)
- 银行(4944)
- 行(4756)
- 和(4661)
- 贸(4610)
- 贸易(4606)
- 发(4541)
- 机构
- 学院(88128)
- 大学(86878)
- 管理(34864)
- 济(33884)
- 经济(33130)
- 理学(29462)
- 理学院(29152)
- 管理学(28707)
- 管理学院(28525)
- 研究(28439)
- 中国(21260)
- 京(18539)
- 科学(16578)
- 财(15948)
- 中心(13685)
- 江(13683)
- 所(12664)
- 范(12527)
- 师范(12423)
- 农(12263)
- 财经(12190)
- 业大(11705)
- 北京(11696)
- 研究所(11383)
- 州(11281)
- 经(11053)
- 院(10982)
- 技术(10556)
- 经济学(9968)
- 师范大学(9875)
- 基金
- 项目(61140)
- 科学(48383)
- 研究(47929)
- 基金(43101)
- 家(38078)
- 国家(37248)
- 科学基金(32242)
- 社会(31243)
- 社会科(29537)
- 社会科学(29524)
- 省(24686)
- 教育(21363)
- 基金项目(21296)
- 编号(20391)
- 划(19978)
- 自然(18794)
- 自然科(18314)
- 自然科学(18310)
- 自然科学基金(17983)
- 成果(16586)
- 资助(16544)
- 课题(14061)
- 发(13560)
- 国家社会(13441)
- 重点(13382)
- 创(13098)
- 项目编号(12939)
- 制(12272)
- 部(12239)
- 创新(12119)
共检索到138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昊光 秦清华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急剧变化的时代,“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新格局。文章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2010—2022年“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对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降低后向参与度,提高其分工地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助于共建国家降低贸易成本、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深度和广度,进而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以及与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紧密的国家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受益更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习农 陈涛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对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界定尚无统一说法,需要以国际国内背景为基础加以静态剖析和动态拓展。以此为前提,做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规划,聚力"五通"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建立沿途国家间和我国沿途省区市间高效合作机制,加强风险识别与控制。鉴于新疆地区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殊战略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其特殊战略作用,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田原
本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并非参与产品内分工就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经济增长、资本积累、FDI和制度质量等相关支持性条件的协同;产品内分工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等三种传导途径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产品内分工也通过人力资本"挤出效应"和制度质量"弱化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形成了阻碍。由此,本文提出加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完善产业基础和培育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聪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欧亚各国合作日益深入、我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协调推进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战略。投资合作是以互联互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此,应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地区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工与合作,以融入全球价值链为切入点,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促使各经济体在国际价值链上的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与本国价值链的结合,以提高企业吸收能力为根本,以产业内分工细化为形式,以技术创新与进步为主要推动力,创新投资合作模式,并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序贯区域发展与知识资本积累等措施协同配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一国(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三个理论假说。借鉴Yeats(2001)的方法,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下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8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度质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及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影响。据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田原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研究具有紧迫性,鲜有文献从全球价值链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已有测度方法,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实际情况,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思想,并构建其测度方法模型,从产业、国家和区域三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性、显著的梯度性、较强的依附性和较高的被动性等特征。因此,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也需要警惕重蹈拉美覆辙,掉入比较优势陷阱。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自主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价值链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慧 刘媛媛
在全球价值链研究框架下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及其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判断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并进一步识别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雁型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范围内存在1个大雁阵和中亚、西亚、南亚3个小雁阵;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需充分发挥中国领头雁效应。据此初步勾勒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雏形,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丹 杜方鑫
越南数字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我国"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与越南《国家数字化提案》契合,越南高度重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我国政府力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两国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越南缺乏足够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和过高的外企进入门槛,有可能制约了双方数字经济的合作。未来,两国需要增强政治互信,制定中越数字经济合作战略;加强两国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帮助越南实现数字治理,共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两国多层面数字交流,共同弥补巨大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
中越合作 “一带一路” “数字丝绸之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中国如何充分利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开展产业分工与合作,并构建由中国主导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借鉴Yeats(2001)的方法,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下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8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度质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关键影响因素是经济制度质量。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应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的同...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全球价值链 制度质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萌
作为连接亚非欧航路的枢纽,斯里兰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方,也将是主要受益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斯里兰卡发展需求和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斯方通过参与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能推动中斯自贸区建设、振兴本国经济,还能够增强对印度的外交筹码。但是斯里兰卡也面临着平衡印度"季风航路"构想、日本的"安保钻石"构想等挑战。斯里兰卡新政府实施"平衡外交"战略,在维持好斯印、斯日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斯中在经贸、金融、旅游等方面合作,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斯里兰卡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平衡外交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先进 黄靖兹
"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原则是"尊重、合作、双赢、可持续",其关键在于加强区域间多层次合作,最终实现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与中国政府加强北极资源开发和促进北极航道利用的利益诉求相符合。然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北极战略以及北极生态环境的制约,也为中国的进一步参与带来难度。因此,通过加强政策对话,推动北极国家合作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国际立法,为合作提供有利的保障与约束等措施成为中国推动"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动力条件 现实制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伍凤兰 陶一桃 申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经贸格局战略调整的延伸和体现。深圳地理区位优越、市场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越条件。在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深圳应明确城市定位,形成自身比较优势;突破传统同质化发展路径,积极拓展差异化合作;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载体,探索以开放促制度创新的试点;以湾区经济为依托,构筑更高层次开放性经济体系。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深圳 战略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晓莹 周军
阿拉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阿双方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与阿拉伯各国政府的发展战略在数字经济领域契合,中国数字化发展的经验对于阿拉伯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我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国—阿拉伯国家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等为中阿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提供了机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陈乘风
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和我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重叠和合作空间,也存在竞争。印尼一方面乐于通过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其"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提升其国际地位,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印尼国内也存在反对的声音。中国可将印尼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示范、中介和重要市场,并注意从印尼最为关心的海上互联互通和出口型制造业两大方面与该国战略对接,注重形成"点、线、面"的一体化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