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6)
- 2023(5429)
- 2022(4239)
- 2021(4127)
- 2020(3092)
- 2019(7199)
- 2018(6922)
- 2017(11080)
- 2016(7204)
- 2015(7932)
- 2014(8034)
- 2013(7003)
- 2012(6611)
- 2011(6306)
- 2010(6608)
- 2009(5563)
- 2008(5570)
- 2007(5092)
- 2006(4610)
- 2005(4221)
- 学科
- 济(20568)
- 经济(20540)
- 教育(18680)
- 管理(13112)
- 中国(12424)
- 业(11051)
- 方法(8960)
- 企(8352)
- 企业(8352)
- 学(8153)
- 数学(7747)
- 理论(7733)
- 数学方法(7583)
- 农(6078)
- 教学(5766)
- 发(5245)
- 财(5087)
- 发展(4632)
- 业经(4526)
- 展(4510)
- 技术(4418)
- 农业(4038)
- 贸(3823)
- 贸易(3822)
- 易(3696)
- 研究(3544)
- 环境(3532)
- 革(3422)
- 地方(3365)
- 思想(3275)
- 机构
- 大学(102690)
- 学院(96346)
- 研究(38654)
- 济(31548)
- 经济(30723)
- 管理(28504)
- 教育(28341)
- 理学(25145)
- 范(24841)
- 师范(24696)
- 理学院(24667)
- 管理学(23951)
- 管理学院(23739)
- 科学(23384)
- 京(22972)
- 师范大学(20775)
- 中国(20651)
- 所(19333)
- 研究所(18023)
- 江(15824)
- 中心(15460)
- 财(15243)
- 北京(15066)
- 农(14708)
- 院(13942)
- 技术(13511)
- 业大(12963)
- 财经(12651)
- 职业(12043)
- 州(11891)
- 基金
- 项目(65319)
- 科学(53724)
- 研究(53287)
- 基金(45676)
- 家(40193)
- 国家(39722)
- 教育(33136)
- 科学基金(32989)
- 社会(32615)
- 社会科(30690)
- 社会科学(30684)
- 省(25676)
- 划(24690)
- 基金项目(23003)
- 编号(22970)
- 成果(21485)
- 自然(19570)
- 课题(19444)
- 自然科(19168)
- 自然科学(19160)
- 自然科学基金(18825)
- 资助(17609)
- 重点(16747)
- 部(16555)
- 年(16265)
- 规划(15211)
- 发(15098)
- 教育部(14912)
- 性(14104)
- 创(13738)
共检索到147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祥云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一种隐喻,其暗示的事物是有关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虽然可以从理论上论证其显而易见的假命题性质,但它在客观上却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故其产生的负效应和危害不可忽视。而要消除"教育起跑线说"的负效应并非旦夕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民众的自觉,更需要政策的引导、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监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艾诗根
从人类学习的获得、参与和知识创造隐喻的发展为序来看,不同学习隐喻的出现催生了对教师学习活动形态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作为获得隐喻的教师学习,承认教师学习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却易受掌握熟练教学技能模式的主导,走上技术型的教师发展道路。参与隐喻将教师学习视为维系学校实践共同体的活动,有助于教师身份的获得和分享实践,却可能产生学校实践共同体边界的固化与忽视有经验教师的学习提升。学习的知识创造隐喻视教师为教育教学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教师学习的目的转变为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学校教育的新生活,教师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跨越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关键词:
隐喻 逻辑 类比 教育研究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茂庆 陈时见
隐喻从语言现象、修辞手法发展为一种思维方式,在社会科学诸领域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移植"隐喻贯穿于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各阶段,成为其范式转换的助产士。将概念隐喻引入比较教育学,分析比较教育学中的"移植"隐喻现象,无疑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隐喻 比较教育学 范式转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维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 教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魏宏聚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生活世界"概念,因为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学中的"生活"内涵没有共通性。教育学者之所以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能并未考虑其内涵的差异,而是学术界或教育学者借物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
关键词:
教育和生活 生活 生活世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纪兰香
近代小说家对上海城市地理空间清晰而精确的描写,客观上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上海小说地图:以四马路为核心的英租界处于中心区域,法租界和美租界处于次中心区域,边界则在显性空间和隐性空间之间。近代上海小说地图,不仅勾勒出上海城市空间的分布形态,同时还具有家国焦虑、都市困惑以及乡土情结等多重空间隐喻意义。
关键词:
近代小说 上海 小说地图 空间隐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关键词:
人文教育 隐喻 本体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俏燕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晋 李雪峰 王慧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在分析家庭学前教育决策行为的基础上,通过评估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的多维能力发展影响,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精准的发力点。研究发现,学前教育经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的认知能力、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而在探索求知、语言表达和健康水平方面未能表现出显著影响。此外,部分教育效能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消减。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政府应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的国民教育评估体系,从根本上转变社会的应试教育观念。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多维绩效评估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关键词:
知识隐喻 知识特质 教学转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关键词:
隐喻 文学 修辞 思维 认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境 语用 会话含义 关联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秦珂
<正>1988年5月,一次邂逅,我走进了图书馆的大门,开启了连续三十六年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职业生涯。回眸既往征途,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因为看到的是我留下的一串明志勤奋、笃定坚韧、自律奉献、敬业精业的脚踏实地、踔厉奋发的足迹;是起跑线虽然落后,但是始终保持起跑后的进取状态,终达胜利彼岸的心路历程。英雄不问出处,谨以此文与图书馆界同仁分享我在图书馆的成长体会,感悟和思辨“起跑线”与“起跑后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闻言
信息高速公路:争夺未来的起跑线本刊记者闻言自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推出各自的息息高速公路计划,并将全球性的高速信息网络建设列入了议程。一场静悄俏的技术革命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弱化时一空局限,改变人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