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3)
- 2023(7511)
- 2022(6257)
- 2021(6337)
- 2020(5339)
- 2019(12028)
- 2018(12051)
- 2017(20275)
- 2016(12606)
- 2015(14842)
- 2014(14947)
- 2013(14115)
- 2012(13562)
- 2011(13002)
- 2010(13611)
- 2009(12682)
- 2008(11622)
- 2007(10210)
- 2006(9318)
- 2005(8991)
- 学科
- 济(42923)
- 经济(42870)
- 管理(25060)
- 中国(23335)
- 教育(22398)
- 业(20709)
- 方法(16794)
- 企(15871)
- 企业(15871)
- 数学(14508)
- 数学方法(14339)
- 学(13551)
- 理论(11489)
- 农(10869)
- 贸(10818)
- 贸易(10808)
- 易(10637)
- 财(9842)
- 制(9539)
- 银(8758)
- 银行(8750)
- 教学(8727)
- 融(8670)
- 金融(8670)
- 行(8558)
- 发(7981)
- 业经(7480)
- 发展(6751)
- 农业(6736)
- 关系(6642)
- 机构
- 大学(179668)
- 学院(164930)
- 济(69592)
- 研究(69367)
- 经济(68150)
- 管理(52233)
- 中国(48481)
- 理学(43520)
- 理学院(42837)
- 管理学(42004)
- 管理学院(41651)
- 京(41320)
- 科学(36629)
- 范(34919)
- 师范(34764)
- 教育(34539)
- 所(34331)
- 财(32530)
- 研究所(30916)
- 中心(29229)
- 师范大学(29062)
- 北京(28408)
- 江(26255)
- 财经(25397)
- 院(24412)
- 经济学(23497)
- 经(23438)
- 农(21192)
- 经济学院(20923)
- 州(20118)
- 基金
- 项目(98888)
- 研究(82967)
- 科学(79511)
- 基金(70190)
- 家(59608)
- 国家(58989)
- 社会(51739)
- 科学基金(48793)
- 社会科(48689)
- 社会科学(48681)
- 教育(47803)
- 编号(35247)
- 成果(34856)
- 省(34685)
- 基金项目(34422)
- 划(33493)
- 资助(29666)
- 课题(28409)
- 自然(27192)
- 自然科(26584)
- 自然科学(26576)
- 部(26500)
- 自然科学基金(26140)
- 重点(24188)
- 教育部(24086)
- 年(23959)
- 性(23045)
- 大学(23017)
- 中国(22574)
- 发(21855)
共检索到28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礼永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难日益严峻,社会思潮亦有所变化,民族主义呈上升之势。在这种状况下,政学两界部分关心教育的"业余教育家",对教育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现横加指责,甚至在中央会议上提议全盘否决,最高教育行政者也决心对其加以整顿,故而在教育学者看来堪称"教育学的危机"。在国家存亡和学术生存多重缘由的刺激下,教育学者团结起来,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欲以美国教育学会为榜样,建设中国的教育专业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祥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协作会第六次年会于199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37家教育理论刊物的40名正式代表和6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瞿葆奎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郭永福编审参加会议,并作了讲话。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的领导机构,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开展学术争鸣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议还收到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教科所等单位的贺电和贺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小微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百年曲折、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层的发展危机。国内学界从理论及学科研究范式、学术合法性危机、综合整体危机、"内裂"和"外解"双重危机等方面表述了中国教育学面临的困境,在危机面前也表现了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更多的研究者从破解"密码"、回归生活世界,重建理论、学科及研究范式,重新建构教育学研究对象,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进行了"突出重围"的尝试。基于对上述研究的评论,本文提出要从寻根问底、对话"域"外和反求诸己三条路径寻找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转机,昭示了中国教育学可以在与教育变革实践的互动中、在与他国他学科的对话中、在回扣自身的反思与重建中得以光大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学科危机 转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盛群力
1994年11月7-12日,来自全国29来自全国29个省市1250余名代表参加了在杭州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黛舒
研究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可以把教育学置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寻找教育学在研究方法、指导思想、范式、领域、知识、价值取向、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研究者学术信仰、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危机表现。当前的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危机,应该放在“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中进一步加以认识和考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危机更直接地表现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危机。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危机 教育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国庭
在民国时期的学术界里,教育学者虽屡受学界权威学者的严厉批评,学科地位不甚可观,可是在担任大学校长这一重要职位方面,教育学者却远远多于其他学科学者。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表明:民国一代教育学者总体素质高、出国留学人数多、较其他学科学者有更多管理学校的工作经历以及热衷于政治。探索形成这种奇特现象背后的历史动因,可以揭示出民国一代教育学者独特的历史群貌。
关键词:
大学校长 教育学者 学科地位 教育学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刘丽
民国时期,成人教育学的本土化探索是当代成人教育学的灵魂源起,对当时所兴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对于中国成人教育学的本土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民国时期中国成人教育学本土化探索经历了萌芽、产生和兴盛阶段,其理论构架体现为学科发展的价值诉求、理论体系、方法论3个层面,对当今我国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成人教育学 本土化 探索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忠 樊一搏
教育学素养既表现为对人、对教育的理解和理念,也表现为将这些理解和理念运用于实践过程并取得预期效果的能力。检阅民国时期十位著名大学校长,发现他们共同的教育学素养在于:奉行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之人的理念,坚守大学研究高深学问以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保障大学中的一切行为以此使命而展开。本着这种理解和理念,这些校长奉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施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治理方式,采取自立自动的学生自治措施,终使这些大学成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
关键词:
大学校长 教育学素养 人格 高级人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陶志琼
2021年10月16-17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60余所高校和中小学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及宁波大学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分两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中国教育学会代表宣布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中国教育学会任命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为主任委员。石中英主任委员主持选举,产生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首届理事会。第二项议程是学术研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教育哲学的使命”,以大会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艳莉 李妍
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12-1915年传播的起步阶段,1916-1926年传播的繁荣阶段,1927-1949年传播的变通阶段。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学的萌生、开阔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人的国际视野、丰富了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改革。反思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路径为:加强原创,自觉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学;立足本土,扎根中国实际传播西方职业教育学;扩展领域,多维途径传播西方职业教育学;理性思考,批判分析西方职业教育学的传播。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学 中国 传播 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波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构建交织着“中国”与“教育科学”双重语境,既要彰显中国立场、视角、价值和方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又要在教育学科学化的历史自觉中,推动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构建。通过边界讨论回顾教育学科学化进程,教育学科学构建旨在追求知识与对象的一致性。以方法、逻辑经验和教育自身为尺度的教育学科学划界的失效,原因在于其科学标准的讨论是脱离教育现实的抽象。为此,中国教育学的构建,需要建立恰当的教育科学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在理论知识对教育现实的切中与把握中获得内在规定性,从而在历史性与总体性的意义上,彰显“中国”对于教育学科学构建的意义。中国教育学的构建要在文明进程中定位历史方位,在新文明类型诞生中厘定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实践与新文明类型开启的中国社会实践同向而行。以人为文明核心,促使人与人关系从资本逻辑走向社会逻辑,推动外在文化之物转化为内在于人的文明状态,探寻人与人关系构建的联通点,成为中国教育学构建的基本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自上一世纪末期西方教育学传入中国以来也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既有过全盘西化,也有过全盘苏化的经历。8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学随着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内,对来自国外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新的全盘西化现象也还存在。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学术与文化发展历史所作的反思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深感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学术发展前途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