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7)
- 2023(8271)
- 2022(6442)
- 2021(6271)
- 2020(4852)
- 2019(11113)
- 2018(11198)
- 2017(19247)
- 2016(11481)
- 2015(13394)
- 2014(13436)
- 2013(12357)
- 2012(11319)
- 2011(10551)
- 2010(10496)
- 2009(9473)
- 2008(9224)
- 2007(8151)
- 2006(7430)
- 2005(7196)
- 学科
- 济(44749)
- 经济(44712)
- 中国(22888)
- 管理(21465)
- 业(19658)
- 教育(19229)
- 方法(16208)
- 数学(14447)
- 数学方法(14341)
- 企(13468)
- 企业(13468)
- 农(12804)
- 学(12715)
- 贸(10150)
- 贸易(10142)
- 易(9987)
- 发(9943)
- 业经(9255)
- 理论(9222)
- 发展(8722)
- 展(8600)
- 农业(8214)
- 财(8086)
- 制(7962)
- 银(7052)
- 银行(7040)
- 教学(6947)
- 行(6886)
- 地方(6642)
- 融(6636)
- 机构
- 大学(162070)
- 学院(154397)
- 济(67603)
- 经济(66450)
- 研究(64465)
- 管理(48496)
- 中国(43786)
- 理学(41116)
- 理学院(40518)
- 管理学(39773)
- 管理学院(39454)
- 京(36842)
- 科学(35364)
- 所(31898)
- 范(30969)
- 师范(30799)
- 教育(29333)
- 研究所(29215)
- 财(28886)
- 中心(26375)
- 师范大学(25746)
- 北京(24808)
- 经济学(23723)
- 财经(23384)
- 院(22751)
- 江(22664)
- 经(21678)
- 农(21653)
- 经济学院(21280)
- 业大(17988)
- 基金
- 项目(98014)
- 研究(80023)
- 科学(79376)
- 基金(70627)
- 家(61169)
- 国家(60591)
- 社会(51689)
- 科学基金(50334)
- 社会科(48733)
- 社会科学(48724)
- 教育(43928)
- 省(35237)
- 基金项目(35194)
- 编号(33120)
- 划(32926)
- 成果(30447)
- 资助(28575)
- 自然(28034)
- 自然科(27419)
- 自然科学(27412)
- 自然科学基金(26960)
- 课题(26291)
- 部(25113)
- 重点(24039)
- 发(23048)
- 中国(22662)
- 教育部(22458)
- 国家社会(22185)
- 年(21681)
- 性(21479)
共检索到248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是一个存在先天不足的概念。当强势文化借"全球化"实现文化扩张,本土文化的呵护与培育成为一项"文化战略"时,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成为一个日显迫切的课题。在当前的学术生态和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需要在对本土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中积聚"中国经验";在中国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中探寻"普遍性"因素与"普遍性"价值。
关键词:
教育学中国化 本土建设 普遍性 特殊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锡海 肖凤翔
职业教育学自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中国开始,移植一直是其学科建设的主要色调。期间,有学者尝试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但受已有条件的制约,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当前,无论经验的积累,现实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抑或是学科建制都为职业教育学中国化提供了契机。吸收古代职业教育智慧,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扎根实践,进行原创性研究是加快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 中国化 契机 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忠华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化 教育实践 原创性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锡海、肖凤翔在《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3期中撰文,从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契机、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理路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的中国化进行了思考。职业教育学中国化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体现在三个方面:1.职业教育学自身发展诉求。在发展过程中既引进和学习西方职业教育学的精华,又移植普通教育学的内容。2.职业教育实践改革的需要。研究职业教育理论的同时,从现实问题出发,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改革。3.职业教育学走向世界的必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徐立清
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导入 ,给我们带来了批判旧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国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 ,特别是凯洛夫《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典著作来学习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反思学习苏联教育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这种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话语体系 大教育学 建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剑虹 赵则玲
大众化语境是时下教育学所面临的,因而教育学话语的变革与话语范式转换势在必行。而这一变革应把握新语境下教育学话语的时代性,重新思考教育理论集团的角色定位,并以多元化的言说方式和生活化的言说内容完成教育学话语范式的转换。
关键词:
大众化 教育学话语 语境 范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曰美 孙元涛
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对传统的"局内人"信条与"局外人"信条的方法论突破。它改变了教育学者和教师的习惯性生存方式,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滋养与双向建构。教育学者介入实践,必须在疏远与接近、"抽离"与"卷入"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保持对研究对象群体的疏远,是为了对研究对象保持一种陌生化和理性化,以便能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审视的立场来研究它;接近研究对象,是为了获得对它的切身感受,获得更为深刻的内心体验。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一种双重介入,因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是两种不同行动主体各自的生活和彼此的交往方式。
关键词:
局内人 局外人 介入 参与性行动者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喜旺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些探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学中国化的追求上,而是要把思索与实践的目光投向创建"中国教育学",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为鹄的。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沿着正确的路径,采取适切的策略方可。
关键词:
中国化 中国教育学 创建 路径 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国建文 袁梅
中国民族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研究领域到学科独立的发展历程,在学科自身建设与学科外部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科自身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学科外部建制逐步形成群落化生态。反观现实,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学科性质偏离、学科研究对象不定、学科概念模糊以及学科研究方法固化等学科规制中的基本问题与学科外部建制的学科化问题。展望未来,中国民族教育学学科势必要持续、深入开展民族教育学的元研究,促进民族院校乃至普通高等学校民族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学科化,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话语体系,进而构建全新的民族教育理论框架,建设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学。
关键词:
民族教育学 话语体系 学科规制 学科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话语不只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思维,全球化时代,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力与地位。中国教育学应该具有中国的话语体系,但考察中国百年教育学建设的历程,教育学一直存在着中国话语的缺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既是中国教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变中国教育学对西方的依附状态,使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中国表达、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文化,是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四个要素。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教育改革与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精神,寻求与西方理论的对话,是建设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价值证成 通达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学是以探求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表现了由比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科存在的独特性,是以培养"人"的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学科存在依据和逻辑起点的,拥有基于比较方法一元论的学科多元方法,它是具有来源于民族国家教育知识的多学科解释视角的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燕敏 柳海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的兴起。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学话语建构之路的三个方面即专业化,教育学话语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机制;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价值理性;实践化,教育学话语的最终指向,基础上的的分析探索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取向路径。
关键词:
话语 教育学话语 专业化 本土化 实践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