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6)
- 2023(3016)
- 2022(2362)
- 2021(2606)
- 2020(2016)
- 2019(4790)
- 2018(4795)
- 2017(6718)
- 2016(4906)
- 2015(5653)
- 2014(5968)
- 2013(4981)
- 2012(4655)
- 2011(4482)
- 2010(4779)
- 2009(4112)
- 2008(3936)
- 2007(3617)
- 2006(3366)
- 2005(3227)
- 学科
- 教育(19130)
- 中国(10195)
- 济(8787)
- 经济(8783)
- 学(8476)
- 理论(7183)
- 教学(6293)
- 管理(6080)
- 业(3994)
- 思想(3718)
- 发(3690)
- 政治(3567)
- 发展(3563)
- 研究(3457)
- 展(3440)
- 革(3434)
- 改革(3321)
- 企(3267)
- 企业(3267)
- 学校(3183)
- 高等(3181)
- 学法(3111)
- 教学法(3111)
- 论(3034)
- 经济学(3016)
- 思想政治(3011)
- 政治教育(3011)
- 治教(3011)
- 德育(2986)
- 方法(2943)
- 机构
- 大学(64675)
- 学院(57437)
- 教育(28167)
- 研究(24704)
- 范(20874)
- 师范(20801)
- 师范大学(17536)
- 京(15643)
- 济(14504)
- 管理(14122)
- 科学(13985)
- 经济(13927)
- 所(12118)
- 理学(11863)
- 职业(11672)
- 理学院(11571)
- 北京(11114)
- 管理学(11098)
- 研究所(11069)
- 技术(11053)
- 管理学院(10932)
- 教育学(10882)
- 中国(10801)
- 江(10380)
- 中心(9538)
- 院(8675)
- 教育学院(7969)
- 职业技术(7968)
- 州(7945)
- 研究院(7151)
共检索到100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弓静
"教"与"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一对范畴。"学"为中心是中国教育的文化基因。随着封建集权社会的强化和科举考试制度的盛行,中国教育逐步演化成"教"为中心的范式,班级授课制度将"教"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机械化、程式化和制度化。当前,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教育隐含的诸多深层次矛盾渐次浮现。教育将在"否定之否定"的钟摆中回归"学"的本源,并将在机制层面上实现两大转轨:从"苦学"向"乐学"转轨、从"传授"向"引导"转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为中心 学为中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霖
位育是旨在实现"安其所,遂其生"的教育,本土知识以其"人文性、授权性、境遇性"特征在位育教育理念下获得合法授权。学校本土性的丧失、教育目的的偏移、本土课程的缺失致使位育式微。学校教育应释放本土知识活力、树立位育教育理念、积极建设本土知识课程,促进本土知识传承,实现学校教育回归位育之道。
关键词:
位育 本土知识 课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柯森
澳门回归后经历的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变,为其学校教育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学校教育优质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政府介入与主导"、"整体结构优化"、"专项投入拉动"、"师资专业发展与激励"、"课程改革推进"和"评鉴驱动"等策略,既借鉴了相关的国际和地区经验,更反映了澳门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其实际运用对澳门学校教育品质产生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关键词:
澳门 优质教育 学校教育优质化 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永久
现代教育学的危机,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它还不够科学的问题,而在于其把自身确立为教育学的唯一形式。学校教育就长期被这种教育学所控制,并因此而排斥其他形式的教育学。而这一切,又都根植于现代教育教学与个人魅力、共享知识和共同体情境的剥离之中。但现代教育学依然不能阻挡其他形式的教育学发声,现代社会也不单纯只有这一种教育学。对现代教育而言,迫切需要的是重新认识这几种并存的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将教育情境更加教育学化,而不是使教育学更多地成为个人的知识压力,完全可以为生活世界中的民间教育学提供一片广阔的制度空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命运都将因此而重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重点转向提高教学效率。这场改革使得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方向也转向关注儿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学研究,人文主义重现苏联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学从儿童出发 人文主义回归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焦建利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在教育等社会领域引发多重争议。本文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从六个方面深度剖析ChatGPT及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其在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潜力,并尝试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这两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平 迈纳特·迈尔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著作《大教学论》《世界图解》《人类改进通论·泛教论》《泛智学校》系统地阐述了泛教、泛智、终身学校的教育思想,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奠定了"教育普及"思想的理论基础。"人人均可受教"的泛教思想与德国教化思想之间联系紧密,集中体现在教育普遍化与普通教化、自然性教学原则与人性的自我解放、全面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对德国普通教学论的发展影响深远。"泛智"的课程思想奠定了德国学校课程发展的基础,自PISA震动后,以能力为导向的学校课程开始实施,以往普通教学论逐渐向专业教学论转向。分析当今"终身学习"下的教学,依然可以找寻与"终身学校"设想之间的关联。重新审视夸美纽斯思想与德国学校教育学之间的关联,意义重大。
关键词:
泛智 泛教 终身学校 夸美纽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张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生活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关键词:
教育世界 生活世界 现代性困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庆丽
教育和爱的原初共生共存在现代性中遭受根基性损伤。现代教育以理性和效率作为自我身份认同话语来凸显自身对整饬秩序和经济价值的至上追求,同情和爱等表达人类在联合生活中深沉情感联系的内容被视为盲目和低效而遭受忽视,它们失去在现代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这致使教育和人的生存都陷入了困顿。现代教育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可以通过还原教育和教育爱的原本面貌而恢复人的完整、自由存在。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教育爱 同情 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美
对宏大理论、宏大叙事的反省和拒斥,构成了20世纪后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图景之一。自杜威以降,教育学宏大理论建构走向整体性式微。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并非由教育学科内部自发启动,而是受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态势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实证研究的发展,在推进教育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也压制了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发展;系谱学研究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研究的样态,也动摇了教育学科中宏大理论的存在根基;教育学的内裂与外解,在促成教育学由“普通教育学”到复数“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解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内在力量。缺乏宏大理论的支撑,仅靠碎片化的知识和数据,难以形成关于人—教育—社会的整体性认知。在一个倡导学科深度交融、知识跨界创新的时代,呼唤宏大理论的回归,应该成为教育学尤其是中国教育学实现转型的前提。教育学研究需要聚焦原生性、本己性的大问题,回归整体性思维,建构“全社会教育”的思考框架,重建教育学与“大哲学”的关系。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回归,并非简单地回到教育学的起点重新开始,而是在对理论传统和学科源流的温习与回溯中实现回归突破与转型重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
对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断章取义"直接导致当下我国教育对待"人"时"过犹不及",以致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在教育中不但没有得以实现,反而异化为控制人与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衍生出诸如偏离常识、引发混乱、制造无序、暴力不断等反社会性问题。因此在教育中,对人的尊重与张扬须回归理性,真正的人本主义教育应是基于自由的限度,使人自由地过着理性宁恬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人本主义 自由 理性 反思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毕雪梅 张东会
家庭学校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演变创新的重大成就之一。最近10年来家庭学校的形态化和生态化发展进程更加显示出其历史性的内在活力和超越价值。本文在系统概括、分析美国家庭学校兴起的动因、类型、规模、结构和教学活动等组织现状的基础上,力求对其超越性的生态化历史地位和价值给予客观的揭示,以期对今日教育之多样化、回归化和超越化创新有所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家庭学校 生态化 回归与超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