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7)
- 2023(12585)
- 2022(10476)
- 2021(9849)
- 2020(8146)
- 2019(18326)
- 2018(17709)
- 2017(33708)
- 2016(18087)
- 2015(19691)
- 2014(19261)
- 2013(18798)
- 2012(17113)
- 2011(15192)
- 2010(14978)
- 2009(13583)
- 2008(13113)
- 2007(11539)
- 2006(9752)
- 2005(8148)
- 学科
- 济(70440)
- 经济(70345)
- 业(54728)
- 管理(51085)
- 企(40853)
- 企业(40853)
- 方法(33256)
- 农(32109)
- 数学(29796)
- 数学方法(29332)
- 农业(22084)
- 财(21315)
- 中国(18720)
- 业经(18536)
- 制(16080)
- 地方(14771)
- 学(13483)
- 务(13306)
- 财务(13263)
- 财务管理(13235)
- 企业财务(12701)
- 银(11988)
- 银行(11973)
- 行(11363)
- 贸(11162)
- 贸易(11156)
- 融(11111)
- 金融(11110)
- 技术(11006)
- 易(10891)
- 机构
- 学院(243324)
- 大学(241626)
- 济(98047)
- 管理(96965)
- 经济(95979)
- 理学(84633)
- 理学院(83769)
- 管理学(82215)
- 管理学院(81738)
- 研究(76261)
- 中国(59049)
- 京(47887)
- 财(47572)
- 科学(45432)
- 农(43618)
- 中心(38590)
- 财经(37909)
- 江(36789)
- 业大(36755)
- 所(35549)
- 经(34626)
- 农业(32871)
- 研究所(32262)
- 范(31831)
- 师范(31514)
- 经济学(30660)
- 州(28947)
- 北京(28672)
- 财经大学(28432)
- 院(28064)
- 基金
- 项目(173371)
- 科学(138725)
- 基金(128723)
- 研究(127491)
- 家(111997)
- 国家(110981)
- 科学基金(96875)
- 社会(83928)
- 社会科(79388)
- 社会科学(79372)
- 基金项目(68039)
- 省(67870)
- 自然(62112)
- 自然科(60758)
- 自然科学(60743)
- 自然科学基金(59646)
- 教育(59372)
- 划(56557)
- 资助(51189)
- 编号(50836)
- 成果(40594)
- 部(39090)
- 重点(38926)
- 发(36916)
- 创(36515)
- 国家社会(35624)
- 课题(34554)
- 创新(34157)
- 教育部(34119)
- 科研(33587)
- 期刊
- 济(105247)
- 经济(105247)
- 研究(66878)
- 中国(47204)
- 农(44471)
- 财(38215)
- 学报(38003)
- 科学(35166)
- 管理(33856)
- 大学(30471)
- 农业(29114)
- 学学(28936)
- 教育(25352)
- 融(25239)
- 金融(25239)
- 技术(20933)
- 业经(20491)
- 财经(18404)
- 经(15768)
- 经济研究(15445)
- 问题(14236)
- 版(13897)
- 业(12459)
- 财会(11041)
- 理论(10943)
- 统计(10903)
- 科技(10837)
- 技术经济(10836)
- 农村(10489)
- 村(10489)
共检索到350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詹国辉 张新文
乡村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成为当下乡村贫困治理的时代特征,而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亦是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载体。文章尝试建构适应性治理框架,力图诠释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机制。通过苏北X村的个案探讨,理顺了精准扶贫的"五位一体"运作机制,同时亦辨识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乡土困境:分类机制不完善、贫困人口的管理非动态、扶贫资源的"公地悲剧"、扶贫激励机制的缺陷。致使逆向激励效应的产生。为此,通过明确精准扶贫的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动态考评机制、创设"差额立项"的分类扶持机制、建立反馈机制等适应性治理路径,以期能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度,最终实现乡村贫困治理现代化体系。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对象 精准识别 适应性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詹国辉 张新文
乡村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成为当下乡村贫困治理的时代特征,而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亦是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载体。文章尝试建构适应性治理框架,力图诠释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机制。通过苏北X村的个案探讨,理顺了精准扶贫的"五位一体"运作机制,同时亦辨识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乡土困境:分类机制不完善、贫困人口的管理非动态、扶贫资源的"公地悲剧"、扶贫激励机制的缺陷。致使逆向激励效应的产生。为此,通过明确精准扶贫的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动态考评机制、创设"差额立项"的分类扶持机制、建立反馈机制等适应性治理路径,以期能提高扶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对象 精准识别 适应性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宝 苏琴
"赋权"是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视角。田野考察发现基层扶贫实践既有"赋权"又有变通的"控制",由此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精准"程度有所差异,为此,需要从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分析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从外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于较少受到当地社会网络的约束使其能够"理性行动",但在"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下,基层的扶贫工作队受到了"规避责任"与"追求政绩"的双重约束,故此工作队根据自利原则策略性地选择了赋权或控制策略。进一步考察发现,扶贫工作队主要通过利用传统权力结构、地方性知识及现代化知识话语"异化"赋权策略,从而构建了"控制性赋权"的实践逻辑。基于此,地方政府应着力于构建"外派"与"内生"相结合的基层扶贫工作队,设置部分基于"赋权""参与"的考核指标,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得长效脱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以执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贺立龙 左泽 罗樱浦
在精准扶贫的新阶段,以单一指标衡量贫困的方式已不合时宜,采用多维度贫困测度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产、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生活与健康及教育5个主维度、16项指标出发,对其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并考察各维度贫困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分析该地区在2006~2013年多维贫困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贫困县标准未能准确反映各县的真实贫困程度,可能导致对贫困县的判定出现误差;而多维度贫困测度法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精确瞄准致贫原因。2006~2013年地区多维贫困状况虽有缓和,但改善程度有限,甚至个别维度贫困状况呈上升态势。可见,适应精准扶贫要求,应推动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通过对L乡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贫困治理场域的国家自主性呈现一种嵌入式自主的形态。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通过贫困治理目标、贫困治理动员机制以及扶贫项目的分类嵌入,国家在贫困治理中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提升了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自上而下嵌入的刚性的贫困治理体系无法有效适应多元化的乡村社会,其认证能力、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能力存在有限性,国家自主性的嵌入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应从国家在乡村社会的认证能力、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共性等方面着手,提升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权威及政策执行能力。
关键词:
嵌入式自主 农村精准扶贫 国家自主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召华 王昕 罗宇溪
利用我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热量贫困线探讨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总体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均有显著的"扶贫"与"防贫"效应,但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表明社会保障区域瞄准存在错位。当期食物支出和贫困脆弱性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及"扶贫"与"防贫"区域瞄准效果的错位。从不同贫困程度个体回归结果来看,社会保障"扶贫"效果城乡差异不大;"防贫"效果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比较准确,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错位。
关键词:
社会保障 贫困脆弱性 减贫效应 城乡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海彦 王晶晶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贫困治理呈现出新样态:贫困户的显性贫困维度得到改善的同时,住房、健康和教育等隐性维度仍存在较深的剥夺,尤其是体现在非建档立卡户群体上;在有限扶贫预算和单一基层政治考核制度的双重约束下,扶贫资源的分配过程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瞄准机制的内生缺陷。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贫困剥夺是全方位的,表现在维度上各有侧重,微观差异明显。走出贫困治理的新困境需要调整扶贫策略,将多维贫困的理念深入基层农村,关注多维隐性贫困问题,提高多维贫困识别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分类施策;实现扶贫和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衔接;优化基层政治考核机制,建立与村庄微观特征相兼容的多维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基层乡村的贫困治理能力。
关键词:
多维隐性贫困 精准识别 乡村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本文考察了皖北一个普通贫困村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扶贫措施和脱贫成效,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其脱贫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村脱贫质量较好,脱贫结果稳定、可持续。本文描述了案例村庄脱贫基础上的发展情况,评价了该村的发展动力机制,指出以精准扶贫为代表的外援性因素是该村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内生动力正在形成,但是仍显薄弱,主要体现为:村庄治理缺乏人才,村内新型经营主体所带动的现代农业发展与普通农户的家庭经营脱节。本文提出,该村所代表的普通贫困村可以追求繁荣性发展,培养人才和建立良性村民自治机制是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本健 葛宇航 马九杰
缺乏资金是贫困户的核心特征,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作为为贫困户提供资金的两种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减贫事业。本文基于扶贫对象贫困程度差异和多维贫困的视角,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减贫绩效,并使用112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均能显著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且在精准扶贫时期,无论是否考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财政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效果均显著好于金融扶贫;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促进增收的效果因扶贫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财政扶贫短期内更有利于边缘贫困户增收,而金融扶贫则更有利于深度贫困户增收且具有长期效应;金融扶贫能显著改善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财政扶贫会使多维贫困状况恶化;财政扶贫可以提升金融扶贫缓解多维贫困的效果,金融扶贫也可以抑制财政扶贫带来的多维贫困状况恶化。
关键词:
金融扶贫 财政扶贫 扶贫绩效 多维贫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资产贫困 资产扶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资产贫困 资产扶贫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