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3)
2023(8229)
2022(6815)
2021(6017)
2020(4603)
2019(10468)
2018(10131)
2017(19016)
2016(10221)
2015(11301)
2014(11280)
2013(11244)
2012(10927)
2011(10240)
2010(10593)
2009(9901)
2008(9889)
2007(9092)
2006(8374)
2005(8093)
作者
(30362)
(25159)
(25094)
(23710)
(16197)
(12071)
(11460)
(9691)
(9614)
(9199)
(8769)
(8340)
(8276)
(8229)
(7972)
(7716)
(7398)
(7300)
(7244)
(7040)
(6536)
(6208)
(6053)
(5972)
(5695)
(5665)
(5586)
(5524)
(5016)
(5004)
学科
(52422)
经济(52377)
(27419)
管理(27237)
(20876)
企业(20876)
中国(18352)
地方(17734)
(15782)
贸易(15771)
(15373)
(15050)
方法(14302)
业经(13373)
(11725)
(11344)
数学(11336)
数学方法(11239)
农业(10324)
(10192)
地方经济(10072)
(9950)
(9654)
金融(9653)
(9339)
银行(9331)
(9139)
(9027)
环境(8262)
(8254)
机构
学院(154711)
大学(153426)
(67116)
经济(65757)
研究(57741)
管理(53401)
中国(44276)
理学(43950)
理学院(43388)
管理学(42811)
管理学院(42504)
(33985)
科学(32954)
(32375)
(29430)
研究所(26052)
(25708)
中心(25166)
财经(24461)
(24387)
师范(24213)
(23702)
北京(22233)
(21971)
经济学(21287)
(21034)
(20728)
师范大学(19377)
经济学院(19071)
业大(18896)
基金
项目(92032)
研究(72770)
科学(72595)
基金(64631)
(55073)
国家(54495)
社会(47471)
科学基金(46059)
社会科(44982)
社会科学(44973)
(36786)
教育(32705)
基金项目(32646)
(30403)
编号(29872)
(26647)
资助(25815)
成果(25786)
自然(25614)
自然科(24936)
自然科学(24932)
自然科学基金(24475)
发展(22249)
课题(22129)
(21841)
重点(21136)
(20213)
国家社会(19832)
(19231)
(18689)
期刊
(86695)
经济(86695)
研究(55481)
中国(37599)
(25245)
(24003)
教育(23460)
学报(22345)
管理(21869)
科学(20731)
(17908)
金融(17908)
大学(17554)
农业(16483)
学学(16051)
业经(15417)
经济研究(14114)
技术(13735)
财经(13535)
问题(12072)
(11979)
(11744)
国际(10287)
世界(8870)
图书(8853)
(8577)
商业(8103)
技术经济(7949)
(7847)
论坛(7847)
共检索到261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磊  
在"边际效用"论占据强势话语的当下,澄清其在价值理论上的误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稀缺""效用""边际效用""自然力"以及"生产要素"等"效用价值"论的逻辑中介范畴分析表明:价值的高低不在于"稀缺",而在于"劳动耗费"。因此"价值悖论"是一个伪问题,"无差异曲线"只能解释价值的表象,"稀缺"的改变以及"边际效用"趋于递减,是人类劳动的必然结果。"要素价值论"虽然有精确的"数学量化"做依据,但用数学精确量化以后的现象仍然是现象,并未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鋆  李俊高  
文章通过对"劳动创造价值"命题论证中两个代表性逻辑的学术批判与反思,试图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寻找启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的思想萌芽。文章认为:(1)劳动价值论并非是不合实际的主观想象,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是异化劳动价值论;(3)不能把异化劳动与马克思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画等号,同唯物史观相对立;(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非致力于解决价格决定、价格波动等经验科学命题,它能够被感性的价格现象所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本质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力与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马克思在肯定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对资本和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部,深入到资本矛盾的内在本质,将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等置于批判的核心,在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的基础上揭示资本生产的基本规律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资本的两重性,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有效地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建构政府、资本、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津  
对于19世纪遗留下来的重大学术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讨论和认识。生产要素价值论是维护剥削者利益的价值理论,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存在明显的认识分歧,但其内在的逻辑错误并不在于承认物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而在于混淆了物的作用与人对物的占有作用,即混淆了劳动客体在劳动整体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与剥削者作为变态的劳动主体对劳动客体的占有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可不必讳言剥削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只是,对于按要素分配的非劳动收入,我们要一方面明确其具有剥削性,是现实的剥削收入,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其在依法纳税后具有合法性,是受国家保护的合法收入。为此,与时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雄飞  
在同一部门内,个别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正比的结论没有反映个别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对部门整体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并把个别生产者的价值实现与价值决定混淆在一起。在两部门生产条件下,广义价值论认为:由于比较生产力高的部门广义价值大于本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比较生产力低的部门广义价值小于本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因此广义价值与比较生产力成正比。由于这种大于、小于的比较不能反映"成正比"的本来意义,即比较生产力提高,广义价值必然提高,以此为基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都是似是而非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分析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两部门模型和N部门模型表明,无论是广义价值论的两部门模型还是广义价值论的N部门模型,都不仅不符合基本的经济现实,而且违背了正常的逻辑推理,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继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之后的所谓第四大价值理论体系。同时,广义价值论构建过程中逻辑推理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骏民  李宝伟  
劳动价值论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效用价值论是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决定过程是一个寻找社会关系调节中心的社会过程,而效用价值的决定过程实际是对物的有用性的评价,从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如果物质财富是经济过程的目的,那么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马克思本人的现点就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财富是土地、劳动、资本物共同创造的。如果经济的目的不是物质的,而是价值的,那么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理论都要重新考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志国  
效用价值论存在四个矛盾,即商品价值需要精确计量与效用不可精确计量的矛盾,商品价值反映生产成本与效用不反映生产成本的矛盾,商品价值转移与效用不转移的矛盾,商品价值在生产交换中决定与效用在消费中决定的矛盾。效用价值论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理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张栋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劳动价值论成为了分析社会结构的基础,而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具备这种功能,并走上了100年的弯路;本文证明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统一,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以及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统一。对两种价值论统一性的论证,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姜英华  叶泽樱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和起统摄作用的逻辑形式,资本逻辑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存在境遇和人与人的真正关系。《资本论》通过对商品、劳动、货币等经济范畴和资本逻辑的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关系,批判了人的存在样态,为"现实的历史"的变革指明了道路,为诊断和反思现代性提供了存在论解释,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论》是关于"如何超越现实"的新的存在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海  
价值理论陷入混乱和停滞的首要原因是价值命名、界定和使用的混乱。其主要原因则是没有对价值进行语言逻辑分析,没有梳理价值思维的延伸路径,没有确定同一名相在不同语境下的实际含义。文章认为价值是价值判断的简称,包括使用价值判断和交换价值判断两种形态。价值是认识论概念而不是本体论概念,表达的是一种认识结果,各种寻找价值本体的努力都是出于误认。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影响价值判断因素及影响机制,包括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主体、价值判断客体、价值判断客体的创造活动、市场供需和消费体验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通过重新阐释供需关系可以将边际效用价值论纳入到劳动价值论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典型经济社会形态时所运用的基础理论。然而,在现实的研究和学习中,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其他价值论之间的关系经常被混淆或误解,这一基础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难以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本质。文章在分析和比较四种价值理论并指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几个常见诘难进行尝试性解答,并对其分析域做理论上的限定,以期使劳动价值论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意义上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陶生  胡爽平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价值源泉问题上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无论从理论来源、两者的关系和根本目的看,都不可能把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最终只能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否定,导致庸俗的多元价值论的重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