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9)
- 2023(14306)
- 2022(12267)
- 2021(11633)
- 2020(9567)
- 2019(22042)
- 2018(21506)
- 2017(41192)
- 2016(22505)
- 2015(25447)
- 2014(25175)
- 2013(24770)
- 2012(23011)
- 2011(20951)
- 2010(20984)
- 2009(20005)
- 2008(19607)
- 2007(17618)
- 2006(15301)
- 2005(13730)
- 学科
- 济(93161)
- 经济(93084)
- 管理(61075)
- 业(57064)
- 企(44702)
- 企业(44702)
- 方法(40508)
- 数学(36168)
- 数学方法(35738)
- 农(28391)
- 中国(27872)
- 财(23481)
- 贸(20680)
- 贸易(20671)
- 易(20188)
- 学(19213)
- 业经(19196)
- 农业(18370)
- 制(18129)
- 地方(17574)
- 银(15296)
- 银行(15274)
- 环境(14929)
- 行(14606)
- 策(14330)
- 和(14040)
- 融(14016)
- 金融(14013)
- 务(13451)
- 财务(13409)
- 机构
- 学院(318916)
- 大学(316711)
- 济(136301)
- 经济(133520)
- 管理(120465)
- 研究(112565)
- 理学(102496)
- 理学院(101352)
- 管理学(99686)
- 管理学院(99093)
- 中国(87490)
- 京(67635)
- 科学(67203)
- 财(62722)
- 所(57046)
- 农(53341)
- 中心(52026)
- 研究所(51675)
- 财经(49361)
- 江(48070)
- 业大(45490)
- 经(44839)
- 北京(42962)
- 范(42680)
- 师范(42344)
- 经济学(42336)
- 农业(41991)
- 院(40828)
- 经济学院(38192)
- 州(37750)
- 基金
- 项目(208376)
- 科学(163802)
- 研究(155936)
- 基金(150214)
- 家(130107)
- 国家(129059)
- 科学基金(109544)
- 社会(98891)
- 社会科(93756)
- 社会科学(93728)
- 省(80547)
- 基金项目(77869)
- 教育(71746)
- 划(68379)
- 自然(68285)
- 自然科(66572)
- 自然科学(66549)
- 自然科学基金(65330)
- 编号(64851)
- 资助(62292)
- 成果(53521)
- 重点(47427)
- 部(47184)
- 发(46308)
- 课题(45372)
- 创(42814)
- 国家社会(40942)
- 教育部(40215)
- 创新(40125)
- 性(39780)
- 期刊
- 济(152178)
- 经济(152178)
- 研究(95558)
- 中国(64868)
- 农(49410)
- 财(47789)
- 学报(46267)
- 科学(44667)
- 管理(41570)
- 教育(34969)
- 大学(34810)
- 农业(33777)
- 学学(32618)
- 融(30802)
- 金融(30802)
- 技术(27247)
- 经济研究(25525)
- 业经(25308)
- 财经(23929)
- 经(20712)
- 问题(20151)
- 贸(18800)
- 业(18344)
- 国际(16315)
- 技术经济(16047)
- 统计(15779)
- 世界(15501)
- 资源(14941)
- 版(14736)
- 图书(14634)
共检索到480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国栋 吕晓 牛善栋
【目的】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量化评价研究,为未来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可持续高效率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MC指数模型,从政策路径、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3个方面对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数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时间上呈现统领文件效力强的特征,空间上呈现毗邻效应、涟漪效应和模仿学习的特征;(2)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在不断完善,任何有关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在特定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选取的5项黑土地保护政策样本设计总体较为合理,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内蒙古为完美等级,黑龙江和辽宁为优秀等级,中央和吉林为良好等级。【结论】各地应考虑自身特色和黑土地保护现状,因地、因时制宜制定有力且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方案,积极营造黑土地保护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梅 张涵野
文章将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基于5县区29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研究了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果,进一步检验了作用机制与地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在综合效果上实现了“创新补偿”效应,显著提高了农业GTFP。(2)需求型政策工具对农业GTFP促进作用的边际效应最大,环境型次之,供给型最小。目前,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中需求型占18.8%、环境型占30.0%、供给型占51.2%,表明市场机制作用效率高于政府直接干预。(3)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对农业GTFP的影响具有地理空间异质性,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为克山县>总样本>龙江县;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为北林区>克山县>龙江县>总样本>兰西县>依安县;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为克山县>龙江县>依安县>总样本>兰西县>北林区。(4)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供给型政策工具通过推动规模经营、需求型政策工具通过拉动市场参与、环境型政策工具通过影响风险感知促进农业GTFP提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立超
以施耐德和英格拉姆的政策工具分类框架为X维度,以职业教育发展链要素为Y维度,构建出"政策工具·发展链"二维框架,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内容编码、归类统计、数据分析,剖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潜在的问题。从政策工具维度看,政策工具的配置类型较为齐全,但权威型工具使用过溢,激励型、能力型和学习型工具相对短缺,符号劝诫型工具内部结构失衡;从发展链维度,政策文本涵盖思想态度、制度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参与和质量保障六个方面,但不同发展链之间的比重差异悬殊,对师资建设的关注最少。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应适当缩减权威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强化能力型和激励型政策工具,鼓励校企合作与社会参与,关注师资建设和教师素养提升,实现政府角色转型,不断提升政策工具与职业教育发展链的适切程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戴悦 林雅婷 郑振佺 张宝泉
目的:对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文件的政策工具进行量化分析,揭示现有政策工具在应用中的特点与问题,以期为三明医改经验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基于"政策工具类型维度"和"政策工具目标价值维度"对三明市201 2—2020年发布的151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供给型政策工具占23.17%,需求型政策工具占21.85%,环境型政策工具占54.97%,结果显示出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其在各阶段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选择特征,整体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规制性特点。结论:优化三明医改政策工具结构,增加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政策工具与目标价值的融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代佳欣 高凡
[目的/意义]隐私保护已成为国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重要政策目标。聚焦央地政府数据开放隐私保护的政策工具问题,进而研究央地政策工具的共识、差异和深层逻辑。[方法/过程]选取2013—2022年间央地制定的政府数据开放隐私保护相关政策121份,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央地政策的文本属性、主体特征和词频作量化分析。根据罗斯威尔和赛格菲尔德提出的政策工具分类框架,系统论析央地政策工具类型及其工具要素分布,比较央地政策工具的同异性,进而解释政策工具选择的内在逻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央和地方运用政策工具的总体目标都锚定信息安全管理、行政服务改革和技术发展;央地政策工具分类结构的一致性较强,表现出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使用率逐渐递减的总体趋势。然而,央级政策主体“中心—边缘”结构显著,省级政策主体却呈现“一核多元”特征;单类政策工具的内在结构和政策工具组合形式也具有央地差别。央地政策工具选择的差别,反映出政治情境回应逻辑、价值规范引导逻辑和理性执行逻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费红梅 孙铭韩 王立
在黑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利用吉林省黑土区68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价值感知和政策工具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及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价值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而政策工具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的驱动作用有限,但政策工具通过其调节作用能够增强利益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同时弱化风险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了价值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推进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户价值感知的内在激励作用,强化政策工具的外在驱动力,把握政策工具对价值感知的调节作用对推进农户参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光 宋洪玲
借助于相关政策设计,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各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及关键驱动力。本文以近年来不同地区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文本为对象,运用ROSTCM6.0软件对政策样本进行文本挖掘,构建PMC指数模型,并结合PMC曲面对中国数字经济政策的区域化属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在31个省(区、市)62项政策样本中,87.1%的省份其数字经济政策属于优秀和完美等级,其中,25个省份为优秀等级,4个地区为完美等级;其余12.9%为可接受等级。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省份的数字经济政策,无论是从政策性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等层面看,还是从政策效果等方面看,均处于较为完善的水平。未来区域数字经济政策设计在充分激发数字经济的外溢性和网络性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技术发展特质,动态优化政策体系。
关键词:
数字经济 PMC指数模型 量化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敏 龙勇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本文以此为分析蓝本,以政策工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政策驱动主体为分析维度,构建三维研究分析框架。将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通过政策工具分类、文本内容编码、统计描述、多维度交互分析等方法剖析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工具分布和使用情况。从三维分析结果来看,政策工具的分布不仅在数量上有差异,而且在组合结构上有区别。未来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应强化政策工具的平衡使用,提升各类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不同政策目标细化政策举措,各有侧重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充分激发政策驱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形成齐抓共推的生动局面。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健 完颜邓邓
为探究我国为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目标而构建的政策工具体系,分析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工具选择及构成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由62份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文本构成的政策样本集,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按照分析框架构建、分析单元划定、政策工具编码、频次统计分析等步骤,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本要素两个纬度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存在不同基本要素间政策分布差距过大;政策工具应用结构失衡、应用范畴单一;各部门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应优化政策工具应用结构,推动各基本要素均衡发展,提升政策工具与基本要素间的拟合度,增强政策可操作性,构建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方 张胜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中央政府颁布的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领域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关注的重点;公共服务类供给型政策工具以及法律规制类、策略性措施类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过溢;融资支持、财税优惠等经济激励类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缺失;知识产权政策工具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活动领域应用不足。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政策 政策工具 文本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方 张胜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中央政府颁布的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领域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关注的重点;公共服务类供给型政策工具以及法律规制类、策略性措施类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过溢;融资支持、财税优惠等经济激励类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缺失;知识产权政策工具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活动领域应用不足。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政策 政策工具 文本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王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而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为了进一步认识城市土地政策在推动改革进程中的作用,理解政策选择和演进的逻辑,以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频词的变化来研究政策目标的变化,所选择的样本来源于中央政府层面在1978—2022年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的重点明显经历了城市土地市场化、调控土地市场和建设城乡统一市场3个不同的阶段,在政策演变中传统思想、土地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均影响着政策的选择,但政策始终内生于国家发展战略,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力量推动下演进。通过对政策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必须继续推进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未来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土地利益的分配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双志
构建适切的培训政策是有序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前提。以各级政府公开颁布的16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为分析对象,遵循"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三维分析框架,通过主体梳理、工具分类、目标厘定、内容编码、统计描述等技术手段将当前培训政策的内在行动机理予以完整呈现。研究发现,就政策主体而言,人社部门一家独大,成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从政策工具来说,市场激励型工具使用最多,其次是命令控制型工具,而自愿参与型和舆论引导型工具的使用相对不足;就政策目标而言,对培训管理规范化关注最多,其次是培训资源市场化与培训载体多元化,而对培训对象普惠化和培训形式多样化的关注比较少。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优化政策主体构成,形成部门协同治理;丰富政策工具选择,活跃技能培训市场;厘清政策目标定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乐乐 王曦
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基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过程的三维分析框架,对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过程可以分为政策探索(2009—2015年)、政策推进(2016—2020年)以及政策深化(2021—至今)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政策工具以环境型工具为主(57.23%),供给型工具次之(24.07%),需求型工具使用最少(18.71%);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呈现以国务院为主导,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核心,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主体为局部核心的多元主体协作格局。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需要提高政策工具使用的均衡性,把握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优化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