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7)
- 2023(11274)
- 2022(9015)
- 2021(8342)
- 2020(6781)
- 2019(15358)
- 2018(14989)
- 2017(28888)
- 2016(15958)
- 2015(17938)
- 2014(18309)
- 2013(17703)
- 2012(16387)
- 2011(14456)
- 2010(15014)
- 2009(13958)
- 2008(14411)
- 2007(13434)
- 2006(12155)
- 2005(11425)
- 学科
- 企(74372)
- 企业(74372)
- 业(72015)
- 管理(66742)
- 济(61861)
- 经济(61762)
- 财(32422)
- 方法(23859)
- 业经(23378)
- 制(22991)
- 务(19188)
- 财务(19152)
- 财务管理(19125)
- 企业财务(18129)
- 中国(17987)
- 银(17332)
- 银行(17319)
- 策(17158)
- 体(16508)
- 行(16329)
- 技术(16036)
- 农(15835)
- 数学(15808)
- 数学方法(15602)
- 理论(15560)
- 和(13558)
- 划(13385)
- 体制(12584)
- 财政(12409)
- 企业经济(12313)
- 机构
- 学院(226678)
- 大学(219483)
- 济(93479)
- 管理(91496)
- 经济(91338)
- 理学(76525)
- 理学院(75802)
- 管理学(74920)
- 管理学院(74448)
- 研究(72649)
- 中国(63294)
- 财(53553)
- 京(46066)
- 科学(39804)
- 江(38851)
- 财经(38596)
- 所(35926)
- 经(34755)
- 中心(34278)
- 农(32375)
- 研究所(31588)
- 州(30240)
- 北京(29120)
- 财经大学(28056)
- 业大(27491)
- 经济学(27330)
- 范(26664)
- 院(26627)
- 师范(26404)
- 商学(25906)
- 基金
- 项目(137646)
- 科学(110065)
- 研究(107258)
- 基金(99145)
- 家(83933)
- 国家(83044)
- 科学基金(73057)
- 社会(67734)
- 社会科(64083)
- 社会科学(64063)
- 省(55286)
- 基金项目(50784)
- 教育(50083)
- 编号(45451)
- 自然(45304)
- 划(45259)
- 自然科(44309)
- 自然科学(44297)
- 自然科学基金(43573)
- 资助(40566)
- 成果(38250)
- 课题(32090)
- 创(30723)
- 重点(30611)
- 部(30551)
- 发(29493)
- 项目编号(29015)
- 性(28813)
- 创新(28406)
- 制(28048)
- 期刊
- 济(114605)
- 经济(114605)
- 研究(72972)
- 中国(51314)
- 财(47667)
- 管理(41472)
- 融(35171)
- 金融(35171)
- 农(29371)
- 教育(28247)
- 科学(28116)
- 学报(27837)
- 技术(23039)
- 大学(22163)
- 学学(20978)
- 财经(20495)
- 业经(19571)
- 农业(17938)
- 经济研究(17599)
- 经(17571)
- 问题(13823)
- 财会(12515)
- 贸(12445)
- 技术经济(12156)
- 现代(11922)
- 坛(11511)
- 论坛(11511)
- 国际(11240)
- 经济管理(10958)
- 职业(10947)
共检索到37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旻 王迎春
"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是深化职教改革、化解产教融合发展困境、实现职教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是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目标,在培养职业人与社会公民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是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基本存在形态与重要治理机制。"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关系共同体,通过人为构建的方式产生。确保职教命运共同体的顺利推进,需要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基于认同的集体行动;加强"政校行企社"协同行动的制度建设,为命运共同体提供保障;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划分主体职责。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超锋
基于共生理论,深度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企共生系统,探究其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的实施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友仕 李武修 孙丰鑫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是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校企深度融合、创建与运行校企共同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政府力量、学校教学资源、企业生产资源和学生参与,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的深度交叉融合,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操技能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文章通过阐述校企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和意义,分析了创建与运行校企共同体存在的困难,进而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参与主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信用风险持续暴露,银企关系陷入困境,由"蜜月期"滑落到"紧张期"。银企关系如果出现恶化,必将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构建银保企命运共同体,重塑良好关系,是新形势下破解企业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现实选择。构建良好银企关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银企关系 银行业机构 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蘋 陈时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只海平 王明耀 富国亮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政行企校 利益共同体 问题 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只海平 富国亮
内涵"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通过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基础,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联合构建的一种合作办学新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晓芳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从理论逻辑看,场域理论、共生理论和治理理论三大理论对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从内涵特征看,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包含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治理共同体和校企情感共同体三个维度,具有战略性、系统化、动态性等特征;从实践路径看,政府、学校和企业要三方联动,依循"激发动力—提升能力—增强活力"的行动路径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智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育人存在的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院校层面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构建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前提,进而提出了构建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地方政府主导,资源权益共享,实现校地合作从聚合到融合的转变;组建"双主体"企业学院,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引入企业考官和企业标准,实现校企联动、过程共管、人才共选共育;实现校企文化双向融通,传承传统文化;建立涵盖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多方协同共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政企校 协同育人 共同体 构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伙伴关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蒋锡培
做企业靠天时地利人和。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最大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成本是制度成本。怎样能够使市场和企业家们有信心,怎样通过更好的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激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依"道"而行。企业与市场、时代、国家同频共振,才是最大的商道。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学习全球的标杆企业,并努力超越标杆。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企业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丁工
随着全球各国前途相通、命运相联程度的日益加深,需要各国协同合作解决的跨国性、世界性问题大幅增多,中国战略机遇期已由突出"随势"和"用势"向强调"谋势"和"造势"演化。当前,战略机遇期已经不单是中国独享自用的有利时机,还是为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贡献智慧、力量、方案的特殊阶段。中国若想更好地维系、善用战略机遇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与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来应对风险、化解挑战,就成为中国思考对外战略路径模式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国应牢牢把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努力将维系和延续中国战略机遇期同全球人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瑾 黄玲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命题,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需要,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需要。上海开放大学和紫江集团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进而形成典型的"紫江模式"过程中直击传统企业如何培养并留得住优秀员工、开放大学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以及政府职能如何转变的痛点,重点在生源选择、教育供给侧改革、学习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取得了开辟职后教育新领地、促进政府服务职能转型、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创新、发挥辐射示范效应等成效。在反思开放大学在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育人的环境、加强多元主体职能建设、促进多元主体资源整合方面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校企命运共同体 紫江模式 开放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