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7)
- 2023(5921)
- 2022(5341)
- 2021(4925)
- 2020(4530)
- 2019(10667)
- 2018(10404)
- 2017(20415)
- 2016(11278)
- 2015(13003)
- 2014(13184)
- 2013(12996)
- 2012(12432)
- 2011(11168)
- 2010(11511)
- 2009(10821)
- 2008(11020)
- 2007(10298)
- 2006(8667)
- 2005(7734)
- 学科
- 济(48180)
- 经济(48119)
- 管理(31918)
- 业(30440)
- 方法(24086)
- 企(24045)
- 企业(24045)
- 数学(21577)
- 数学方法(21414)
- 财(15123)
- 农(13800)
- 中国(12185)
- 学(10018)
- 地方(9382)
- 贸(9330)
- 贸易(9329)
- 易(9061)
- 农业(8926)
- 制(8727)
- 业经(8703)
- 家(8687)
- 务(7668)
- 财务(7652)
- 国家(7651)
- 财务管理(7614)
- 和(7416)
- 企业财务(7163)
- 融(7138)
- 金融(7136)
- 银(7063)
- 机构
- 大学(167718)
- 学院(164864)
- 济(70307)
- 经济(68851)
- 管理(63468)
- 研究(56541)
- 理学(54540)
- 理学院(53925)
- 管理学(53097)
- 管理学院(52775)
- 中国(41963)
- 京(35227)
- 财(34752)
- 科学(34640)
- 农(29969)
- 所(29409)
- 财经(26840)
- 研究所(26714)
- 中心(26583)
- 业大(25197)
- 江(25009)
- 经(24381)
- 农业(23764)
- 经济学(22388)
- 北京(22272)
- 范(21488)
- 师范(21284)
- 经济学院(20453)
- 财经大学(19890)
- 院(19591)
- 基金
- 项目(107632)
- 科学(83660)
- 研究(78618)
- 基金(77947)
- 家(68578)
- 国家(67614)
- 科学基金(56440)
- 社会(49504)
- 社会科(46835)
- 社会科学(46816)
- 省(41496)
- 基金项目(41414)
- 教育(35967)
- 自然(35735)
- 划(35277)
- 自然科(34847)
- 自然科学(34833)
- 自然科学基金(34214)
- 编号(32199)
- 资助(32188)
- 成果(27234)
- 部(24751)
- 重点(24286)
- 发(23224)
- 创(22035)
- 课题(21817)
- 教育部(21081)
- 科研(21050)
- 创新(20631)
- 大学(20511)
共检索到24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光友 邱长溶
是“政府预算”还是“国家预算”?长期以来,我国在二者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可以说二者基本上是混用的。在中国“政府预算”与“国家预算”两词的使用存在广泛争论,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分歧是因为对“政府预算”还是“国家预算”这一问题的研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中国特色。区分“政府预算”与“国家预算”两词的含义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对我国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蔡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改革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争论,终于选择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发展方向。尽管时至今日,关于公共财政框架的具体模式选择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观点。但就政府预算之于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在政府预算的相关文献和实际工作中,时常会发现还有国家预算、公共预算等与政府预算经常混用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我国的预算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构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财政学研究中,基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蔡琛 苗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经过四十年的变迁,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并逐渐向匹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方向转变。总体看,预算改革经历了萌芽、兴起和再出发三个阶段,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共同推动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呈现"中间扩散型"和"供给主导型"并存的特点,既有渐进式也有激进式的预算改革,并呈不断形成又不断突破路径依赖的趋势。为建立完善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要从提高预算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支出效果、加强总额控制、强化预算监督等维度加以谋划,以实现财政可持续。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国家预算是预算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能够明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责任政府;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权力;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和社会运行效率;能够促进政府分工协作、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预算的国家治理效应,在预算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有必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国家预算是预算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能够明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责任政府;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权力;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和社会运行效率;能够促进政府分工协作、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预算的国家治理效应,在预算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有必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雪云 韩宗保
政府预算调整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强化权力机关对预算调整的法律约束,是规范政府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我国新预算法虽然明确规定了预算调整的范围,但是,由于没有跳出"预算收支总量平衡"的预算调整判定标准,对政府预算执行中引起收支总量变动的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因素、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的前提条件、预算执行中增加债务发行的前提条件等方面规定不够细化,需要进一步在预算法实施条例中进行明确规定并加强预算调整管理。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预算调整 支出管理 债务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诺 凌思远 贾婧
(一)健全预算法律,保障预算公开透明。预算公开透明不仅仅要求预算报告、过程文件、决算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开,还要求政府筹集、使用预算资金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执行结果、绩效评价向公共公告。与美国不同,我国现阶段预算编制、执行过程并没有相应的实时公开的要求,而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与2008年执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未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信息公开从法律上进行规定,因而当前预算编制主体并没有动力进行
关键词:
预算公开 代议机构 信息公开 实现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金秀
一、政府预算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 及其效应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原本是用来研究企业经济行为的理论工具,通过这一理论工具来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特征,寻求公司治理的合理结构,其结论是:由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由经理人员获得剩余收益来降低代理成本,此后该结论进一步发展到对代理人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月玲 訾秋芝
我国的国家预算长期以来属于粗放型的 ,国家预算在编制方面存在诸如预算编制较粗、批复滞后、缺乏定量定额标准、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等方面的不足。国家预算编制的改革是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预算只是收支计划 ,科学的预算重在落实。国家预算编制的改革对企业预算编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家预算 编制方法改革 执行 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贝
财政的国家分配与政府分配在分配的主体、对象和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新时期,要坚持以国家分配原则指导政府分配,使政府分配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利益。吸收和借鉴西方财政分配监督的经验,使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走向完善。
关键词:
财政改革 国家分配 政府分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丛树海
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活动无所不包 ,政府的一般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混为一体。政企合一反映在预算体制上是一种将“吃饭”与“建设”合而为一的单一预算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使政府职能较改革前有了明显的转换。本文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 ,重塑国家预算制度 ,包括预算体系和各个预算的组织 ,建立由国家公共预算为主体 ,辅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新的“三位一体”的国家分类预算体系及其制度。
关键词:
重塑 预算 体系和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邹立文
国家预算完整性亟待加强邹立文国家预算完整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预算的鲜明特征,也是编制国家预算,进行预算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预算必须包括全部预算收支,全面反映政府活动,不允许有预算外的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一、我国国家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诺 凌思远 贾婧
从税收史学上讲,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权责对等"维系着经常性赋税所形成的长期稳定的税收关系,国家接受公民让与部分私权必然需要承担按照公民意愿支出财政资金的责任。而国家预算作为实现权责对等的必然手段,其预算信息公开本质上则成为实现权责对等的具体实践形式。国家预算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监督政府是否按照公民意愿支出财政资金的起点,也是实现预算参与、预算民主的先决条件。在分析英美国家预算信息公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教训,认为需要在健全预算法律、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展信息渠道四个方面保障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瑞金 陆美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公共财政是我国市场经济下财政改革的取向和模式,这已成为国家决策层与理论界的共识。但在与此相对应的政府预算体系的建立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相对应,国有资产财政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相对应,主张建立“二元财政”;二是公共财政涵盖了整个预算体系,认为公共财政是唯一的类型,并且与广义的公共预算相对应。本文试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剖析,探求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正确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