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6)
- 2023(13527)
- 2022(11714)
- 2021(10814)
- 2020(9450)
- 2019(21501)
- 2018(21769)
- 2017(42505)
- 2016(23622)
- 2015(26668)
- 2014(27240)
- 2013(26782)
- 2012(25376)
- 2011(23041)
- 2010(23642)
- 2009(22215)
- 2008(22499)
- 2007(20742)
- 2006(18187)
- 2005(16902)
- 学科
- 济(93358)
- 经济(93218)
- 管理(71490)
- 业(64975)
- 企(53091)
- 企业(53091)
- 方法(42197)
- 数学(36773)
- 数学方法(36380)
- 财(29588)
- 农(27003)
- 中国(26628)
- 制(24968)
- 学(21448)
- 业经(19919)
- 银(18337)
- 银行(18291)
- 贸(18117)
- 贸易(18111)
- 易(17623)
- 行(17475)
- 体(17297)
- 务(16932)
- 财务(16886)
- 财务管理(16835)
- 融(16817)
- 金融(16808)
- 农业(16573)
- 地方(16264)
- 企业财务(15968)
- 机构
- 大学(351403)
- 学院(348480)
- 济(142305)
- 经济(139101)
- 管理(128349)
- 研究(120725)
- 理学(109552)
- 理学院(108278)
- 管理学(106364)
- 管理学院(105714)
- 中国(92217)
- 京(75107)
- 科学(73926)
- 财(72862)
- 所(63284)
- 农(62753)
- 研究所(56981)
- 财经(56485)
- 中心(54814)
- 江(54554)
- 业大(52489)
- 经(51035)
- 农业(49703)
- 北京(47469)
- 范(45419)
- 师范(44893)
- 经济学(44575)
- 院(43064)
- 州(42691)
- 财经大学(41744)
- 基金
- 项目(223224)
- 科学(174479)
- 研究(162115)
- 基金(161651)
- 家(141935)
- 国家(140807)
- 科学基金(118349)
- 社会(101945)
- 社会科(96533)
- 社会科学(96504)
- 省(86779)
- 基金项目(84995)
- 自然(76064)
- 教育(75558)
- 自然科(74250)
- 自然科学(74220)
- 划(73941)
- 自然科学基金(72943)
- 资助(66819)
- 编号(65980)
- 成果(56272)
- 重点(51124)
- 部(50801)
- 发(47271)
- 课题(46601)
- 创(45956)
- 制(43631)
- 创新(43151)
- 教育部(43095)
- 性(43004)
- 期刊
- 济(159686)
- 经济(159686)
- 研究(104977)
- 中国(70450)
- 学报(58886)
- 财(58473)
- 农(57067)
- 科学(51982)
- 管理(47137)
- 大学(44107)
- 学学(41624)
- 教育(37983)
- 农业(37879)
- 融(34933)
- 金融(34933)
- 财经(28910)
- 技术(28750)
- 经济研究(25785)
- 业经(25327)
- 经(24798)
- 问题(21791)
- 业(19526)
- 理论(18398)
- 贸(18167)
- 版(18006)
- 技术经济(16634)
- 实践(16539)
- 践(16539)
- 统计(16337)
- 商业(15596)
共检索到528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贾康
产能过剩的实质是投资过度。我国的产能过剩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度干预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主要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本文以"政府价格信号"为核心概念,分析指出体制性产能过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政府在GDP、税收、就业等导向下,通过运用手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强力干预市场、大幅度拉低各项要素价格,对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强烈的不当刺激所致。因此,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恢复正确的价格信号与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面对真实成本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引出淘汰落后产能、消减过剩产能的结果。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价格的诸多体制性土壤...
关键词:
政府价格信号 产能过剩 要素市场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俏彬 贾康
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恢复正确的价格信号与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面对真实成本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以实现淘汰落后产能、消减过剩产能的效果。化解体制性产能过剩的重点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价格的诸多体制性土壤,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和财税制度,使国家产业政策及其实施机制科学化、合理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张鹏清
文章分析了外资进入背景下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考虑了地方政府进行竞争性补贴和协调性补贴两种情况。在外资进入的背景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导致一个更高的补贴力度,从而使国内企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第二,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使得国内企业的产能和产量水平更高,同时加剧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第三,虽然地方政府之间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会降低国内企业的自生能力。第四,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给辖区带来更高的GDP。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地方政府补贴 体制性产能过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立国 周雨
体制性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体制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能力仍然极强,尤其是对要素市场的干预,这种干预能力造成了目前的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本文尝试从内部成本外部化的视角,对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运用动态模型来说明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对产能过剩形成的影响,阐述内部成本外部化产生的地方政府行为动因和运用要素市场内部成本外部化的行为,最终构造出了地方政府行为—要素内部成本外部化—产能过剩的因果链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宋大强
本文基于2007~2019年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为切入点,利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测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指数并从中剔除经济周期性影响造成的产能过剩波动,进而得出体制性产能过剩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呈逐年下降态势,但下降速度随时间而变慢。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指数高于大多数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减弱速度的波动幅度要小于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汉飞
世界金融危机凸显过剩产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本文受经典理论"公用地悲剧"的启发,构建了区域产业发展模型,论证了区域政府间非合作博弈是导致宏观领域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揭示了我国产能过剩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靠以限制投资为主线的宏观政策调控乃至行业市场产销形势监测是不够的,必须重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把促进区域政府间的博弈从不合作走向合作,消弭区域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减少地方政府间低层次的竞争,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为有效化解体制性产能过剩困局的长期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产能过剩 非合作博弈 合作共赢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赵润之
为了分析中国式分权下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本文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进行补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首先区分了地方政府的产量补贴与产能补贴,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地方政府是"市场效率导向"型或"辖区GDP导向"型时的体制性产能过剩、社会福利和企业自生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地方政府的产量补贴,还是地方政府的产能补贴,都会使得企业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为"辖区GDP导向"型时,地方政府对辖区GDP的重视程度与整体社会福利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中央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地方官员政治晋升规则,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治理体制性产能过剩,既要考虑社会福利效应,也要考虑企业的自生能力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皮建才 黎静 管艺文
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在分权经济下进行政策性补贴竞争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目标的"市场效率导向"和"辖区GDP导向"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补贴、体制性产能过剩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辖区GDP导向"下,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补贴和体制性产能过剩程度都会随着其对"辖区GDP"看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变化受市场潜在规模的限制,呈现倒U型变化。因此,中央政府要协调地区经济竞争行为,引导地方政府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防止出现由补贴过度而引起全国福利水平下降的情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耿强 吕大国 李晓萍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土地的模糊产权、环境保护体制上的严重缺陷和金融机构的软约束问题,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体制扭曲背景下,地区对于投资的补贴性竞争才是导致产能过剩最为重要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建立模型详细说明:地方政府低价供地等所导致的补贴效应,地方政府低价供地以及协调配套贷款等行为的影响下,企业自有投资过低所导致的严重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产能过剩。本文研究表明,从根本上解决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杭行
中国股市自身体制存在巨大缺陷,且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不规范,故应加快市场建设,逐步解决公有股上市、开展股票指数期货、期权交易业务等,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股票市场 体制缺陷 主体行为 股市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卫平 孔国梁
近年来,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人民币升值则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国内市场,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导致储蓄存款不断增长。流动性过剩导致楼市和股市的“高温”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化解之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骆学韧 江燕
以限购令为主的本轮房地产调控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表现为房地产市场和政府的"双失灵"。本文认为在外部流动性泛滥与内部非充分竞争的市场化条件双重作用下,强大的政府干预力量使经济的运行服从于政治决策而非经济规律本身,房地产市场可能被扭曲。应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市场与政府政策两个维度,破解房地产调控失灵困局。为此,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纠正政府的缺位与错位,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房地产政策体系,形成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希伟 沈璐敏 吴意云 罗德明
针对中国产能过剩的长期性抑或周期性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政府过度干预(如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角度进行解释,忽略了政企合谋。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首次在国有、民营二元所有制结构下探讨企业产能过剩的异质性形成机理。理论研究表明,政企合谋是民营企业落后过剩产能形成以及淘而不汰的重要原因。政企合谋一方面使本该淘汰的落后小煤炭企业存活在市场上,另一方面还诱使有能力投资安全清洁生产设备的企业转而选择交保护费,并以落后的方式生产,加剧落后产能的形成。此外,针对国有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虽有利于保障国有煤炭企业安全清洁生产,但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希伟 沈璐敏 吴意云 罗德明
针对中国产能过剩的长期性抑或周期性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政府过度干预(如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角度进行解释,忽略了政企合谋。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首次在国有、民营二元所有制结构下探讨企业产能过剩的异质性形成机理。理论研究表明,政企合谋是民营企业落后过剩产能形成以及淘而不汰的重要原因。政企合谋一方面使本该淘汰的落后小煤炭企业存活在市场上,另一方面还诱使有能力投资安全清洁生产设备的企业转而选择交保护费,并以落后的方式生产,加剧落后产能的形成。此外,针对国有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虽有利于保障国有煤炭企业安全清洁生产,但会滋生依靠补贴存活的国有"僵尸企业"过剩产能。本文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中国煤炭行业因政企合谋与补贴政策带来的产能过剩导致全社会消费者福利水平损失约9%;其中,政企合谋带来的落后过剩产能由于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比补贴政策带来的国有"僵尸企业"过剩产能造成更大的福利损失。上述结论在核心参数波动情况下仍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政企合谋的影响不容小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灵 陈菡彬
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钢铁产业是我国诸多产能过剩产业中资产规模最大、就业人员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产业,因而也是承担去产能任务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文章阐述了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