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4)
- 2023(11987)
- 2022(10096)
- 2021(9443)
- 2020(7623)
- 2019(17647)
- 2018(17258)
- 2017(32475)
- 2016(17229)
- 2015(19366)
- 2014(19291)
- 2013(18740)
- 2012(17449)
- 2011(15738)
- 2010(16422)
- 2009(14902)
- 2008(14484)
- 2007(13241)
- 2006(12026)
- 2005(10932)
- 学科
- 济(77500)
- 经济(77314)
- 业(45661)
- 管理(42590)
- 企(34601)
- 企业(34601)
- 方法(30354)
- 农(25555)
- 中国(25348)
- 数学(25136)
- 数学方法(24561)
- 地方(20983)
- 业经(19055)
- 贸(18394)
- 贸易(18380)
- 易(17924)
- 农业(17456)
- 财(15216)
- 理论(14412)
- 学(13458)
- 制(12811)
- 和(12724)
- 出(12523)
- 融(12227)
- 金融(12225)
- 发(12197)
- 银(11991)
- 银行(11978)
- 行(11698)
- 技术(11683)
- 机构
- 学院(243718)
- 大学(240339)
- 济(100119)
- 经济(97912)
- 管理(90215)
- 研究(85563)
- 理学(76755)
- 理学院(75818)
- 管理学(74024)
- 管理学院(73583)
- 中国(64734)
- 京(52109)
- 科学(50929)
- 财(45762)
- 所(42842)
- 农(39479)
- 中心(39236)
- 研究所(38455)
- 江(38064)
- 财经(35212)
- 范(35099)
- 师范(34751)
- 业大(34139)
- 北京(33530)
- 经(31831)
- 州(30858)
- 院(30782)
- 经济学(30710)
- 农业(30202)
- 师范大学(27634)
- 基金
- 项目(158970)
- 科学(125262)
- 研究(119753)
- 基金(112874)
- 家(98326)
- 国家(97110)
- 科学基金(82891)
- 社会(77147)
- 社会科(72158)
- 社会科学(72138)
- 省(64132)
- 基金项目(58054)
- 教育(56440)
- 划(52986)
- 自然(50956)
- 自然科(49810)
- 自然科学(49799)
- 编号(49380)
- 自然科学基金(48863)
- 资助(46955)
- 成果(40876)
- 发(39218)
- 重点(36075)
- 课题(35656)
- 部(34477)
- 创(33183)
- 发展(31499)
- 国家社会(31417)
- 展(30972)
- 创新(30871)
共检索到385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瑞强
"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作为"收入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的发展模式,具有发展性、预防性、风险性、竞争性等特征。基于多维贫困、动态贫困视角理解"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理念,系统解析"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的对象瞄准、运作模式与救助标准、资金保障与实施监管等关键问题,依法依规实施救助,健全核算系统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明确"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工作异化现象,以有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社会救助 模式 保障 监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大慰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社会救助 救助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廉超 林春逸 裴金平
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保障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背景下,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与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效,但是,贫困地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仍未引起各界足够的重视,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较薄弱,女性就业难问题突出,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总体上仍较薄弱等。应从强化对贫困地区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的重视程度,加强贫困地区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增强贫困地区女性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与进一步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左停
2007年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推开,很快成为中国农村最重要的民生政策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低保作为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的一个兜底性措施。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该政策的转移支付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北海 王连生
支出型贫困是指因某些风险经历造成家庭刚性支出过高,远远超出家庭承受能力,使家庭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贫困类型。支出型贫困家庭多分布于低收入社区,其典型特征是:家庭劳动力少、教育负担重,家庭关系网络资源贫乏且风险遭遇多发,普遍面临收支缺口大和生活资料匮乏等困境。支出型贫困家庭可分为单因突生型、单因渐生型、多因突生型、多因渐生型四种类型,从前者到后者,其贫困复杂程度渐次加深。重大疾病、意外伤残等风险遭遇是支出型贫困的直接诱因,家庭韧性弱是支出型贫困的内在根源,家庭成员发展动力不足是支出型贫困持续的主观原因,社会保障不足是支出型贫困的外在结构因素。为此,支出型贫困治理应着眼于提高贫困家庭的家庭韧性,优化贫困家庭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文圣 刘晓静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救助明显存在着救助主体职责不明、救助资金难以落实、救助范围过于狭小、心理救助严重缺位等问题,这不仅侵犯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权,也制约了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还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建立政府救助为主、社会助学为辅的教育救助体系,并应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灵救助。
关键词:
农村贫困家庭 教育救助 对策研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2004—2011年四次调查数据,选取445份农村老龄家庭样本对老龄家庭脆弱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老龄人口收入及遭遇的风险对其脆弱性有重要影响;家庭非生产性资产、异质性风险与家庭慢性贫困脆弱显著正相关,家庭生产性资产、公共转移支付收入、养老金收入、医保参保与家庭慢性贫困脆弱显著负相关;家庭生产性资产、异质性风险变量与家庭暂时性贫困脆弱显著正相关,退休金收入与暂时性贫困脆弱显著负相关。下一步,应当建立精准识别老龄脆弱性的瞄准机制,强化社会保障的作用以及建立动态的脆弱性监测评估机制
关键词:
农村 老龄家庭 贫困 脆弱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琦 彭智敏
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已进入后扶新阶段,如何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基础上,实现移民与非移民无差别的“共同富”是一个极具考验的命题。收入与支出是任一家庭经济活动最关键的两个方面,其中支出水平及结构映射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尝试以支出型贫困视角,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模型),以湖北库区秭归县、巴东县119户后靠安置农村移民家庭户为例,对当前库区农村移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特征进行系统量化分析。分析显示,当前移民家庭户生产生活态势持续向好,但移民消费支出仅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食品等基本需求对其他需求支出挤占较大,高阶需求支出严重不足,重大疾病等突发临时型支出极易导致长期的扶持努力功亏一篑。针对上述问题,探索从强化临时救助,“精准滴灌”式帮扶,以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为主,增收和消费“双轮驱动”,移民“去标签”等方面提出后扶路径优化建议,以期为新阶段国家完善移民后扶政策,优化三峡库区移民后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嘉 蒋承 胡涟漪
研究目标:分析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家庭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构建多层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多维贫困主要是能力贫困;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对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投资性民生支出的减贫效应比转移性民生支出更为显著。研究创新:动态分析了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并控制了个体内、个体间和地区的异质性。研究价值:政府既需要完善社会机会的政策安排,注重对贫困人口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持,也需要加强防御性保障制度的建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昕 刘穷志 李宇 温逸露
本文研究的是政府援助农村贫困家庭的民生效果。通过构建二重差分法,并运用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的收入增长大部分被储蓄起来,长期只有适度的消费增长;教育程度较高的贫困人口受政府援助的负面影响较小而正面影响大,民生状态较好;贫困人口的产业援助效果参差不齐。纠正选择偏差后,主要结论是稳健的。文章的政策建议是,纠正扶贫过程中加大援助力度就能改善民生的幼稚想法,确定援助的最优规模;改善援助结构,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援助家庭饲养业,提高援助的长远与当前效果。
关键词:
贫困 政府援助 民生 效应评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若然 陈贵富
本文利用CHNS微观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面板概率单位模型,分析了用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总和与GDP之比测量的各省的金融深度、用贷款总额比存款总额测量的各省金融效率与家庭贫困率的关系。发现: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减少贫困效果明显;各省金融发展的效率与贫困率的关系为正。金融深度对家庭贫困率没有显著的地域影响;而各省金融效率的地域影响显著。金融效率与贫困率的关系在西部地区为正。尽管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有所下降,中部地区的影响下降的幅度更大,但最终结果来看,东部和中部的金融效率与贫困率的关系仍然为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晓农
自从中央提出鼓励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以来,全国各地的家庭农场像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家庭农场要达到规模化经营就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在调研国定贫困县遂川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就金融如何助推贫困山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助农致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农场 金融支持 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李玲
农村产业融合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创新发展理念,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研究其与家庭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背景进行梳理,在地级市层面上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2012年、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显著降低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且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变更估计方法和剔除直辖市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非农经济比重高、所在村庄道路状况良好、高农业收入占比和高受教育水平的家庭更容易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脱家庭相对贫困。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农业生产效率和非农参与,同时助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并推进互联网普及,符合“经济增长、发展能力和社会保障”的相对贫困“三支柱”治理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缓解家庭相对贫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家庭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宇 赵亚雄
"防返贫风险"是"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融市场参与能否有效预防重大风险冲击造成的家庭支出型贫困值得深入研究。基于2018年561户家庭的调研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市场参与对家庭支出型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参与能有效发挥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功能,通过平滑生存型消费、积累发展型要素和增加家庭总收入降低家庭支出型贫困发生的概率。此外,该结论在低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的家庭也成立,但在高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的家庭则不明显。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市场参与也能有效缓解家庭支出型贫困,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则能有效增强金融市场参与的减贫效应。结论为研究金融减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提升脆弱性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及克服支出型贫困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