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7)
- 2023(9641)
- 2022(7991)
- 2021(7407)
- 2020(5752)
- 2019(13105)
- 2018(12313)
- 2017(22636)
- 2016(12264)
- 2015(13651)
- 2014(13786)
- 2013(13543)
- 2012(13269)
- 2011(12369)
- 2010(12591)
- 2009(11871)
- 2008(11915)
- 2007(10559)
- 2006(9619)
- 2005(8963)
- 学科
- 济(75215)
- 经济(75151)
- 管理(35106)
- 业(29015)
- 方法(23908)
- 企(23720)
- 企业(23720)
- 数学(20755)
- 数学方法(20513)
- 中国(20226)
- 地方(19730)
- 学(15370)
- 财(13204)
- 农(13056)
- 地方经济(12999)
- 业经(12951)
- 制(11793)
- 环境(10080)
- 融(9766)
- 金融(9766)
- 体(9658)
- 银(8948)
- 银行(8935)
- 理论(8775)
- 发(8714)
- 和(8698)
- 行(8623)
- 农业(8606)
- 贸(8596)
- 贸易(8590)
- 机构
- 大学(190359)
- 学院(187571)
- 济(85585)
- 经济(83740)
- 研究(73350)
- 管理(65596)
- 理学(55653)
- 理学院(54852)
- 中国(54426)
- 管理学(53856)
- 管理学院(53477)
- 科学(43142)
- 京(40773)
- 财(38773)
- 所(37106)
- 研究所(33365)
- 中心(32345)
- 财经(30659)
- 农(29435)
- 经济学(28285)
- 江(28273)
- 经(27877)
- 院(26349)
- 范(26109)
- 师范(25867)
- 北京(25762)
- 经济学院(24996)
- 业大(24879)
- 农业(22892)
- 州(22784)
- 基金
- 项目(120667)
- 科学(95596)
- 基金(89508)
- 研究(85682)
- 家(79012)
- 国家(78372)
- 科学基金(66580)
- 社会(58503)
- 社会科(55442)
- 社会科学(55423)
- 基金项目(46312)
- 省(44714)
- 自然(41401)
- 自然科(40474)
- 自然科学(40464)
- 自然科学基金(39725)
- 教育(38567)
- 划(38493)
- 资助(36167)
- 编号(31748)
- 重点(27912)
- 部(26909)
- 成果(26880)
- 发(26659)
- 国家社会(25622)
- 创(23721)
- 教育部(23261)
- 课题(23248)
- 性(23159)
- 创新(22429)
共检索到300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占峰 吴浩宇
"摊"是古老的经济形态,历史上"贩"的出现引起了"摊"的兴起。"摊"与"贩"紧密结合在历史更迭中成为包容性最强的社会群体。"摊"不仅承载着底层民众的"糊口"功能,而且许多小摊贩在改革开放后正是依赖一"摊"实现了个体向民营经济的蜕变和社会流动。"摊"治理构成了城市空间治理的一部分,其本质是"摊"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与平衡,关乎城市秩序还具有积极的民生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摊"治理思维表现为由干预、放任、明令取缔再到当前多元协商的演变过程。"嵌入性"弹性治理逻辑是对"共治共享"这一新中国70年所形成的伟大认识飞跃的积极回应。通过将"摊"嵌入社会组织,应用"微治理"的技术机制和柔性治理方式,可以促进社会多元参与、交叉互动的治理生态的形成。
关键词:
“摊”经济 社会组织 “嵌入性”弹性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向玉琼 赵焱鑫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高度复杂性,需要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其中,而如何通过社会动员促成合作行动,则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首批106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文本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探究专项整治行动背景下社会动员如何促成政府与村民间的合作行动。研究发现:“嵌入—激发”是社会动员促成合作行动的总体逻辑。其中,社会动员包括环境营造、建制规范、知识引导、激励强化以及协商对话五种路径,其核心作用机制为嵌入式动员与层层激发。政府一方面基于行政嵌入、制度嵌入、知识嵌入、利益激励以及关系嵌入等方式嵌入乡村社会,另一方面在“规则驱动—理性引导与情感同化—道德内化”的层层递进链条下激发村民的合作行动意识。社会动员可形成权威推进式、情感激励型、力量整合型三种模式,而“嵌入—激发”在不同模式中有不同的体现。“嵌入—激发”框架揭示出社会动员促成合作行动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源源 左代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内生秩序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行政渗透、人民公社时期的双重挤压、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获新生以及后税费时期的转型生长四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社会改造运动以及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益分化的组织形态、契约主导的市场秩序、组织化的社会关联正在重塑内生秩序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透过"制度—过程—能力"的三维分析框架,可见村庄场域中内生秩序的逻辑演进路线。在权威主体自觉性的制度安排、利益主体策略性的调适行动以及人际能量场赋予的行动能力的运行机制下,制度嵌入与内生秩序达致适配能够降低制度的嵌入成本,避免乡村治理的内卷化,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内生秩序 演进逻辑 运行机制 制度嵌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鹏
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推进模式及多样化地域类型,使得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实践和制度改革呈现动态性、渐进性等特征,同时,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属性及其不同价值取向导致农村集体产权实现方式和治理机制兼具复杂性、整体性。完成身份界定、权能设置、组织"翻牌"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如何通过产权治理过程中的主体重塑、目标融合、规则转型和机制健全,真正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基本目标,就成为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变迁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本研究在产权的"嵌入性假说"及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性理论视角基础上,进一步从权能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类型化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资源类型及其多元产权功能属性及权能价值取向的差异化治理机制进行系统的对比阐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从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治理能力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以及政府监管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有效规避改革风险,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并通过重塑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主体及其社会行动体系,切实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 嵌入 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仕华 李维安
本文针对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视角下,公司治理的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不足,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审视公司治理,认为公司治理具有社会嵌入性,并提出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中,本文依据"主体嵌入于客体情境"的概念模式,将嵌入分为主体嵌入和客体嵌入,其中:认知嵌入为主体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宏观嵌入为客体嵌入。然后从主体认知(认知嵌入)嵌入于联结企业情景(关系嵌入)、企业网情景(结构嵌入)、国家情景(宏观嵌入)以及各情景间交互影响方面剖析了公司治理的嵌入机制。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审视公司治理不仅可以解释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视角不能解释的诸多实践现象,而且还为有关公司治理的政策制定带来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南枢 何荣山
韧性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求对不同空间与时间维度加以把握,以提高乡村面对风险时回应、恢复与适应能力。传统的公权治理与私权自治模式在韧性乡村建设中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而社会组织嵌入能更好地提升韧性乡村建设效率与满足农民需求,确保乡村善治的可持续性。但目前韧性乡村建设中社会组织存在公共性、专业性、内生性不足等困境。世界各国通过明确角色定位、构建多元途径、完善制度保障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在分析实践与总结各国韧性乡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未来应提升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制度化、专业化、内生化水平,实现社会组织嵌入的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从而调动最广泛社会资源参与韧性乡村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志宽
为探究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性嵌入的内在机制,从关系合同理论视角出发,构建由关系嵌入结构﹑合同治理结构组成的关系合同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嵌入性组织悖论的理论内涵和典型特征,并基于“主体-过程”二元视角进行理论阐释。研究认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嵌入性组织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种以直接联结和间接互动为纽带的多元交易关系,是一种多主体协同互动的关系合同;其组织性嵌入分为正向嵌入和反向嵌入,表现形式为产权关系﹑结构互嵌和制度关系,演化过程表现为在初创期建设主体被动地实现正向嵌入﹑成长期排斥建设主体的组织性嵌入而成熟期与建设主体出现双向嵌入;其所面临的嵌入性组织悖论本质上是多主体协同合作与多头决策低效之间的悖论,悖论的破解既需要其与建设主体二者关系质量带来的协同优势,也需要二者关系位置带来的控制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鹏
土地是搬迁群众最放心不下的重要资源,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如何维护搬迁群众土地权益,利用好“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以及相关后续扶持政策,是过渡期后续帮扶的重要议题。借鉴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阐释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嵌入性理论意涵,在人地关系演化与治理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将土地权利保障和可持续生计重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为科学实施后续帮扶提供借鉴。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是多元产权主体、多样要素禀赋和多重治理机制动态演化与辨证互构的过程,其理论意涵及其实践要义是构建有利于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其权利保障的政策体系,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效能。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应当激活可持续生计主体内生动力,完善保障生计合法权利、提升生计经营能力;同时,人地关系实践还必须利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生计能力和权益保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不同制度改革有效衔接起来;以多元化人地关系和多样性要素禀赋及其差异化实现路径为纽带,健全以生计能力和权利保障为导向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搬迁群众深度参与人地关系实践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易地搬迁 嵌入性 结构功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蛟 张子林 彭小兵
地摊经济的兴起有效缓解了后疫情时代民生就业问题,但其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商业经济模式与城市精细化治理存在一定摩擦。因此,只有科学确定出其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治理。在文献资料与专家意见基础上,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确定出地摊经济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厘清因素间作用路径,并利用MICMAC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确定出重点干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地摊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由16个因素构成,可划分为直接层、关键层、基础层和根源层四个层级,其中,关键层的"商品质量"与根源层的"经营素质""信息备案"为重点管理对象。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力保商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加强引导管理,提升经营者素质;完善信息备案,规范主体行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任玉娜 任朝旺
平台经济与传统经济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具备更显著的交互性和网络化属性。平台经济具有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基于多纽带联结形成了涵盖“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社会网络。其中,平台方处于中心度和结构洞位置,成为衔接各市场主体和资源、促进交易达成和组织生产的核心节点。平台经济的风险生成和风险特征与其社会网络属性息息相关。鉴于此,从平台经济的社会网络属性出发,探析其风险生成根源、特征以及具体表现和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与平台经济社会网络属性相契合的嵌入性治理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白岩
弹性,意指反应性.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一阶导数在经济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在经济学中弹性指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依存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因为在弹性定义中用的是相对变化,所以,函数的弹性是无量纲的,即弹性与用来度量的单位无关.弹性常常用来度量需求对价格、供给对收入的变化的灵敏度,而且也用在其他互相依赖的变量的变化关系上.例如一个国家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百分数与国民总产值的增长百分数的比例,称之为能源消耗对国民总产值的弹性系数.类似地,还可以有平均弹性系数、人口弹性系数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海彦 亓晓航
依托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设计公共水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逻辑分析框架,以山东省邹县小规模流域为对象,对村民自治嵌入下的农村公共水资源治理集体行动的逻辑演进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公共资源的产权属性、村民自治偏好以及共同体规则的形成存在着规律性的逻辑关联。在农村公共水资源诸要素呈现新样态的今天,应快速建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最优共同体治理规则,有效回应村民治理需求,实现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对策包括:唤醒村民的公共意识;树立公私有序的价值理念和内在推力,实现村民自治与正式制度间的良性勾连;统筹规划三次产业、城乡、村域的公共水资源配置;根据村庄差异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建立有效补偿机制。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水资源治理 集体行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晓芳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既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就必须建设适合一流学科生成与发展的大学制度,就必须将"学科建设"的宏观政策话语转换成为"学科治理"的微观实践逻辑。学科治理是以一种"嵌入"的方式内生于大学治理体系中的,这一视角从学科生态系统的创建、学科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发展、学科建制与学院治理关系的理顺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提出挑战。
关键词:
学科治理 嵌入性 一流学科 大学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