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1)
2023(14382)
2022(12274)
2021(11596)
2020(9487)
2019(21726)
2018(21742)
2017(41796)
2016(22666)
2015(25408)
2014(25273)
2013(24648)
2012(22338)
2011(20122)
2010(20156)
2009(18212)
2008(17656)
2007(15213)
2006(13518)
2005(11905)
作者
(64220)
(53194)
(52784)
(50406)
(33995)
(25668)
(24076)
(21039)
(20497)
(19058)
(18624)
(17877)
(17113)
(16802)
(16571)
(16266)
(15957)
(15864)
(15496)
(15302)
(13172)
(13069)
(12831)
(12251)
(11874)
(11840)
(11804)
(11797)
(10669)
(10467)
学科
(89184)
经济(89099)
管理(66902)
(59556)
(50445)
企业(50445)
方法(38406)
数学(32569)
数学方法(32189)
地方(24043)
(23780)
中国(22360)
业经(20999)
(20722)
环境(20101)
(20018)
(16184)
贸易(16176)
(16115)
理论(15854)
农业(15814)
(15603)
(15212)
(14929)
技术(14172)
地方经济(13079)
(12861)
财务(12793)
财务管理(12769)
企业财务(12074)
机构
学院(314466)
大学(314349)
管理(127035)
(117871)
经济(115103)
理学(110606)
理学院(109336)
管理学(107464)
管理学院(106916)
研究(103318)
中国(75081)
(67404)
科学(66626)
(52338)
(51176)
(49801)
(47861)
中心(47304)
研究所(47096)
业大(47085)
(43761)
师范(43348)
财经(42512)
北京(41683)
(38592)
(38451)
(37924)
农业(37305)
师范大学(35091)
技术(34052)
基金
项目(223791)
科学(176060)
研究(164614)
基金(160687)
(140144)
国家(139000)
科学基金(119778)
社会(102701)
社会科(97140)
社会科学(97110)
(89206)
基金项目(86270)
自然(78495)
自然科(76518)
自然科学(76500)
教育(75225)
自然科学基金(75081)
(74449)
编号(68075)
资助(64809)
成果(54234)
重点(50368)
(48274)
(48268)
(46797)
课题(46758)
创新(43620)
科研(42518)
项目编号(41553)
国家社会(41470)
期刊
(129939)
经济(129939)
研究(87358)
中国(60264)
学报(49561)
科学(46190)
管理(45892)
(42822)
教育(38268)
(37872)
大学(37082)
学学(34719)
农业(30571)
技术(27755)
(23131)
金融(23131)
业经(22794)
经济研究(19778)
财经(19264)
图书(19010)
资源(16846)
问题(16432)
(16298)
科技(16232)
(15803)
理论(14976)
(14678)
技术经济(14168)
现代(14166)
商业(14116)
共检索到449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岩   李婉如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环境工作的战略目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自2012年至今的各行动主体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特征、个体节点和聚类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治理中各级政府扮演差异化的角色,表现出平台治理的特性:通过系统化机制构建而非对参与者的直接约束实现治理,通过结构性混合来实现不同主体的松散联结,平台参与者具有明显异质性,平台处于持续的演化中。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治理过程说明我国已经产生了环境治理领域的平台治理实践,并回应了“协作平台”这一治理理论最新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岩   李婉如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环境工作的战略目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自2012年至今的各行动主体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特征、个体节点和聚类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治理中各级政府扮演差异化的角色,表现出平台治理的特性:通过系统化机制构建而非对参与者的直接约束实现治理,通过结构性混合来实现不同主体的松散联结,平台参与者具有明显异质性,平台处于持续的演化中。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治理过程说明我国已经产生了环境治理领域的平台治理实践,并回应了“协作平台”这一治理理论最新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冰  史颖  
以新安江生态补偿为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0年黄山市和杭州市以及与之接壤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地探究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对流域环境改善存在积极影响,且影响强度随政策实施周期推进逐渐降低;而对流域经济发展无明显作用,但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抑制了上游的经济发展而促进了下游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根据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通过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人数而对流域上下游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影响。综上,尽管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果,但并未实现流域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其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仍是现阶段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短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冰  史颖  
以新安江生态补偿为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0年黄山市和杭州市以及与之接壤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地探究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对流域环境改善存在积极影响,且影响强度随政策实施周期推进逐渐降低;而对流域经济发展无明显作用,但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抑制了上游的经济发展而促进了下游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根据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通过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人数而对流域上下游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影响。综上,尽管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果,但并未实现流域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其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仍是现阶段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短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广达  蔡昀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广达  蔡昀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文佳   杨柏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地方环境协同治理的产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皖浙两省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试点政策对上下游地区影响效果不同,对上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影响,对下游地区有显著影响,且随时间发展正向效应越来越大。(3)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这一途径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据此,未来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深入推广、创新上下游地区动态合作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及与其他配套政策互动等方面,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晖  顾典  吴霜  虞祎  
作为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正逐步探索由单一水环境治理向流域综合环境治理的转变之路。现如今,流域补偿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双重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6—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降低黄山市碳排放总量,抑制效应为4.9%;(2)补偿政策的外溢效应与政策效应的作用方向一致,且该溢出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3)碳减排效应机制分析结果验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技术进步—碳排放下降”正向传导机制成立,且该政策并未通过抑制经济增长实现碳减排。最后,从逐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现补偿模式多元化、警惕污染产业就近转移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娜仁  陈艺  万伦来  林春鑫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志良   覃梓文   王蕾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是财政政策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性探索,也是中央政府与沿江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流域共治实践。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显著地促进了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机制检验得出,生态补偿主要通过加强上游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提高财政分权程度并提升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首轮签约时最为突出,并且对中西部受偿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邓超  赵小亚  李兴旺  
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下行协作网络,首先研究不同链路采用不同衰落信道的固定增益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 AF)中继系统模型,同时考虑硬件损伤和信道估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在接收端采用选择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 SC)算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给出不同用户信息的中断概率的确切和渐近闭式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硬件损伤和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晶  毕馨雨  
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四个案例进行剖析,探究了地方政府治理策略选择、协作治理学习路径对于跨域环境协作治理的影响。文章认为,跨域环境协作治理受到横、纵两个方向治理因素的影响。从治理纬度上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科层发包型协作、适应调整型协作、市场契约型协作和多元参与型协作四种治理策略的选择,影响着环境协作关联的达成;从治理经度上来说,环境协作的达成受到协作主体间学习路径的影响,即环保政策是否在经历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和试点、环保政策的反馈与选择、环保政策上升为规章制度等三个阶段后而最终保存下来。只有某种治理策略被选择并在经历三个阶段的学习路径后最终保存下来,才有可能最终形成协作治理的集体行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