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7)
2023(5572)
2022(4310)
2021(4242)
2020(3042)
2019(7216)
2018(7073)
2017(12611)
2016(6979)
2015(7213)
2014(7188)
2013(6469)
2012(5625)
2011(5095)
2010(5203)
2009(4729)
2008(4692)
2007(3908)
2006(3749)
2005(3409)
作者
(16309)
(14013)
(13451)
(13440)
(8824)
(6467)
(6146)
(5352)
(5155)
(4801)
(4718)
(4665)
(4385)
(4373)
(4323)
(4320)
(4159)
(3882)
(3873)
(3829)
(3510)
(3383)
(3236)
(3136)
(3098)
(3095)
(3041)
(2935)
(2691)
(2675)
学科
(22998)
经济(22953)
管理(16508)
(16023)
(12443)
企业(12443)
(9872)
(9097)
中国(8797)
(8036)
业经(7276)
(6894)
农业(6780)
方法(6119)
体制(5842)
地方(5794)
(5327)
金融(5326)
数学(5241)
(5234)
银行(5231)
(5098)
数学方法(5081)
教育(4981)
理论(4356)
(4348)
(4291)
贸易(4288)
税收(4211)
(4202)
机构
学院(85384)
大学(82869)
(34137)
经济(33377)
研究(31817)
管理(28876)
中国(24243)
理学(24088)
理学院(23796)
管理学(23410)
管理学院(23222)
(19524)
科学(17172)
(16933)
(15272)
中心(14204)
财经(14035)
研究所(13499)
(13449)
(13318)
师范(13232)
(12833)
(12447)
(11864)
(11427)
北京(11201)
经济学(10688)
师范大学(10644)
财经大学(10383)
教育(10355)
基金
项目(54937)
研究(45997)
科学(43227)
基金(37703)
(32110)
国家(31735)
社会(28875)
社会科(27183)
社会科学(27174)
科学基金(27008)
(22577)
教育(22128)
编号(19883)
基金项目(18902)
(18538)
成果(17494)
课题(14992)
自然(14581)
资助(14490)
自然科(14175)
自然科学(14172)
自然科学基金(13918)
(13182)
(13180)
重点(12790)
(12743)
(12667)
(12232)
(12071)
国家社会(12021)
期刊
(44038)
经济(44038)
研究(31375)
中国(22183)
教育(18348)
(15014)
(13750)
管理(11611)
(11354)
金融(11354)
学报(11050)
科学(9891)
大学(9574)
农业(8885)
学学(8690)
技术(8056)
业经(8041)
经济研究(7321)
财经(7213)
(6336)
职业(5752)
问题(5314)
改革(4747)
(4747)
(4635)
(4226)
世界(4162)
(4095)
论坛(4095)
(3964)
共检索到141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小刚   唐敏   余碧仪  
“揭榜挂帅”是中国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激烈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制约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本文以“揭榜挂帅”科研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揭榜挂帅”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并以广东“揭榜制”为主要分析案例,结合其他省市的探索情况,总结“揭榜挂帅”改革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厘清“揭榜挂帅”需求、改革“揭榜挂帅”榜单来源与中榜评审机制、完善“揭榜挂帅”奖励体系、加强“揭榜挂帅”成果市场考核等优化路径。对“揭榜挂帅”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为各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供借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揭榜挂帅是新时期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抓手。基于文本循证、问卷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首次构建目标—行为—效果(GCE)理论分析框架,并从战略目标缺失、主体行为异化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3个方面对我国揭榜挂帅制度实施困境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推进揭榜挂帅制度落地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需要  姬祥飞  侯晓丽  樊振佳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流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数据要素流通本源的考察和追溯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据要素流通的规律,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分工理论探讨数据要素流通的生发逻辑,归纳总结了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据供给、数据交换和数据交易三个环节实现流通,并逐渐演化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市场按照“数据供给—数据场景应用—数据再供给”的路径循环往复动态发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分工演化而来的异化影响,数据要素流通在未来面临数据权属矛盾激增、数据流通相关组织发展受制、数据垄断行为滋生以及消磨组织创新精神等现实困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慧敏   晁娜娜  
“揭榜挂帅”机制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论文在分析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运行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剖析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作为农业科研管理改革的抓手,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实践。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多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揭榜注重匹配和务实,项目过程管理不断简化,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由于技术需求信息不对称、项目管理创新要求高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运行中仍然存在榜单需求重复、市场主体积极性不足、缺乏容错机制等问题。为优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运行机制,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需明确“揭榜挂帅”适用范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完善机制设计和制度保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浩   杨诗   罗文竹  
“揭榜挂帅”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跨区域选拔双重优越性,已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速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要方式和政策实践。通过建立跨区域“揭榜挂帅”数据库,揭示跨区域“揭榜挂帅”主体特征,并对跨区域“揭榜挂帅”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各省市跨区域“揭榜挂帅”揭榜率存在较大差异,跨区域揭榜率整体偏低;企业是跨区域“揭榜挂帅”的主体,主要由中大型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技术创新活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解决需求,揭榜联合体以“内外配合”为主;跨区域揭榜网络呈现“扁平层级+圈层交互”特点,核心圈层省市展现单核辐射实力,中间圈层省市发挥以强带弱功能,边缘圈层省市缺乏抱团取暖行动。最后,针对更好实施“揭榜挂帅”以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婧婧  黄桂花  
“揭榜挂帅”制度是一种新型科研管理组织方式,其榜单项目如何确定关系到整个制度的运行,更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然而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从“揭榜挂帅”制度遵循的目标导向原则出发,基于需求侧创新视角,构建“揭榜挂帅”制度的定榜策略,将定榜策略分解为荐榜策略和评榜策略,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组成的荐榜主体形成政府定制榜单、企业推荐榜单和社会海荐榜单三种榜单类型,并据此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适用重点;评榜主体有来自产业界、科研界、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的专家,对于不同来源的榜单评审主体构成比例不尽相同,同时还需对评审主体进行跟踪管理;评榜标准一般针对榜单项目的技术领域、重复研发问题和先进性、代表性、可实现性,而对企业推荐的榜单还需评估榜单需求方的资质条件。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对“揭榜挂帅”制度的理论认识,并可为其实践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王晓旭   焦晓波  
2022年3月两会期间,“揭榜挂帅”作为科技项目立项与科研管理方式中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探索路径。从地方试点到全国铺开,揭榜挂帅制度的实践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全面展开。但是,迄今尚未有研究给出揭榜挂帅制度的内在机理探析及其相应的创新管理精要。为此,本文从政府、产业和大学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的角度分析揭榜挂帅运行流程及创新发展议题,也即借助三重螺旋战略工具尝试给出揭榜挂帅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的内在机理及其相应创新管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揭榜挂帅制度适合解决排他性弱、可实现性强的科学技术难题;揭榜挂帅制度分为“定榜”“挂帅”“攻关”三个阶段与项目征集、确定榜单、申请揭榜、供需对接和成果应用五个环节;政府、产业和大学虽然在揭榜挂帅不同阶段的职能与作用具有差异性,但是这三个部门都应该注重信息交流与管理沟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科技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恬慧   易高峰  
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容易引发达不到科技攻关预期效果的风险,而目前鲜少研究涉及对“揭榜挂帅”制度风险的探讨。为保障“揭榜挂帅”制度的推行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风险清单,运用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正向推理﹑逆向推理﹑敏感性分析等功能,构建评价相关风险的熵值-贝叶斯网络模型,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并判别出其中关键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风险处于中等水平,5个主要风险源的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选帅风险﹑张榜风险﹑科技攻关风险﹑设榜风险﹑评榜奖榜风险。针对重点风险源,建议要通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凝练出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入榜,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范围,吸引帅才踊跃揭榜;同时,规范选帅流程,尽可能采用“多对一”的揭榜模式,激发创新活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纪开芳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的新挑战,进一步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相应提出以实施"揭榜挂帅"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评价制度和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等基础改革。文章在阐述"揭榜挂帅"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就高校主动参与"揭榜挂帅"的优势和必要性,以及探索建立财务管理新模式提出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组   唐珂   周武忠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乡村记忆工程以“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农耕文化在挖掘保护、记录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让优秀中华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瑰丽华彩。系统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需要准确把握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乡村记忆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科学界定其内涵,深刻理解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海朋   蔡胜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张太雷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崇高情怀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张太雷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锻造出了理想性与人民性、革命性与政治性以及真理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的革命精神。新时代弘扬张太雷革命精神,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为人先,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司林波  孟吉  张盼  
为了解决当前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揭榜挂帅”在全国迅速兴起。通过选取典型的揭榜挂帅科技项目进行多案例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当前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创新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情境。研究发现:(1)根据揭榜挂帅实践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政企合作型和企业主导型三种类型,再根据目标征集方式与管理流程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任务-激励模式、任务-管理模式、需求-管理模式和需求-保障模式;(2)每一种模式虽包含相同的核心要素和运作流程,但在具体实践中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情境、关键问题、核心优势与制约因素,因此在选择揭榜挂帅模式时不能脱离特定的条件和情境;(3)为了推动揭榜挂帅制度的不断完善,还应从申请人资格限定、榜单发布主体、成果评价验收机制、容错机制这四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林才  王建林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学院已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然而,相较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其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议在定位上突出适应性、在内容上凸显教育性、在机制中强调融合性、在治理中突破限制性,从而破解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吉万年   陆彩兰  
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对于实现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全民性、老年人数字技能应用需求的多样性、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的持续性、老年人数字技能应用的安全性具有较强的价值意蕴。当前,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提升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但仍然面临着来自政府、企业、社区与家庭、老年人自身等多因素的困扰。对此,需要转变老年群体观念,培育内在数字需求;重视多元主体帮扶,筑牢家庭反哺纽带;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适老化数字产品供给;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营造和谐数字生态环境,从而促使老年群体尽快融入数字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