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5)
2023(13033)
2022(10741)
2021(9380)
2020(7885)
2019(17732)
2018(17327)
2017(33308)
2016(18134)
2015(19972)
2014(19730)
2013(19585)
2012(17902)
2011(15672)
2010(15929)
2009(15220)
2008(15185)
2007(13919)
2006(12361)
2005(11567)
作者
(51031)
(42548)
(42471)
(40319)
(27065)
(20201)
(19247)
(16389)
(15927)
(15292)
(14724)
(14164)
(13736)
(13493)
(13428)
(12960)
(12639)
(12352)
(12307)
(12065)
(10503)
(10465)
(10150)
(9766)
(9528)
(9491)
(9477)
(9402)
(8366)
(8245)
学科
(84687)
(82636)
经济(82509)
(76386)
企业(76386)
管理(73438)
方法(36693)
(31646)
数学(28687)
数学方法(28514)
业经(28186)
(27788)
(21827)
财务(21807)
财务管理(21779)
企业财务(20670)
(20584)
农业(19991)
中国(19616)
技术(17703)
(17126)
贸易(17113)
(16759)
(15523)
(15428)
(14208)
地方(14030)
理论(13822)
(13728)
体制(13401)
机构
学院(264513)
大学(260110)
(119607)
经济(117614)
管理(108334)
理学(93258)
理学院(92443)
管理学(91438)
管理学院(90958)
研究(82239)
中国(66348)
(59373)
(52920)
财经(46163)
科学(45492)
(45092)
(41899)
(41722)
(39845)
中心(38050)
业大(37581)
经济学(37058)
研究所(35256)
农业(35255)
财经大学(33976)
经济学院(33679)
北京(32540)
(31512)
商学(31275)
商学院(31019)
基金
项目(171396)
科学(138344)
基金(127844)
研究(127826)
(109367)
国家(108403)
科学基金(95924)
社会(86293)
社会科(82177)
社会科学(82157)
基金项目(67743)
(67469)
自然(59860)
自然科(58534)
自然科学(58522)
教育(57944)
自然科学基金(57632)
(54614)
资助(51051)
编号(49614)
(39164)
成果(39124)
(39031)
(38528)
(38254)
重点(38195)
(37015)
国家社会(36686)
创新(35625)
教育部(34413)
期刊
(135408)
经济(135408)
研究(79651)
中国(53333)
(50867)
管理(45497)
(42644)
学报(35009)
科学(34794)
农业(29207)
大学(28388)
学学(27124)
(25301)
金融(25301)
技术(24255)
财经(23982)
业经(23530)
教育(22526)
经济研究(21442)
(20666)
问题(17984)
(17879)
技术经济(15912)
(15295)
财会(14211)
世界(13640)
现代(13310)
商业(12708)
国际(12535)
会计(12498)
共检索到402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瑞彤   郭沛  
在环境和能源约束日渐严苛的背景下,同时面临着保增长、保出口等多重压力,而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破解压力的重要着力点,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能够通过改变要素投入进而提高产品出口质量。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为基础,重点讨论新形势下其对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对出口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降低是主要影响路径;全要素能源效率对重工业行业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显示,轻工业行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强度机制发挥作用,重工业行业则可通过技术创新、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三个渠道发挥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世杰  黄容  
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如何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总结已有研究,结合价值链构建三阶段六类型的质量成本结构体系,能较好适应当前小批量、多样化的生产模式,为质量管理提供新的思路。通过人工整理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各类质量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质量定义成本、质量信息传递成本与效益正相关,内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与效益负相关。与传统观点不同,研究发现质量控制成本与效益负相关。说明新生产模式下单纯加强生产环节质量控制难以实现提质增效,必须沿价值链向前向后延伸,与产业微笑曲线相契合,在前端加强研发设计中的质量定义,在后端强化销售环节的质量信息传递,以实现提质增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晓静  
对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指数值进行了测算,通过动态面板和动态GMM对GTFP受到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在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速与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性,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且随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性;在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后,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依然显著,且在分析内生性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有效;通过门槛检验,环境规制、制度环境和所有制结构在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同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铁球  张学刚  
无论是标准国际贸易理论还是"新-新贸易理论"都认为出口可给一国带来静态或动态的生产率提升,但它们都暗含竞争性完备市场的假定前提。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转型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存在广泛的市场失灵,可能会削弱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并利用1999-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并未明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内市场体系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为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作为中国开放的重大战略调整和转型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出口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型开放对于出口提质增效而言,不仅会通过激励企业创新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两个直接作用机制而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通过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这一间接作用机制而产生促进作用。在创新性地提出并测度地区层面的制度型开放指数基础上,文章利用2013—2021年企业微观层面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以及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此外,实证还分析发现,制度型开放对出口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还会因企业是否地处沿海地区以及是否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从促进出口提质增效的实践需求层面为新阶段转向制度型开放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而且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制度型开放在建设贸易强国中的作用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含明  石明  
文章以1997-2016年我国制造业16个部门为样本区间,运用跨行业面板数据,较为细致地考察了包含资本、劳动及能源在内的各类要素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制造业通过完全碳排放系数加以反映的能源消耗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类要素价格扭曲的日趋加剧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能源消耗水平的提高;要素价格扭曲对于出口能源消耗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促进作用会因为更高的研发投入而受到削弱;政府通过将关键资源偏向转移给具备政治关联的国有企业所形成的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不断增多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张燕  唐旖晨  
构建纳入企业家精神的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企业家精神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升级。在重新测算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替换企业家精神指标和替换工具变量指标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相对于东部地区,企业家精神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第三,金融危机强化了企业家精神对制造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第四,企业家精神通过降低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制造业出口升级。相对于企业家创新精神而言,企业家创业精神所带来的要素配置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大。从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毁灭"特性和调节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效应出发,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实现制造业出口升级寻找新路径,为提高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金城  周咪咪  
文章探讨互联网发展对一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通过一个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简单模型,指出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两个机制——信息成本节约效应和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由于信息和人力资本密集度差异,这种作用对较高复杂度制造业的影响大于较低复杂度制造业,因而会整体提升一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利用39个国家19952011年互联网用户数和附加值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一国制造业出口及出口复杂度都与互联网发展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分组回归发现,互联网发展对高、中复杂度制造业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金城  周咪咪  
文章探讨互联网发展对一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通过一个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简单模型,指出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两个机制——信息成本节约效应和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由于信息和人力资本密集度差异,这种作用对较高复杂度制造业的影响大于较低复杂度制造业,因而会整体提升一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利用39个国家1995~2011年互联网用户数和附加值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一国制造业出口及出口复杂度都与互联网发展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分组回归发现,互联网发展对高、中复杂度制造业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前者作用大于后者,对低复杂度制造业出口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危机冲击对异质性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对不同制造业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危机冲击可以倒逼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行业提升产品质量。(2)危机冲击主要通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加成率对异质性制造业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存在"金融危机冲击→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加成率变化→技术创新/市场份额→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行业质量提升"的传导机制。(3)创新投入存在延迟效应,最终使危机冲击对制造业产品质量的长期动态效应呈现"U"型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更好应对全球贸易不稳定因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提高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破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改进了两步随机前沿模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合并数据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集聚抑制了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进,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出口企业、国有企业和较低集聚水平地区的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没有带来企业中性技术进步,也没有带来企业专利质量的显著提升,而且制造业集聚抑制了能源体现式技术进步,促进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还加剧了资本相对于能源的要素技术进步偏向。本文对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如何切实改进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微观基础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霄  屈小娥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程中华  徐常萍  
R&D、FDI和出口是技术创新系统知识输入的重要来源。文章研究了三者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显示:2002—2016年我国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01%,东部综合效率水平高,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各区域最低。粗放式发展下,中西部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未见明显改善,产出不足制约了中西部产出效率的提高;由于R&D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创新系统失灵以及"技术依赖"下形成的低端锁定,R&D、FDI和出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摆脱低端锁定的依赖路径成为东部制造业的当务之急,不同于东部,出口显著促进了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R&D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都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出口导向的FDI成为推动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