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
- 2023(1869)
- 2022(1626)
- 2021(1701)
- 2020(1240)
- 2019(2995)
- 2018(3197)
- 2017(5220)
- 2016(2734)
- 2015(3031)
- 2014(3016)
- 2013(2901)
- 2012(2664)
- 2011(2393)
- 2010(2441)
- 2009(2079)
- 2008(2299)
- 2007(1889)
- 2006(1632)
- 2005(1662)
- 学科
- 济(12454)
- 经济(12444)
- 管理(6974)
- 业(6184)
- 方法(4691)
- 企(4645)
- 企业(4645)
- 中国(4300)
- 数学(4090)
- 数学方法(4051)
- 地方(3375)
- 财(3117)
- 农(2787)
- 贸(2475)
- 贸易(2469)
- 易(2398)
- 学(2348)
- 业经(2329)
- 融(2264)
- 金融(2264)
- 制(2261)
- 银(2229)
- 银行(2226)
- 行(2130)
- 地方经济(1947)
- 农业(1917)
- 教育(1872)
- 关系(1846)
- 发(1788)
- 技术(1757)
- 机构
- 大学(37306)
- 学院(35486)
- 济(16658)
- 经济(16344)
- 研究(14519)
- 管理(12821)
- 中国(11706)
- 理学(10564)
- 理学院(10384)
- 管理学(10236)
- 管理学院(10154)
- 科学(8558)
- 京(8357)
- 财(7875)
- 所(7272)
- 中心(6611)
- 研究所(6550)
- 江(6242)
- 财经(5714)
- 院(5562)
- 经济学(5535)
- 范(5447)
- 师范(5405)
- 农(5396)
- 北京(5303)
- 经(5265)
- 经济学院(4981)
- 省(4756)
- 业大(4727)
- 州(4594)
共检索到63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陈志恒 王皓 廉晓梅 佟新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誓"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且明确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中国开放发展确定了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深刻研判国际形势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既阐明了开放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政策方向。为加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和理解,《东北亚论坛》编辑部组织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会,聚焦"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本刊选择部分参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予以刊发,以期为学习和宣传十九大精神贡献一份力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光辉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面对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内部环境下,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实现
关键词:
新格局 一带一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辅靖 李大伟 杨长湧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适应引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变局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在"全面",重点和难点在于"五个更好结合",即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好结合、沿海开放和内陆沿边开放的更好结合、制造领域开放和服务领域开放的更好结合、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的更好结合、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的更好结合。此外,还应坚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稳健推进金融开放,为实体经济开放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全面开放 对外开放 “五个结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7年,财政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现代财政、统筹内外理念,创新利用多边开发机构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实现良好运营,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并顺利运行,深化与多双边机构全方位合作,服务国家重点战略和财政中心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加快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年前的7月,《开放导报》正式创刊。"向世界展示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是办这份杂志的宗旨。为纪念《开放导报》创刊20周年,本期论题特确定为"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和开放,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的主线。30多年来,这一主线时有波动,但恰恰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康乐祎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的主题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共收录4篇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和相关部分讲话和全篇内容,包括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至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中国参加的主场外交活动。这一专题围绕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对新形势下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深刻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宏大视野以及方法论指导,体现了多维度的哲学内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晓梅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顺应国际分工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其目标是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具体推进中应遵循价值规律、协调开放和逐步开放的原则,加强内部建设以提升发展动力和开放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贾瑛瑛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今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部新形势下国家关于外商投资活动的基础性法律,确立了外商投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您怎样看待这部法律的出台的意义,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和连 祝树金 徐航天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及创新包容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推动国际经济学学科发展,第五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于2019年5月11—12日在湖南大学隆重召开。本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联合主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论坛收到投稿论文近180篇,经过论文评审委员会初评、匿名评审环节评选出36篇论文参加论坛交流。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鹞飞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调整对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新
关键词:
新格局 跨国经营 一带一路 对外投资结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榛 肖金成 陈耀 王明利 宋冬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领航指向。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部署。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不负重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经济纵横》编辑部特邀请国内五位知名专家撰稿,针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自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有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龙沧
山东是涉外经济大省,近年来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畅通内外循环,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以下简称山东省分局)认真贯彻总行总局工作要求,统筹加强本外币涉外结算服务,不断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优化汇率避险服务,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充分释放外汇管理改革和跨境人民币政策红利,为山东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全面开放新格局 便利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玉 石中英 张应强 阎凤桥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聚集合力扎实助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要论述,就如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重要指示,就如何构建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何在中国建设世界顶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了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